王俠
摘要:目的 探討剖宮產術聯合同期子宮肌瘤剔除術在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3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31例和觀察組32例。對照組產婦行單純剖宮產術,術后擇期實施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觀察組產婦行剖宮產術聯合同期子宮肌瘤剔除術。比較兩組產婦圍手術期臨床指標、并發癥發生情況和新生兒不良情況。結果 觀察組產婦手術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P<0.05),其他臨床指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惡露干凈時間和月經恢復時間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觀察組產婦產褥病、切口感染、嚴重腹痛等情況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兩組新生兒不良情況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結論 剖宮產術聯合同期子宮肌瘤剔除術在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中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有效降低產婦的并發癥發生率,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關鍵詞:剖宮產術;子宮肌瘤剔除術;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可行性;安全性
子宮肌瘤是一種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見的腫瘤,通常為良性,又稱為纖維肌瘤、子宮纖維瘤。子宮肌瘤主要是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導致的,因此也可以稱之為子宮平滑肌瘤,一般簡稱為子宮肌瘤。大多數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增加了產婦在分娩時的潛在危險,對母嬰的健康存在一定威脅。如果一直沒有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子宮肌瘤可能由良性轉變為惡性。在傳統的觀念中,大家普遍認為剖宮產手術時如果同期進行子宮肌瘤剔除手術,尤其是較大的子宮肌瘤,容易造成出血和感染,甚至可能會因為大出血或者宮縮乏力,最后導致子宮切除。
既往醫生通常會將帶蒂的漿膜下肌瘤,或靠近剖宮產切口比較容易剔除的肌瘤進行剔除,大部分產科醫生不會在進行剖宮產手術的同時進行子宮肌瘤剔除手術。但是,隨著臨床上對于此手術方案的研究越來越多,這種觀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傳統治療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方案是先行剖宮產術,再擇期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產婦需接受二次手術,對子宮的損傷較大,產婦產生感染的可能性更高。患有子宮肌瘤的產婦,分娩時子宮供血較多,剔除子宮肌瘤的難度較低[1]。因此,部分醫學專家認為,在行剖宮產術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剔除子宮肌瘤,可有效降低產婦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避免產婦二次手術創傷和風險。相關研究表明[2],在剖宮產術同時進行子宮肌瘤剔除手術,雖然手術時間會延長,但血紅蛋白下降、輸血、發熱、并發癥(器官損傷、出血、子宮收縮乏力)發生率并未增加。行剖宮產術同期聯合子宮肌瘤剔除術的產婦,與單純行剖宮產術的產婦相關臨床指標比較差異不大,胎兒能夠順利分娩,提高子宮肌瘤的治療效果。本研究進一步探討了剖宮產術同期聯合子宮肌瘤剔除術,在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中的可行性與安全性。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3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31例和觀察組32例。對照組年齡23~35歲,平均年齡(27.26±2.48)歲;孕周37~42周,平均(39.26±1.74)周。觀察組年齡24~36歲,平均年齡(28.36±1.93)歲;孕周37~42周,平均(39.06±1.68)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P>0.05。納入標準:確診合并子宮肌瘤且直徑≤5 cm;身體符合剖宮產手術指征;沒有其他妊娠并發癥;對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標準:凝血功能異常;存在認知障礙或精神病史;重度貧血。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行單純剖宮產術,給予產婦腰硬聯合麻醉,于子宮下段腹壁做切口,分娩完成后靜脈注射縮宮素(國藥準字H31020850),充分清洗盆腹腔,縫合切口,給予常規抗感染處理,根據產婦的恢復情況擇期行子宮肌瘤剔除術。
觀察組產婦行剖宮產術同期聯合子宮肌瘤剔除術,給予產婦腰硬聯合麻醉,于子宮下段腹壁做切口,分娩完成后靜脈注射縮宮素(國藥準字H31020850),靜脈注射縮宮素之后,密切關注子宮出血的情況和子宮肌瘤周圍組織。在產婦的胎兒、胎盤娩出后剔除子宮肌瘤。對于漿膜下、肌壁間肌瘤的產婦,先縫合子宮切口再沿著肌瘤做縱切口,剔除肌瘤,縫合切口。黏膜下肌瘤者先剔除子宮肌瘤再縫合子宮切口,充分清洗盆腹腔,縫合腹腔,為產婦進行常規抗感染處理。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產婦圍手術期臨床指標,主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手術前后血紅蛋白差值和平均住院時間。(2)比較兩組產婦產后恢復情況,主要包括產后出血量、惡露干凈時間和月經恢復時間。(3)比較兩組產婦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包括產褥病、切口感染和嚴重腹痛。(3)比較兩組新生兒不良情況,主要包括低體質量兒、Apgar評分≤7分和新生兒窒息。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7.0統計學軟件,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產婦圍手術期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產婦手術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P<0.05);兩組其他臨床指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產后恢復情況比較
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惡露干凈時間、月恢復時間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產婦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產婦產褥病、切口感染、嚴重腹痛等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3。
2.4 兩組新生兒不良情況比較
兩組新生兒不良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子宮肌瘤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肌瘤,育齡女性發病率高于普通女性,絕經后的患者會出現子宮肌瘤萎縮或消失等情況。大多數學者認為,女性激素的分泌與子宮肌瘤有著密切的關系[3]。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會對患者的妊娠和分娩存在一定影響,患者流產率是普通產婦的2倍以上。妊娠期產婦由于雌激素的分泌,導致子宮肌瘤加速生長,隨著肌瘤體積的不斷增大,患者會出現陰道異常出血、下腹墜痛等情況,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子宮肌瘤和妊娠的相互作用還會嚴重影響胎兒生長和活動,使胎兒難以獲得足夠的養分,導致胎盤不穩,甚至畸形[4]。
子宮肌瘤除了影響胎兒的生長和活動,還可能堵塞產道,導致產婦出現梗死性難產,子宮收縮乏力,生產時的產程被延長,加大產婦的產后出血量,阻礙產婦的產后恢復。因此,對于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產婦需要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減少產婦和胎兒由于子宮肌瘤產生的不良反應。一些專家學者對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是否應當應用剖宮產術同期聯合子宮肌瘤剔除術存在較大的爭議[5]。部分專家學者不推薦剖宮產的同時剔除子宮肌瘤,因為一些較小的子宮肌瘤可能無須剔除,并且剖宮產術同期聯合子宮肌瘤剔除術可能存在較大的手術風險。一方面,剖宮產容易出現產后出血的情況,由于妊娠期的女性身體較為特殊,當出血到一定程度時,容易引起凝血功能的紊亂。對于非妊娠期的女性或男性,出血較多才會引起凝血功能的紊亂。但是對于妊娠期女性,可能在出血并非很多的情況下,即可引起凝血功能的紊亂,導致產后出血,出現危及生命的情況。剖宮產本身就會導致出現一定的出血,而肌瘤在妊娠期血供較為豐富,通常也可導致較多的出血,若在此時同時剔除肌瘤,兩者疊加可能導致整個手術風險增大,產婦出現凝血功能紊亂的概率也會明顯增加。另一方面,受雌孕激素的影響,子宮肌瘤通常會產生明顯的增長,而實際在分娩結束后,較多患者增大的子宮肌瘤會自行縮小,且縮小的情況較為明顯。因此,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分娩完成后可能無須進行手術。還有部分專家學者認為,對合并前壁肌瘤、漿膜下肌瘤或帶蒂肌瘤的特定子宮肌瘤的產婦,由經驗豐富的醫師在剖宮產術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是安全的。因為孕期子宮增長速度大過肌瘤增長速度,術中剔除肌瘤的切口會更小,減少組織損傷;產后子宮收縮以及縮宮素的使用更有利于肌瘤術后止血。長期益處還包括消除二次手術和麻醉的風險及成本、改善盆腔壓力、月經過多等癥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手術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P<0.05),其他臨床指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惡露干凈時間和月經恢復時間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觀察組產婦產褥病、切口感染、嚴重腹痛等情況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兩組新生兒不良情況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
綜上所述,剖宮產術聯合同期子宮肌瘤剔除術在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中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有效降低產婦的并發癥發生率,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周寧寧.剖宮產術聯合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探討[J].人人健康,2020(13):58.
[2] 高紅靜.剖宮產術聯合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晚期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影響分析[J].當代醫學,2020,26(15):38-40.
[3] 鄒鳳琴.剖宮產術聯合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分析及對臨床指標、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36):134-135.
[4] 于麗宏.剖宮產術與子宮肌瘤剔除術同期聯合應用治療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8):100.
[5] 張錦陽.剖宮產術同期聯合子宮肌瘤剔除術在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中的可行性與安全性觀察[J].貴州醫藥,2020,44(4):587-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