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 探索頸型頸椎病患者采用針灸聯合推拿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9年1月~2020年6月德州市中醫院康復醫學科診治的64例頸型頸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對照組采用單一針灸方法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推拿治療,對療效進行分析。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搏動指數、阻力指數低于對照組,收縮期血流速度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針灸聯合推拿方法治療頸型頸椎病的效果比較顯著,改善血流動力學,對患者積極影響明顯,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針灸推拿;頸型頸椎病;血流動力學;療效
中圖分類號:R2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011(2022)-2-0010-02
近些年我國頸椎病的發病率在升高,頸椎上關節出現肥大、骨質增生等,可導致腦部供血不足等情況。對患者的不良影響比較大,而且隨著病程的延長,治療難度會增加,嚴重時會出現猝倒情況,威脅生命安全。所以在確診疾病后,一定要及時開展治療。常規西醫治療的方法比較單一,無法滿足臨床治療需要,而手術方法對患者產生的創傷比較大,術后恢復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對患者可造成不利影響。中醫方案在治療頸型頸椎病中,應用范圍越來越廣。針灸能提升身體陽氣,使經脈疏通、益氣活血,減輕甚至消除水腫,對內源性嗎啡樣物質實現刺激,增多釋放量,減輕疼痛感受。推拿手法治療能糾正脊柱情況,改善變形,降低頸部肌肉的緊張感,避免肌肉出現僵硬等情況[1]。針灸聯合推拿治療對患者不造成創傷且操作簡單。本研究主要分析針灸推拿治療頸型頸椎病的效果,具體情況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月~2020年6月德州市中醫院康復醫學科診治的頸型頸椎病患者64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年齡43~76歲,平均年齡(52.32±2.73)歲;病程2~7年,平均病程(4.12±0.55)年;體質量45~90 kg,平均體質量(67.52±6.53)kg。對照組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52.25±2.80)歲;病程2~7年,平均病程(4.20±0.47)年;體質量46~91 kg,平均體質量(67.35±6.71)kg。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確診頸型頸椎病;溝通能力較強,精神狀態良好。
排除標準:無溝通能力;合并其他臟器方面疾病;患者資料缺失;存在嚴重并發癥、營養不良、貧血、傳染類疾病。
1.3? 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生活習慣指導,告知患者不能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應間隔2 h進行適當活動。對照組應用針灸療法,患者為坐位,對穴位進行消毒和清潔,選擇風池穴、肩井穴、天宗穴、夾脊穴等以平補平瀉手法針刺,進針深度為1~1.5寸,每穴留針20~30 min,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推拿療法,使用中醫手法對頸部、肩部、上肢軟組織進行放松,以撥筋理筋的方法放松頸部肌肉和韌帶,然后對風池穴、風府穴、肩井穴等穴位進行按壓,一手托住患者下頜,另一只手托住顱底,向上拔伸并進行左右旋轉3~5次,對頸椎、擦肩背進行搓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手法,對年紀較大的患者不能進行旋轉復位操作。治療時間為15 min,1次/d。以上治療持續30 d。
1.4? 觀察指標
在治療前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對患者的搏動指數、阻力指數、收縮期血流速度進行檢測和對比[2]。
在治療后,對兩組療效進行評估。顯效:眩暈、疼痛等癥狀消失,對正常的生活沒有明顯,生活狀況改善明顯;有效:疾癥狀緩解明顯,對正常生活影響較小;無效:疾病基本未發生變化,甚至更加嚴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指標數據無明顯差異,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搏動指數、阻力指數低于對照組,收縮期血流速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頸椎病屬于臨床常見的疾病之一,多出現在中老年人群中。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習慣的轉變,長時間坐姿、不正確使用手機等,導致該疾病的發生率在不斷上升。頸椎病為頸部組織出現痙攣、增生等[3]所致,癥狀表現以疼痛、眩暈、耳鳴等為主,對正常生活和工作等產生的負面影響非常明顯。隨著病程的延長,對患者的負面傷害越來越突出,所以確診后要及時治療。但是大部分患者早期確診較少,主要是因為早期癥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隨著病程延長,增加了治療的難度,對預后產生影響[4]。
西醫方法的治療效果不是很明顯,而且治療時間較長,導致患者的依從性受到影響,對患者非常不利。而中醫學對頸椎病的研究歷史非常久遠。中醫認為頸椎病屬于“痹證”范疇,出現原因多為勞肌損傷,受到風寒的影響,導致氣血不足、筋脈失養等對經脈形成阻塞,從而出現疼痛等負面感受。隨著時間的延長,頸部生理狀態會發生改變。針灸療法主要通過刺激穴位,調節經脈,改善氣血運行狀況,到達治療目的。但是單一針灸治療起到的作用有限[5],針灸聯合推拿治療對局部血液循環的改善作用更強,相對于單一針灸治療更具優勢,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好轉。聯合治療可加快血流的流速,降低血管搏動的指數,解除頸部肌肉的痙攣狀態,改變神經部位的營養狀況,調節局部微循環,改變病理狀態,而且對頸部肌肉群產生的調節作用比較明顯,可加快運動功能的修復速度,更好地建立起局部的神經網絡,增強頸項部的韌帶以及肌肉力量,改善機體的能量代謝情況,提升疼痛閥值[6]。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搏動指數、阻力指數低于對照組,收縮期血流速度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針灸聯合推拿治療頸部頸椎病的效果比較明顯,具有治療優勢,臨床上值得普及應用。
參考文獻
[1]羅海強,馮仲成.黃芪桂枝五物湯聯合針灸推拿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效果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20,39(4):138-139.
[2]張萬鈞,李建國.61例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應用中醫針灸聯合推拿手法治療的臨床效果評估[J].貴州醫藥,2020,44(3):87-88.
[3]程乙,黃念儀.針灸推拿,八段錦聯合桂枝加葛根湯治療頸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J].內蒙古中醫藥,2020,39(10):120-121.
[4]葉紅.針灸推拿聯合康復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10(9):107-109.
[5]張慧,劉李文姬.針灸推拿聯合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對其血流動力學、神經元特異性烯醇酶和內皮素的影響[J].世界中醫藥,2019,14(7):1866-1870.
[6]楊靜波,李小梅.穴位注射與針灸推拿用于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治療中的臨床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9,11(18):119-120.
作者簡介:許海濤(1982.10-),男,漢族,籍貫:山東省德州市,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針灸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