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 孫蕾



摘? 要:目的? 研究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德州市中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科收治的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收治時間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100例。對照組患者(2019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采取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患者(2020年1月~2020年6月收治)接受加強護理管理,對比兩組護理人員對醫院感染防控知識掌握情況、醫院感染發生情況、患者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護理人員的醫院感染防控知識掌握度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醫院感染發生率、多重耐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醫院感染管理中加強護理管理可提高護理人員的醫院感染防控知識掌握程度,有效預防或減少醫院感染情況的發生,效果令人滿意。
關鍵詞:醫院感染;護理管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011(2022)-2-0113-03
醫院感染的發生會增加患者的痛苦,促使其住院時間延長[1],甚至可能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導致醫療糾紛的出現[2],因此醫院應加強對院內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視。醫院感染防控工作是醫療質量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對于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醫院內病原菌分布較廣、種類較多,長期住院的患者若是未得到有效的感染防控,容易出現院內感染[3]。常規的護理管理并不能有效規避相關危險因素,醫院感染防控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加強護理管理。本研究就加強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防控中的作用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德州市中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科收治的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收治時間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10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52例,女48例;年齡21~71歲,平均年齡(47.55±4.67)歲。觀察組患者中,男54例,女46例;年齡22~73歲,平均年齡(47.62±4.70)歲。本研究中的護理人員40名,均為女性,年齡26~44歲,平均年齡(35.42±2.07)歲;初級職稱10名,中級職稱24名,高級職稱6名;文化程度:專科10名,本科30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住院患者,住院時間均>3 d;②溝通交流能力正常。
排除標準:①存在免疫缺陷者;②存在嚴重營養不良、癌癥者;③存在高危感染因素或入院前已存在感染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管理。護理人員在每日例會時進行工作總結,每日對病房進行清潔消毒;完善病房交接班制度,對患者的病情、生命體征的變化加強關注;對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定期考核。
觀察組患者采用加強護理管理。①成立醫院感染防控小組:成員為護理部護士長、醫院感染科護士長各1名、醫院感染科責任護士2名以及醫院感染重點科室護士6名。護士長負責制訂醫院感染護理管理表格,護理時間、護理項目分別作為表的橫軸、縱軸,由防控小組成員負責落實表格中的護理管理措施。②強化培訓:防控小組組織醫院各科室醫護人員參與醫院感染防控知識培訓,要求醫護人員熟悉掌握手衛生制度、消毒隔離制度、無菌操作制度等,并通過現場技術指導,提高醫護人員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通過多種途徑(書面、PPT、視頻等)對住院患者進行院感防控知識的宣教。③環境監測:定期對護理人員手部衛生、物體表面、病房空氣進行感染監測;醫生在發現感染病例后立即填寫電子報告卡,盡快上報至感染管理科,對進出院病例進行篩查,加強防控措施。④抗生素使用:對患者進行病原學檢查,結合培養結果、藥敏試驗結果為患者選擇合適的抗生素,并注意控制抗生素使用時間。⑤消毒隔離管理:加強消毒供應中心的護理管理,優化消毒滅菌管理流程,健全一次性醫療用品登記銷毀制度;控制探訪人員及頻次;為患者創造清潔度高、安靜的病房環境,注意在換藥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⑥持續改進:防控小組在月初抽查臨床科室的消毒隔離制度、手衛生制度執行情況,記錄其中存在的問題,在小組例會上進行討論分析,并制訂相應的改進措施,由護理部通知相應臨床科室進行持續質量改進。每個季度進行行政查房1次,向各科室護理人員強調院感防控的重要性,并利用團隊力量解決科室中存在的問題。
1.4? 觀察指標
應用醫院自制的《護士醫院感染防控知識調查問卷》了解兩個時間段護理人員對醫院感染防控知識的掌握情況,包括手衛生知識、醫療器械消毒滅菌知識、感染重點項目管理、病房院感防控知識、院感流行處理方法5個方面,每個方面的分值均為100分,≥80分為基本掌握,分值越高,掌握度越高。
統計兩組患者出現的醫院感染情況。
兩組患者均填寫醫院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消毒隔離制度、醫院感染防控知識宣教、病房安全管理、護理技能操作情況等,百分制,≥90分為非常滿意,80~89分為基本滿意,<80分為不滿意。患者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人員對醫院感染防控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觀察組護理人員的醫院感染防控知識掌握度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醫院感染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醫院感染發生率、多重耐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醫院存在環境復雜、人員密集的特點,且病原菌種類較多[4],住院患者通常機體免疫力較差,病菌容易侵入人體,造成醫院感染;另外免疫藥物、抗生素的濫用會增加患者機體耐藥性,引起菌群失調[5],引發感染。醫院感染的發生會嚴重危害到患者及醫護人員的生命健康,因此需要高度重視醫院感染管理工作。
護理管理是醫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內容[6],可減少醫院感染發生風險,但是常規的護理管理已不適用于現下的醫院感染情況,故需要更加高效的管理模式。醫院管理防控小組的成立可明確各個成員的分工,發揮團隊協作的優勢[7],促進醫院管理能力的提高,并能夠制訂一系列規范醫院感染控制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且通過加強培訓可使各個科室醫護人員的醫院感染防控意識增強,增強醫護人員的自身綜合素質[8]。本研究中,觀察組階段護理人員的醫院感染防控知識掌握度得分更高,充分說明了通過強化培訓能夠提升醫護人員醫院感染防控知識掌握度以及重視程度。另外觀察組患者的醫院感染、多重耐藥發生情況均較少,并獲得了較高的患者滿意度。這是因為通過環境監測可有效清除環境中的致病微生物[9],降低感染風險,感染病例的及時上報有助于避免感染流行情況的發生;通過合理使用抗生素、消毒隔離措施管理可防止患者耐藥性增加,規避感染風險;防控小組在每月初、每季度進行督查和指導能夠促進各臨床科室醫院感染防控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及時解決科室面臨的感染問題;通過持續質量改進能夠有效提高護理管理質量,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10]。
綜上所述,通過加強護理管理對醫院感染具有較好的防控效果。
參考文獻
[1]謝繼慶,徐偉麗,林文華,等.追蹤方法學與PDCA循環管理在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中的應用[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9,30(8):1358-1359.
[2]楊俊娟.護理管理在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中的作用分析[J].甘肅科技,2019,35(21):149-150.
[3]毛永英.細節護理管理模式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25):34-35.
[4]張長玲.規范化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預防中的管理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21):111-112.
[5]石春虹.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實施效果[J].黑龍江科學,2019,10(14):132-133.
[6]許芬美,許素寧,李雪梅.細節管理聯合環節控制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及對護理質量的影響[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9,17(3): 292-294.
[7]耿慧曉,唐景花.全程質控管理對消毒供應室護理管理質量的影響及對醫院感染的預防作用探討[J].遼寧醫學雜志,2019,33(3):96-98.
[8]張衛華.細節護理管理模式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18):2592-2593.
[9]陳冰,瓦靜雪,黃蓮.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預防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5):107-109.
[10]王鳴.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控制方面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9):131.
作者簡介:王敬(1981.6-),女,漢族,籍貫:山東省德州市,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醫院感染管理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