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 探討小兒再生性障礙性貧血的護理措施。方法? 選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醫院收治的90例再生性障礙性貧血患兒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應用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兒的血常規指標[白細胞計數(WBC)、血小板計數(PLT)、血紅蛋白數(Hb)]、感染發生情況以及家長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WBC、PLT、Hb值均低于對照組,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家長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再生性障礙性貧血患兒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效果確切,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減少感染發生風險,提高家長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小兒;再生性障礙性貧血;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011(2022)-2-0124-03
再生性障礙性貧血也被稱作再障,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一種造血障礙,致使紅骨髓的總容量降低,代以脂肪髓,引發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細胞減少的一種綜合征[1]。該疾病的發病較急,病情發展較快,預后不佳,患者多存在感染、發熱等癥狀。因為患兒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其骨髓造血代償能力較差,本身免疫功能尚未發育完善以及受到藥物影響產生程度不一的不良反應,導致治療難度增加,因此對臨床護理的要求較高。基于此,本研究對再生性障礙性貧血患兒的護理措施展開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醫院收治的90例再生性障礙性貧血患兒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22例;年齡2個月~7歲,平均年齡(4.02±1.05)歲;病程2個月~2年,平均病程(1.13±0.52)年;患兒家屬男24例,女21例;患兒家屬年齡27~35歲,平均年齡(30.82±1.25)歲。觀察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2個月~7歲,平均年齡(4.14±1.25)歲;病程2個月~2年,平均病程(1.21±0.59)年;患兒家屬男23例,女22例;患兒家屬年齡28~35歲,平均年齡(30.94±1.29)歲。兩組患兒及家屬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兒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經臨床確診為再生性障礙性貧血,符合相關診斷標準[2]。
排除標準:①合并免疫功能不全者;②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者。
1.3?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對其進行用藥指導,加強患兒病情的觀察,對患兒家屬進行飲食指導,對患兒進行口腔常規護理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包括:①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健康教育,為患兒家屬發放健康手冊,通過播放視頻等形式為其講解相關知識,如發病原因、治療方法及相關注意事項等,強化其對疾病的認知,提高依從性。②心理干預。患兒需要住院接受治療,因為對周圍環境陌生,同時受到病情的影響,存在程度不一的負面情緒,多數情況下存在哭鬧、不配合等情況,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深入了解患兒心理狀態,及時疏導和安撫,最大程度消除其恐懼感,幫助其轉移注意力。為患兒和家屬講解治療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做好與患兒和家屬的溝通工作,給予其心理支持,保證其以穩定的心態接受治療。③飲食干預。因為患兒存在嚴重的貧血癥狀,會導致其免疫功能衰退,機體對病毒等抵抗力下降,進而引發其他并發癥。因此需要重視營養補充,強化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小兒再生性障礙性貧血需要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多食用蛋白質含量豐富、低脂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較強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④感染預防。肺部感染預防: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患兒體溫、呼吸及心率變化情況的觀察,保證其每日睡眠充足,避免勞累,休息時刻采用半臥位,定時更換體位,必要情況下需要通過1~2 L鼻導管吸氧改善呼吸情況,緩解其癥狀。嚴格遵循醫囑給予患兒抗生素,消除肺部炎癥。口腔感染預防:對漱口液類型進行合理選擇,含漱時間為每日晨起、每餐餐后1 h和晚睡前。潰瘍面需要使用棉球蘸3%過氧化氫溶液擦拭,之后涂碘甘油。皮膚感染預防: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操作時需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完成注射后需要使用無菌棉簽進行按壓,時間為5 min,以防患兒皮膚出血。囑咐患兒不要用力抓撓皮膚或者鼻孔。每日對患兒進行擦浴,便后需要對肛周進行清潔。做好與家屬的溝通工作,加強對肛周和會陰情況的觀察,如果存在紅腫、感染癥狀,需要及時告知醫護人員,采取對癥處理。⑤出院指導。再生性障礙性貧血的維持治療時間較長,在休養的過程中,需要避免患兒和導致骨髓傷害或抑制的化學藥物、放射性物質等接觸,減少感染和出血風險,告知患兒家屬定期前往醫院復診的重要性。出院過程中囑咐患兒堅持用藥、避免減藥,保證用藥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如果存在不良癥狀需要及時就醫。
1.4? 觀察指標
干預前后血常規指標,主要包括白細胞計數(WBC)、血小板計數(PLT)、血紅蛋白數(Hb),清晨取靜脈血,劑量為3 mL,通過血細胞計數儀(生產企業:北京海富達科技有限公司,型號:DW23-BMB-A)進行檢測。
治療過程中感染發生情況,主要感染類型為肺部感染、口腔感染、皮膚感染。感染發生率=(肺部感染+口腔感染+皮膚感染)例數/總例數×100%。
護理滿意度使用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估,滿分為100分,可分為滿意(≥80分)、一般滿意(60~79分)和不滿意(<60分)。護理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血常規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兒的WBC、PLT、Hb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WBC、PLT、Hb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感染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再生性障礙性貧血主要為多種因素導致的造血功能異常和造血干細胞含量降低、全血細胞減少的綜合征。臨床將該疾病分為慢性和急性兩種。其中急性再生性障礙性貧血病情發展迅速,病情嚴重可導致顱內出血、敗血癥,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3]。在對患兒進行護理干預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并發癥的預防,有效控制感染,進而保證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兒預后[4]。
綜合性護理模式具備小組護理和責任護理的優勢,通過一組護理人員使用護理程序相關的護理方法,對患者展開護理工作,該護理模式具有全面性、綜合性、系統性和連續性的特點,能夠加強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的溝通,提高護理服務水平,強化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5]。本研究結果可知,經過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WBC、PLT、Hb值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家長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該結果也說明對患兒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效果確切,有助于提高護理水平。再生性障礙性貧血的病程較長,同時患兒的年齡較小、機體免疫功能尚未發育完善、耐受性不佳,長時間接受治療容易導致患兒存在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對其治療依從性造成影響。因此在護理干預的過程中,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有助于加強患兒家屬對疾病及治療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提高患兒的依從性,同時緩解和消除患兒的負性情緒;通過飲食干預能夠保證患兒每日攝入營養充足,避免營養不良導致其他并發癥發生,為患兒治療的安全和有效提供保障,同時能夠有效提高患兒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感染是再生性障礙性貧血的常見并發癥,因為患兒需要接受長期治療,骨髓恢復至正常狀態所需時間較長,因此導致感染風險增加,常見的感染類型主要包括肺部感染、口腔感染和呼吸感染,患兒白細胞生成相對緩慢,免疫表現存在異常,同時治療階段多需要應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因此容易導致患兒免疫力降低,通過對癥預防措施能夠有效減少上述感染發生風險。患兒出院前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患兒及家屬的指導,告知其相關注意事項,囑咐其堅持用藥,避免疾病復發,促進患兒早日康復[7]。
綜上所述,對再生性障礙性貧血患兒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效果確切,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減少感染發生風險,提高家長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建平,彭廣新,葉蕾,等.難治/復發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23例二次免疫抑制治療臨床分析[J].中華血液學雜志,2020,41(8):661-665.
[2]王國江,朱英男.急性再生性障礙性貧血治療的策略[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6):296-297.
[3]吳萍,許靜,胡明雙,等.再生障礙性貧血患兒行單倍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并發會陰皮膚破潰1例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20,19(1):89-91.
[4]廖明昊,徐英宏,肇麗梅.對一例使用環孢素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患兒的藥學監護[J].藥學服務與研究,2020,20(5):384-386.
[5]歐陽海梅,李娉,饒珊珊,等.Prader-Willi綜合征患兒的臨床癥狀分析及護理干預[J].實用醫學雜志,2020,36(9):1258-1262.
[6]陳默.延續性護理干預在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5):21-23.
[7]王穎穎.綜合護理在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0):258-259.
作者簡介:楊冬冬(1987.6-),女,漢族,籍貫: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兒童血液病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