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降低心源性猝死和心力衰竭導致的死亡率,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全市推進胸痛中心建設,建立高效、精準的急性胸痛醫療救治體系,為搶救急性胸痛患者贏得時間。目前,天津市共有35家醫療機構參與胸痛中心建設,28家醫院通過全國胸痛中心認證。天津市中心城區居民在5公里半徑內即可抵達1家胸痛中心,環城四區及遠郊各區中心醫院至少有1家胸痛中心,密度位居全國第一。
“胸痛中心”整合了院前醫療急救資源和醫院內急救綠色通道,創新“院前信息傳輸”“先救治后付費”“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一包藥”等機制。患者在120急救車上就能得到診斷和初步治療,基本癥狀、用藥情況、心電圖等信息在轉送途中傳輸到接診醫院,醫生通過初始評估能提前做好接診準備,到醫院后直接進導管室或者溶栓開通血管。
全市胸痛中心建設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獲得了國家衛生健康委領導的贊譽表揚和業內權威專家的高度認可,被譽為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天津模式”。
胸痛中心建設的“天津模式”收到良好效果,打破了急性胸痛患者救治瓶頸,最大限度減少了各環節時間消耗,明顯提升了天津市醫療機構整體心血管疾病救治水平。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的統計數字顯示,從2014年開始天津市急性心肌梗死院內標化死亡率在全國率先出現拐點,至今已實現連續7年下降,從2013年的110.75/10萬降至2020年的42.36/10萬。急性心?;颊邚倪M醫院大門到血管打通的平均時間降至72分鐘左右,低于90分鐘的國際標準。近五年,全市累計減少院內急性心肌梗死死亡5 267例,累計減少心肌梗死導致心衰發病患者8 891例。
▲新聞來源:天津日報
▲下載地址:http://wsjk.tj.gov.cn/XWZX6600/MTBD3030/202111/t20211125_5721275.html
▲下載日期:2021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