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然
數字內容產業是文化創意產業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的產物。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發展迅速,文化創意層出不窮,數字內容產業日新月異,讓人目不暇接。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革命,人類正在邁入一個全新的信息社會。不僅信息和知識的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生產信息和知識的方式也在不斷變革,這種變革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
印刷術的發明和發展,使得信息和知識得以廣泛傳播,塑造了近現代出版業。數字技術顛覆性地沖擊著現代出版業的發展進程,出版業已經進入到數字出版階段。出版業的核心是內容生產,數字出版是數字內容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內容產業的外延不斷擴大,其內涵也需要重新定義。信息技術已經不再僅僅是指稱一類技術的名詞,它比歷史上其他的發明創造更加凸顯出自我放大的本色。隨著信息技術在人類社會各個領域的應用,人類的生活方式、社會體系和社會文化正發生著深刻變革,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信息和社會相互塑造的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五千年人類文明歷程中的任一時刻。毫無疑問,信息技術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計算機誕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這個發明在其誕生之后的七十多年一直啟示著我們改變世界的一些重要力量從何而來,它們又塑造了什么。正如“現代計算機之父”馮·諾伊曼所言:“不論是近期,還是遙遠的未來,科技會逐漸從強度、物質和能量問題逐漸轉變為結構、組織、信息和控制問題。”
中國數字內容產業起步較晚,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積極推進,得益于新技術的應用、版權保護力度的加強和內容消費的升級,發展十分迅速,數字內容生產、數字內容傳播、數字內容消費表現極為活躍。一個有創意的想法會催生一個業態的奇跡,過去幾年里創業者用文化創意和信息技術嫁接出無數難以預設的數字內容產業成果。看一看抖音、快手上源源不斷的視頻內容,它們通過吸引眼球帶來了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多樣化消費體驗,正是數字內容支撐著體量巨大的商業活動進行運轉,一個龐大的經濟體被制作內容、關注內容、消費內容的各類群體所吸引、裹挾著向前奔跑,而這只是你我身邊信息技術影響生活的一個場景。我們充分相信這種強化的場景還會釋放出更多的可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可穿戴技術、AR/VR技術及元宇宙構想等,會進一步推動數字內容產業的迭代更新,再加上數字原生代崛起,成為數字內容市場消費的主力軍。未來,無論你想做什么,都有可能成功,這是一個充滿預期的產業。
出版業的本質是內容產業,數字出版最終也要通過內容體現價值。無論生產方式和傳播方式如何變化,無論出版產品是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數據庫、游戲、App等,信息和知識構成的內容資源的核心地位不會改變。其中需要我們高度關注的是數字出版的交互性。這種交互性有可能使一些傳統的出版人無所適從,因為交互性讓用戶開始參與內容的生產和傳播,數字出版產業鏈的非線性模式取代了傳統出版的線性關系。內容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交互,作者與讀者的交互,文字、圖片與音頻、視頻的交互,等等,這些交互只有借助互聯網才能實現。互聯網不僅僅使信息和知識的傳播突破了地域限制,也使得信息和知識的生產量激增,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快速獲取并擁有海量的信息和知識,“信息爆炸”一詞形象地描繪了這種現象。更重要的是,互聯網讓世界緊密相連,交互使得信息的消費者成為了信息的生產者。移動互聯網的應用和發展,更加促進了信息生產和信息消費的彼此交互。數字化時代,創造內容價值的不僅僅局限于專家和精英,也來自最廣大的消費者。所以數字出版的著眼點和落腳點與傳統出版大有不同。
信息技術給出版業帶來的影響并不完全取決于技術變革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也取決于出版行業對這種影響的認識。數字內容產業是信息技術與文化創意高度融合的產業形式,涵蓋數字出版、數字游戲、影視動漫、網絡視頻、直播、數字教育等,高度融合了信息技術與文化內容要素。數字出版作為數字內容產業的一部分,因為信息技術的介入,大大拓展了出版的邊界。我國人口多、地域廣,信息化基礎設施相對成熟,數字出版產業前景廣闊。
當然,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目前還處于成長階段,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因此,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急需走出一條持續健康的發展道路。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網民規模超過10億,數字閱讀用戶規模超過5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3.0%,連續13年居世界第一,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數字社會。再加上我們還擁有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有著無比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的數字出版產業,未來可期,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