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沖
(作者單位:貴州廣播電視臺)
新媒體時代,受眾獲取新聞信息的方式與渠道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現階段,只要擁有一部智能手機與4G、5G移動網絡技術的支持,受眾便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環境下接收到各類新聞信息與資訊報道,并且也能夠發布和傳播新聞,成為一名“自媒體人”。如何在新聞播報中充分展現出自身語言的藝術性和感染力,準確、客觀、細致、專業地傳播各類信息,已經成為當前每一名播音主持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在新媒體語境下,想要全面提升媒體的傳播力、影響力與節目播出效果和質量,播音員主持人就必須注重增強自身語言的藝術性,全面創新播報方式與主持風格,讓節目能夠得到更多受眾的支持與喜愛[1]。
近年來,我國各類新興媒體發展迅猛。在新媒體語境下,各類新聞信息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元,傳播渠道和路徑也更為廣闊、更具選擇性。播音員主持人想要保持較佳的工作狀態,就應當強調自身播音主持語言的藝術性,能夠在節目播出各個環節中確保選用的語言客觀化、親民化、精準化,保證新聞的真實性與客觀性,并且能夠在語言表述和語言運用過程中遵循新聞語言規律,進行規范化的語言表述[2]。同時,播音主持語言的藝術性也體現在廣大受眾自身的視覺與聽覺的具體感受方面。想要充分滿足廣大受眾的不同需求,播音主持人就要提前對節目內容與稿件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與認真的分析,選取受眾所青睞、喜愛與認可的播音主持語言風格與方式展開相關工作,確保節目更加接地氣,更具親民性。
無論是傳統媒體時代,還是新媒體時代,新聞報道必須具備時效性、客觀性與真實性等主體特征。任何新聞線索和消息并不是都能成為最終的正式新聞報道,失實的消息內容與夸大的語言表述勢必會影響到新聞的傳播質量與傳播效果,而且會對受眾產生誤導。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在日常新聞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不能隨意修改新聞內容,要將最真實的內容傳遞給廣大受眾,力爭讓自身語言藝術的真實性特征得以完美展示[3]。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雖然面臨各種沖擊和壓力,但它們仍舊深受廣大受眾的信賴、認可與期待。受眾經常會借助廣播和電視獲得一些最權威的新聞報道。倘若在各類新聞報道中,播音員主持人自身的發音不夠標準,缺乏應有的音正性,那么新聞播報效果必將會對受眾的視聽體驗產生負面影響。新媒體語境下,一名優秀的播音主持工作者應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余不斷提升自己的發音技巧,確保能夠字正腔圓、鏗鏘有力、流暢順利地播報新聞與消息、資訊。毫無疑問,語言藝術中的音正性特征是播音員主持人的從業基礎條件。
新媒體語境下的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從業人員必須要在語言藝術中展示出較強的創造力和創新力[4],確保自身具備優秀的播音主持功底,播報的新聞信息能夠被廣大受眾迅速理解和接受,并且受眾能夠對新聞內容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就需要播音主持人能夠在規范語言表達能力和發音標準的基礎上,加深對各類新聞消息的理解,創作出更加生動化、豐富化、精妙化、親民化的“新聞妙語”,進而有效拉近和受眾之間的距離,讓新聞報道更具影響力與傳播力。
當前,很多網絡用語逐漸被應用于大眾的生活中,它們都具有比較強的時尚性特點。新媒體播音主持在這種環境背景的影響下,在語言藝術性中逐漸展露出一定的時尚性,這種現象充分說明大眾對語言的時尚性是有一定接受能力的。基于此,要想有效增強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語言所具有的藝術性,廣播電視播音主持人對語言的使用就應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恰當追求語言藝術的時尚性,從而令節目內容更具有親和性、時尚性,以更好地滿足受眾需求。
就傳統意義上的播音主持人而言,其是經過一定的專業技能訓練,具有相應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比如,針對市級廣播電視臺相關崗位工作人員的普通話需要達到一級乙等的標準,省級及以上的工作人員的普通話需達到一級甲等的標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從事播音主持工作人員的數量。然而,伴隨新媒體的日漸進步,其對播音主持人的要求也不再是專業科班出身,他們可以是具有較為廣博的知識面或是具有較強語言表達能力的非播音主持專業的人員。
在新媒體背景下,網絡節目的主持人所具有的高活躍度和低門檻性,使得其播音主持工作不再有眾多條條框框的限制。普通人也可以進入播音主持行業,并成為播音主持工作者
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內容的涉及面也逐漸變得更加寬廣,這樣能夠讓受眾更多地從中感受到語言傳播的趣味性特點。借助于新媒體,可以讓受眾從中體會到多樣化的播音主持風格。就新媒體而言,其在形式和內容上都作出了較大的創新,并不只是在演播室中進行播音主持,還會采用更貼近大眾生活的形式和內容,讓語言的傳播更形象和生動,從而吸引更多受眾。
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人的主持風格與播報特色已經呈現出諸多變化。比如,有一些播音主持人自身專業素養較低,并且功底較差,但他們卻深諳炒作與包裝,能夠在各類網絡直播和電視節目中“一夜爆紅”,但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受眾會發現這類播音主持人的專業能力差強人意,并且在主持節目時不會秉承和遵守行業規定而劍走偏鋒,甚至是嘩眾取寵。為了收視效果,甚至做出出格舉動,導致播音主持的語言藝術性極度缺失,節目播出的效果較差,這是必須杜絕和改進的。
近年來,“港臺腔”已經成為一些播音主持人模仿的語言表達形式。新媒體時代,一些播音員主持人為了提升自身節目的受關注度,突出個性化主持風格,會下意識地模仿各類“港臺腔”的播音方式。這種行為在某種程度上會不利于普通話的全面推廣與普及。我國播音主持的行業規范中有明確規定:作為一名播音員主持人,必須要注重應用和全面推廣標準的普通話。這一規范與要求就是為了確保播音主持人在播音主持過程中能夠展現出語言的藝術性,能夠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如果播音主持人在日常新聞播報或者其他節目中一味模仿“港臺腔”,必然會為廣大受眾帶來諸多的錯誤引導,并且形成一種劣質化的語言傳播風氣[5]。
就影響力來看,新媒體節目的播音主持人所產生的影響力無法與傳統廣播電視節目的播音主持人相比較,缺乏一定的專業性。雖然新媒體主持人中也有很多優秀的人才,然而從整體情況來看,依然是比較混雜的,大多數的播音主持人未經過專業訓練,因而普遍不具備專業性。
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人自身的語言藝術水平高低將直接影響到節目的播出效果與播出質量。因此,想要全面增強播音主持的語言藝術性,廣播電視媒體就要重視對播音主持從業者專業技能的各項考核工作,進而甄選出實力過硬的播音主持人才。同時,在日常播音主持工作中,也需要不斷提高播音主持人的文化素養,進而讓其播音主持技巧能夠達到相應的標準。此外,播音主持人要時刻保持一顆平常心,在節目直播與錄播過程中不過度化追求時尚性與眼球效應,而是積極用藝術性的語言和獨特的播音主持風格去傳播正確的思想與輿論觀點,弘揚社會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現階段,一些播音主持人為了提升自身節目的收視率與受眾的關注度,時常在播音主持過程中展現自身語言藝術性的與眾不同,使用嘩眾取寵的播音主持風格,在一定程度誤導了受眾,造成一些不利影響。因此,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各類新媒體的播音主持人,在日常工作中必須要全面規范自身的播音主持風格與言行舉止,進而增強自身語言藝術的規范性。
目前,各類新媒體節目的播音主持人憑借自身多元化、靈活化、獨特化的播音主持風格與節目特色,獲得了很多受眾的喜愛,這無疑給傳統廣播電視節目的播音主持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很多口語化表達的電視訪談類節目頗受廣大受眾的關注與喜愛。比如,《天天向上》《魯豫有約》《非常靜距離》《楊瀾訪談錄》等,這類訪談節目的播音主持人的語言水平極高,并且語言藝術性極強。例如,汪涵、魯豫、李靜、楊瀾等金牌播音主持人在節目播出過程中都能做到語句精辟、思路清晰、有條有理,并且所使用的語言風格較為口語化。同時,優秀的金牌主播還能夠在節目制作播出過程中對語言進行有效調整,融入一定感情色彩,營造節目氛圍,進而讓節目取得更好的播出效果。因此,播音主持人應向優秀節目的金牌主播學習,重視口語化的親民風格語言藝術的應用,提升節目的播出效果。
目前,各類新媒體技術迅猛發展,越來越多人開始進入播音主持這一行業之中。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他們雖然能為播音主持行業注入新鮮的血液,但也讓該行業迎來很多挑戰與壓力。面對各類新興媒介的強勢沖擊,播音主持人要創新思路,提升職業素養和綜合水平,并且能夠運用專業化的播音主持語言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來滿足受眾需求,獲得受眾的好評與支持。這就需要播音主持人能夠不斷提高語言感染力、親和力,能夠在各類節目中迅速與嘉賓及現場觀眾拉近距離,以一種嘮家常的輕松方式獲得他們的認可,進而讓自身語言藝術得到潛移默化的升華,增強節目的觀賞性。
倘若一名播音主持人在節目播音主持過程中僅僅形式化地運用自己的聲音、儀態與固有風格去完成報道,長此以往,其播音主持風格不僅無法讓受眾保持應有的熱情和關注度,而且會讓受眾興趣銳減,導致節目的受眾數量日益減少。因此,一名優秀的、責任心強的播音主持人應當在日常工作中融入自身情感,進而提升語言的感染力,讓受眾能夠充分體會到播音主持的誠意與熱情,進而獲取更多受眾的認可與支持。
在當前媒體市場競爭壓力日趨白熱化的大環境下,一名播音主持人想要增強自身的語言藝術性并且提升個人的播音主持綜合能力,還需要兼顧外在形象和內在修養。首先,播音主持人應當注重衣著得體、儀態端莊,保持一個良好的外在形象。其次,播音主持人要注重自身內在修養的全面養成,能夠利用業余時間去學習播音主持的相關專業知識,開闊視野,豐富頭腦,能夠在播音主持節目中“妙語連珠”,充分彰顯自身的專業文化素質和語言藝術。
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人想要充分展示自身的媒介素養和語言的藝術性,獲取一個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除了必須做好日常各項播音主持的常規化工作,還需要積極參加各類專業培訓,進而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在優秀的專家、講師、金牌主播的指導下,播音主持人可以積累更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進而增強自身主持語言的藝術性,展現出良好的媒體形象與藝術素養。同時,一名優秀的播音主持工作者還應當不恥下問、取長補短,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及時向經驗豐富的同事請教,從容、冷靜地面對各種節目和各種直播。
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工作者增強自身語言的藝術性實踐之路任重而道遠。因此,播音主持人要創新理念,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積極尋找增強語言藝術性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滿足受眾的不同需求,為受眾提供優質的播音主持服務,讓新媒體語境下的播音主持工作質量和水平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