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明
(濰坊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1041)
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各界對于人才的選拔和培養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各類社會主體通過持續加大對高校的資金支持力度與高校達成合作關系,希望借助各高校充足的人才資源為自身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各路資金的注入使得高校的資金構成變得更加復雜,相應地也加大了高校的會計核算難度,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在高校經營管理過程中,一旦會計核算工作出現問題,輕則耽誤高校內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和各部門的正常運行,重則嚴重損害高校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高校內的會計核算工作至關重要,為了全面防范會計核算風險,各高校必須及時轉變陳舊的會計工作思路,以風險防范為導向,構建新型會計工作模式,如加強對財務票據的科學化管理等,以此提升自身的會計核算風險防范能力,嚴格防控會計核算工作風險因素,從而確保會計核算工作正常運行,維持高校內部財政和資金運轉穩定。
相較于優質企業,由于高校內的會計核算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缺乏會計核算人才支撐,故難以構建完善的會計核算體系,體系的不完善導致各會計核算人員的職責分配不明確,從而整個會計核算體系漏洞百出。另一方面,隨著財政體制的改革和高校資金來源的拓展,高校內的會計核算工作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各項報銷項目變得雜糅、沒有統一的分類,會計核算體系不健全使得各個會計核算環節無法良好的銜接,使得投機者可以從中獲利,造成高校資金的損失。
高校會計核算工作復雜程度的增加,導致其內部監督難度也有所增大,目前多數高校內的監管制度因循守舊,檢查清算制度不夠健全,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因此存在明顯的漏洞。尤其在資金監管方面,高校內資金流動情況復雜、內容繁多,資金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不夠,往往會造成懈怠、遺漏的情況,資金的清查力度較低。
高校會計核算工作不僅受高校內部監管機制和運行情況的影響,同時還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然而目前多數高校缺乏風險預測能力,不能正確預估未來可能會面臨的風險,難以有效規避會計核算風險,當風險發生時,往往難以執行有效的對策,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會計的專業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也在發生著飛速的發展,這就要求會計專業人員需掌握更加全面的會計專業技能。目前,高校內的會計多數是傳統型會計工作人員,自身的知識結構較為單一,會計理念較為落后,在面對當下大量的會計信息時,往往不能夠充分發揮出信息的全部作用,從而影響高校會計核算的效率和質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為會計信息處理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給高校的會計核算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硬件設備的落后會降低高校會計信息的安全性,軟件功能的不完善會降低會計信息的利用率,開放的網絡環境可能會給學校信息安全帶來巨大的沖擊。為此,高校應該趨利避害,合理利用各種新科技資源,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充分享受新時代科技進步所帶來的“紅利”。
1)提高高校內部會計核算體系建設的重視程度。高校內的各個管理層應該高度重視會計核算體系的建設,不斷完善會計核算體系,優化會計工作的組織架構,從而保證會計核算工作的規范有序。
2)完善高校內會計核算工作的崗位責任制。各高校要建立會計核算的崗位責任制,明確各級人員在會計核算工作中的職責,一崗一責。完善的崗位責任制能夠促進高校內會計核算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有利于整頓內部結構,大大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
3)明確高校內的獎懲制度和晉升制度。各高校應建立科學合理的獎罰和崗位晉升制度,給予表現優異的核算人員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提供上升渠道,從而充分調動高校內員工的積極性,保證高校內的會計核算人員的工作質量。
1)完善內部監督體系。一方面,高校內的監督部門應能夠充分了解和掌握會計核算相關法律知識,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條例嚴格監管高校內的會計工作,一旦發現不法行為,如逃稅、漏稅,要及時進行處理,確保高校內的各個環節都嚴格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進行。另一方面,高校內部應該明確每個崗位工作人員的監督職責,讓所有的工作都在各個工作人員全方位的監督下有序開展,這不僅能夠規范各個部門的工作行為,同時有利于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提高高校內各部門職員的競爭意識,從而促進員工高效地完成工作。
2)加強公眾參與的外部監督體系建設。高校內的資金來源往往是多樣的,其中包括社會公眾對高校的投資,社會公眾有權利知道高校內資金的流動去向,因此各高校應該建立起公眾監督體系,讓社會公眾參與到高校的會計核算監督工作中,有利于進一步提高高校資金流動的透明性,提高資金的利用率。
1)計算機軟件是當下會計從業者高效完成工作任務的必須工具之一,軟件功能的提升可以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因此,各高校應該注重軟件的開發和利用,并密切關注軟件的網絡安全問題,構建全面的內外部信息安全防護體系。另外,各高校還應該開發出契合自身財務工作模式的會計信息系統,與社會上的優質軟件開發企業達成合作,安排會計專業人員參與到本學校會計信息系統的開發中,從而開發出最為適用的學校會計信息系統。
2)在互聯網行業蓬勃發展的時期,現代信息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日新月異。因此,各高校應該注重軟件的更新和維護,不斷優化和完善會計核算軟件的功能,修復軟件安全漏洞,以保證高校在會計核算工作方面的工作效率。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內的會計核算工作要想分一份大數據時代到來的“紅利”,就必須配備先進的計算機設備,高校應該同外部企業一樣,加大硬件設備的投資力度,采購先進的計算機硬件設備,并建立完善的維修保養機制和責任機制,引進相應設備管理人才,保證高校內的硬件設備能夠正常高效的運作。
1)引進專業的會計核算人才。新時代的會計核算人才除了應具備相應的會計核算知識之外,還應該掌握相應的橫向學科知識,例如:機器學習知識、數據計算知識、數據可視化知識、計算機技術知識等,這就要求高校在招聘會計核算人才時,綜合考量應聘人員的綜合能力,提高會計核算工作人員的選拔門檻,以便獲得能夠適應新時代會計核算工作的新興會計核算人才。
2)構建合理的人員管理體系,提高工作效率。大數據時代的高校里必然是聚集了各種類型人才的場所,高校的人力資源部門應該合理的管理各類人才,發揮出他們的才能,同時對人才進行定期的能力和績效考核,從而促使各類高校人員共同進步。
3)定期對相關人員進行技能培訓。掌握全面的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是作為一名優秀的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基礎能力,才能勝任學校內部會計核算工作。同時會計專業知識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軟時代的不斷發展,會計所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也在不斷增多。會計工作人員想要在會計領域保持強大的競爭力,就必須實時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因此,各個高校要加強在崗會計工作人員培訓,夯實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基礎,拓展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使得會計工作人員能適應現代化、信息化的會計工作模式。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高校會計工作領域的應用,高校會計核算風險不僅沒有被徹底消除,還出現了新的表現形式。為了防范會計核算風險,各高校必須及時轉變會計核算理念和工作模式,構建新型會計核算體系,積極引入各項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和計算機設備,加強信息會計核算人才的培養,同時不斷加大內部監督力度,及時發現會計核算存在的風險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從而保證自身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