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山東國惠自入選國企改革“雙百行動”以來,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心系“國之大者”,踐行使命擔當,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緊盯改革發展重點難點攻堅發力,實現了企業治理之變、產業之變、活力之變、質量效益之變,駛入了高質量跨越發展的“快車道”。
山東國惠始終牢牢把握、從嚴落實“兩個一以貫之”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持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不斷健全規范公司治理機制,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更加成熟。集團總部及6 戶設立黨委的重要子公司制定了黨委會議事規則、議事清單、前置研究事項清單,各級黨組織前置研究討論事項清單實現應建盡建,集團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31 戶企業100%實現董事會應建盡建、外部董事占多數,完善了議事規則和議事清單,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管理制度、總經理向董事會報告工作等制度逐步健全,各治理主體做到了不缺位、不越位,公司治理效能和治理水平持續提升。一體推進黨建經營深度融合,建立黨建經營責任制雙向考核機制,實行年度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目標考核“雙驗證”,黨的領導融入經營管理各個環節,黨的政治優勢有效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效能。

國泰大成新材料科技產業園
山東國惠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做優做強“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和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兩大省級平臺功能,強化戰略引領,心無旁騖攻主業,構建形成了“產業投資及運營+現代金融服務+資產管理”三大業務板塊協同發展格局。
匯聚金融力量,賦能實體經濟。構建形成“融資租賃+基金運營+小額貸款+民間資本公司”多元化金融業務體系,每年新增投放300 億元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牽頭組建省屬企業風險防范金、省級紓困基金,累計為省屬企業提供資金支持50 多億元,紓困省內企業近39 億元。
融入全省戰略,加速孕育新動能。吹響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集結號”,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產業。總投資70 億元的國泰大成新材料科技產業園被列為2021 年山東省重大項目,碳纖維產業項目一期碳化線2022 年9 月試車成功,2023 年上半年將實現T700 級別碳纖維的達標量產,逐步形成年產7500噸原絲生產線、3000 噸高端碳纖維生產線,部分產品填補國內高端碳纖維產品空白。踐行“雙碳”戰略,集發電、制鹽、儲能于一體的300MW 鹽光互補項目,讓濰坊千畝鹽田煥發出時代光芒,2022年底前將并網發電;投資控股上市公司圣陽股份,自主研發的長壽命高安全鋰離子電池產業化項目正式投入運行,年產4GWh 圓柱鋰電池項目預計2023 年3 月投產。做好“經略海洋”文章,投資控股青島中海海洋、中海海洋科技,布局海洋魚低聚肽產業,構建了進軍智慧海洋產業的“橋頭堡”。
賦能傳統產業升級,“老企業”煥發新生機。山東建勘集團等一批事轉企企業蹚出市場化改革新路子,各項經營指標創歷史新高。魯鹽集團重建省內食鹽產銷一體化新格局,省內市場占有率恢復到70%以上,凈利潤翻番式增長。泰安10 億m3鹽穴儲氣項目完成先導試驗,推動傳統鹽企加速向清潔能源服務商轉型。圣陽股份加快轉型突圍,鋰電業務同比增長126%,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04%,歐洲、澳洲、美洲鋰電戶用儲能和工商業儲能市場份額大幅提升。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圍繞推動企業發展動力變革、效率變革,山東國惠牢牢牽住改革創新這個“牛鼻子”,全面構建市場化經營機制,健全科技創新體系,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
在構建市場化經營機制方面,集團持續深化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構建“能上能下、能進能出、能增能減”常態化機制。全面推行競聘上崗,搬走“鐵交椅”,集團總部及各級子企業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比例達到73.57%,制定《管理人員能上能下管理辦法》,明確了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11 種情形,3 年來“下”的比例累計達11.41%。實施全員業績考核,打破“大鍋飯”,全員績效考核實現100%全覆蓋,7 戶權屬企業實施中長期激勵,直屬企業負責人績效薪酬占年度薪酬總額最高達到80%以上、績效薪酬差異倍數達到兩倍以上。強化契約管理,端掉“鐵飯碗”,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100%全覆蓋,兩戶企業試點職業經理人制度,集團總部及各級子企業137 名經理層成員“一人一崗”簽訂差異化崗位聘任協議,解決了“一聘定終身”的問題。
在強化科技創新方面,配套完善人才激勵、“揭榜掛帥”等制度,充分釋放創新創效活力。2022 年,集團科技研發投入預計達到2.5 億元,同比增長19%,較2019 年增長265%。2019 年以來,集團各級企業申報國家專利203 項,新增國家級及省級研發平臺3 個,高新技術企業2家,專精特新及瞪羚企業3家。魯銀新材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榮譽稱號,水霧化注射成形粉末制備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引進中南大學教授李松林為代表的科研團隊,設立了省內首個粉末冶金新材料研究院。
公司治理機制日益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日益健全,集團產業結構日益優化,改革創新氛圍日益濃厚,奠定了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近年來,隨著改革紅利逐步釋放,山東國惠主要經營指標連年翻番增長,利潤總額、凈利潤規模躋身省屬企業前10 位。2021 年,集團資產總額達到1509 億元,凈資產942 億元。預計2022 年,山東國惠將實現營業收入200 億元、利潤總額26 億元,較2019 年分別增長140%、800%。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山東國惠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以高質量跨越發展為主線,著力發揮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兩大省級平臺功能,持續放大產業投資及運營、現代金融服務、資產管理三大板塊協同效應,力爭“十四五”末發展成為資產規模超2000億元、營收規模超300億元、利潤總額超50 億元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貢獻國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