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財經大學教授、本刊特約專家 李德荃
風險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心。風險管理能力最能體現企業經營與管理的整體能力。根據筆者對省屬企業風險管理實踐的觀察,一些企業缺乏“現金為王”的意識,對現金流量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不同程度地存在現金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存在,不僅制約著企業經營與管理能力的提高,而且容易成為引發企業重大風險事故的破口。
所謂自由現金流量,指的是企業在滿足營運資本(流動資產)和長期投資等企業正常生產經營與投資對資金的合理需求之后剩余下來的那部分現金。具體來說,自由現金流量=營業收入和投資收益-不包括利息支付的營業成本和費用-(資本性支出-折舊等費用攤銷或資產減值損失等非現金性支出)-營運資本變動-所得稅,其中的營運資本變動=流動資產增量-流動負債增量。上述計算公式中的諸收入和成本費用項,均應依據收付實現制原則來確認。
依據現金流生成渠道的不同,自由現金流量可分為經由經營活動而產生的凈現金流量、經由投資活動而產生的凈現金流量以及經由籌資活動而產生的凈現金流量三種類型。不過,籌資而來的資金終究必須依靠經由生產經營或投資所賺得的現金流來補償。因此,長遠地觀察,自由現金流量只能來自于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于是,上述自由現金流量的計算式中并未計入經由籌資活動而產生的凈現金流量。
在上述自由現金流量的定義中,所謂營運資本和長期投資等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或投資對資金的合理需求,即那些凈現值大于0 的經營活動或投資項目對資金的需求。因此,自由現金流量亦即企業已不再可能存在凈現值大于0 的新增經營活動或投資時仍然擁有的現金。設若企業仍將這部分資金用于生產經營活動或投資,則其凈現值勢必小于或等于0,從而勢必折損企業價值。因此,對企業來說,這些資金均“無價值”,其最好的出路就是返還給本企業的投資者。
自由現金流量與(息前)凈利潤的計算類似。但自由現金流量是依據收付實現制原則確認的,凈利潤則是依據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的,因此凈利潤這個指標較“虛假”。例如,凈利潤中的相當部分與應收賬款或應收票據相對應,其中存在壞賬的可能性。再例如,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動損益也被計入當期利潤等。此外,即便凈利潤很“真實”,也可能無法滿足企業正常經營和投資對資金的合理需求,因此凈利潤較多的企業并不意味著其經營的可持續性較強。在極端情況下,甚至凈利潤豐厚的企業也會因為現金流枯竭而破產。由此可見,相較于凈利潤,自由現金流量更能反映企業的財務實力。
由于企業所擁有的自由現金流量,包括庫存現金、貨幣資金和某些現金等價物均為剩余資金,其最好的用途就是分派給企業的投資者,例如用于還本付息、分紅派息、實施股票回購等,因此自由現金流量是企業可向債權人還本付息或向股東派息分紅的最大支付額。而在扣除實際還本付息部分之后,剩余的自由現金流量就是所謂的股權自由現金流量。相對應地,還本付息之前的自由現金流量就被稱作企業自由現金流量。考慮到還本付息的法定順序優先于派息分紅,因此自由現金流量反映了企業在維持正常經營前提下的極限償債能力。
在實踐中,喪失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是造成企業破產的直接原因,而自由現金流量枯竭則是造成企業喪失償債能力的直接原因。由此可見,自由現金流量這個財務指標不僅可以用來反映企業經營管理的績效,還能用來預判企業經營的風險,其在企業管理中的價值很難被其他指標所替代。
除了管理風險的功能之外,自由現金流量管理還是企業價值管理的核心內容。這是由于企業價值就是企業在整個存續期間內的預期自由現金流量的折現值之和,而企業股權的價值則是企業在整個存續期間的預期股權自由現金流量的折現值之和。其中,由于計算企業價值所適用的基準收益率(折現率)相對較為穩定,因此自由現金流量是決定企業價值的關鍵因素。
一般來說,企業價值的創造肇始于其自由現金流量序列開始出現正值的那一時刻,并且自由現金流量越豐厚,其發生的時間越早,企業價值就越大。由此可見,自由現金流量是企業價值的源泉。
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涉及生產、市場營銷、技術工藝、人力資源、行政后勤等眾多方面,各部門需要日常匯算和監控眾多指標數據的動態趨勢,因此企業中低層經營管理者容易陷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狀態,高層管理者則容易陷入暈頭轉向、不辨主次、無所適從的境地。其實,企業在本質上只是一個營利法人。根據《民法典》第七十六條的規定,企業經營的根本目的就是獲取利潤,并將其分配給股東等出資人。由此可見,營利是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實質,企業所有的經營管理活動都必須服務于這一目標。而作為對金錢的依法追逐,營利在本質上屬于財務管理行為。因此,財務管理是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中樞。企業方方面面的經營和管理最終都必須指向財務管理這個結點,并且接受財務管理的統籌規劃、指導和約束。
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一切問題最終都將演化成財務問題。而從財務管理的視角來看,在諸多財務核算指標中,凈資產收益率應被作為日常監控的核心指標。道理很簡單,在常見財務指標中,凈資產收益率最為緊扣《民法典》對營利法人的定義。而且,作為一個相對率指標,凈資產收益率還能反映企業贏利的效率。此外,由于凈資產收益率=營業收入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其中的營業收入利潤率體現了企業的贏利能力,總資產周轉率體現了企業的營運能力,權益乘數體現了企業的融資能力,因此凈資產收益率這個指標的綜括性較高,它的波動能夠綜合反映企業經營諸多方面的變化。
企業贏利難,持久地贏利更難。風險管理最為考驗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盡管應該把風險管理意識與管理機制具體落實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所有方面及其所有環節,但財務風險管理無疑是企業最為綜合、最為高階的風險管理層次。因此,財務部門在財務風險與經營效率的日常管理中,既要全面把握,同時又要重點監控,尤其應把自由現金流量管理當作財務風險與經營效率監管的核心工作來看待。
目前,一些企業將自由現金流量管理與現金管理混為一談。其實通常所謂的現金管理,指的僅是關于庫存現金和貨幣資金等現金等價物日常調度與使用的合規性管理,而自由現金流量管理的主要內容則是關于自由現金流量序列的創造、現狀評價及其未來趨勢的研判和管控。
不過,自由現金流量終究屬于絕對量指標,不宜用于考察經營效率的變化,并且不便于企業間的橫向比較。因此,建議把凈資產收益率和自由現金流量兩個指標結合起來。例如,可計算股權自由現金流量與凈資產平均余額之比,從而得到一個類似于凈資產收益率的指標,可稱之為凈資產自由現金率。基于該指標,不僅可即時跟蹤評價企業經營的績效和風險,還可以從贏利能力、營運能力和融資能力等諸多方面分析研判引發經營績效和風險狀況發生變化的深層次原因。此外,還可使用這個指標橫向比較企業間的贏利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