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化運營的化工新材料公司,起步于1978 年,2001 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現有員工21000 余名,在煙臺、寧波、福建、眉山、匈牙利設有制造基地以及多個工廠,子公司和辦事處分布全球24 個國家和地區。2021 年,公司營業收入1455 億元,在《美國化學工程新聞》2022 公布的全球化工50 強中位列第17 位。
2018 年6 月13 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視察萬華煙臺工業園,充分肯定了萬華技術創新、黨的建設、人才培養及國企改革工作,他深刻指出:“誰說國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殘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變成現代企業”。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鼓舞下,萬華始終牢記囑托、不負使命,在煙臺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不移走好改革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之路。
萬華黨委旗幟鮮明地把“為民造福、為國分憂、為黨奉獻”作為最高價值取向,全力厚植風清氣正的“創新沃土”。
萬華實行嚴格的“親屬回避”制度,職工近親等親屬一律不得進入企業工作,確屬高學歷、工作需要并作為專業人才引進的,一律經高管會研究決策。
萬華搭建了包括績效考核、360 度測評、英語晉升及格線等在內的立體化考核體系。以績效考核為基礎,將員工年度評分定為1 ~5 分,作為干部考核任用、員工評優/退出、績效獎金發放及下一年度薪酬漲幅的依據標準;每年對員工進行360 度考核,考核結果直接影響職級、職務晉升;將英語托業成績作為職級、職務晉升的必要條件,根據晉升的職級、崗位不同,設立不同的分數及格線。

公司規模高速擴張,經營業態不斷增加,員工隊伍迅速擴大。為保持長期以來形成的風清氣正的廉潔文化,萬華全面推行“陽光萬華345 行動”,每年3 月全體員工進行利益沖突申報,4 月集中組織對管理者和重點崗位員工開展廉潔談話,5 月對主要商業合作方發送《廉潔合作告知書》。
在這種公平公正、有為有位、奮發向上的工作環境中,員工的使命感、責任感和歸屬感不斷增強。
與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步履相隨,是萬華成長的幸運,也是萬華成功的秘訣。萬華化學從1978 年成立以來,一直在不斷改革。通過不斷調整生產關系,使其更加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萬華逐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從而更適應當前復雜的商業環境。
1998 年從合成革集團MDI 分廠轉變為煙臺萬華聚氨酯股份公司,萬華朝著市場化方向邁進了一大步,確立技術創新為第一核心競爭力,重視人才,企業起死回生;2001 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體制機制的變革促進了技術和管理不斷進步;2005 年,為更好地留住人才,萬華進行了員工持股改革,公司凝聚力進一步增強;2008 年正式引入國外戰略投資者,對萬華國際化進程起到重要作用。2017 年,萬華又開啟了現代企業制度改革,著眼建立更加透明清晰的股權結構,助推公司治理能力轉型升級,大力推動企業整體上市。2018 年6 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萬華之后,萬華加快了改革進程,在省市政府和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萬華克服了很多困難,于2019 年正式成為國有相對控股,員工、外資和社會資本參股的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在山東率先完成了整體上市,在全國也走在前列,對未來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一是建立了規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管理層各司其職、有效制衡、協調運作;二是管理層級從原本兩個集團控股的三級結構變成了萬華化學一級結構,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三是解決了同業競爭,剝離了非化工業務,更加聚焦主業;四是整體上市后,公司所有信息公開透明,公眾和同行更加信任萬華,為萬華更好地參與國內外競爭、成為世界一流企業打下了堅實的體制基礎,得到國務院國資委和社會各界高度評價。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門下發文件,第一批推廣萬華化學等5 戶企業的改革經驗。
如果說改革讓萬華活了下來,那么創新就讓萬華強了起來。正是因為改革,才激發了萬華創新的活力;正是因為創新,萬華才有了跨越式的發展。
從國家到企業,只有自立自強,才能被別人瞧得起。萬華深刻地意識到,真正具有市場潛力的核心技術是買不到的,要發展,只有走自主創新之路。1999 年,萬華決定“把技術創新作為公司的第一核心競爭力來培育”。聚焦化工新材料領域,萬華構建了集基礎研究、工藝開發、工程化、產業化和產品應用研發于一體的創新體系,形成了高效協作的創新組織。在總部建立綜合型全球研發中心,占地2000 畝,目前形成了一支4000多人的一流創新團隊。
制度體系保證加上“敢想敢干,鍥而不舍”的創新精神,使萬華的技術創新從量變到質變,開發出一大批世界領先和世界一流的技術。非貴金屬催化劑HCl氧化技術(全球首創),噸氯產品電耗僅為傳統離子膜燒堿工藝的10%左右,被評為美國化學周刊可持續發展獎項最佳循環實踐案例,中國迄今唯一獲獎的項目;ADI 打破跨國公司長達70 年壟斷,實現國防軍工關鍵原料自主可控,全產業鏈制造技術獲2020 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MDI 單套產能110 萬噸(跨國企業最大60 萬噸),單套裝置規模世界最大、成本最低、質量最好,助力中國聚氨酯產業取得全球領先地位;尼龍12 打破國外公司獨家壟斷,使萬華成為世界上第2 家掌握尼龍12 全產業鏈制造技術的企業。
人才是創新的關鍵,萬華始終將人才作為第一核心戰略資源來培育,著力打造有激情、有思想、有胸懷、有韌勁、有擔當、有業績的“六有人才”。
在萬華,引進的每一個關鍵人才都感受過萬華的求賢若渴,也都得到了萬華為其搭建的廣闊事業舞臺。在青年人才的引進方面,萬華積極開拓渠道,創新招聘思路,通過高校互動、文化體驗等形式,保證人才引進的數量和質量。同時,設立萬華獎學金、舉辦創新應用大賽、開展暑期實習、設立育人功勛和杰出貢獻獎、萬華班、現代學徒制班等活動,招聘前置,提前影響和鎖定目標人才。
萬華實行人性規律、科學規律和市場規律相結合的管理政策,通過系統化的培養體系,讓人才快速成長、樂于留下,心無旁騖干事業。為更有效率地培養人才,萬華高標準建設萬華大學,以“理想擔當、文化自覺”為校訓,進一步搭建傳播文化、分享實踐、創新思想的學習平臺,更加系統地從干部的領導力、員工的職業化和專業化水平三方面打造人才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