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潘姿潔 劉騰 郭振穎
近日,由煙臺國豐投資控股集團牽頭引進的國內再生醫學以及干細胞領域領軍企業——陜西佰傲再生醫學有限公司正式入駐煙臺藍色藥谷產業園。此次簽約項目3 個,總投資8.1 億元。項目投產后,將對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產業集聚形成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加速構建藍色藥谷生物醫藥產業垂直生態體系。
近年來,國豐集團緊緊圍繞煙臺市委市政府關于“雙招雙引”工作決策部署,認真落實招商引資突破年工作要求,立足產投定位,結合自身實際,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特色招商路徑。
依托優質國資背景,整合設立境內境外招商平臺,加強與海內外專業機構、龍頭企業對接合作和資源共享,加快構建起國有產投、招商服務網絡。
積極搭建境外招商網絡。2019 年,國豐集團組建了煙臺市首家國有招商公司,同年整合設立駐日、駐韓、駐港3 個經濟合作中心,全面拓展日本、韓國和中國香港境外招商資源。一方面,聚焦全市“雙招雙引”工作要求,建立“縣市區招商機構-駐外經濟合作中心-境外企業”招商聯動機制,累計引入域外資金30 余億元;另一方面,圍繞國豐集團生物醫藥、航空航天兩大產業園,實施“一域一策”攻堅計劃,聚焦韓國醫美、日本高新技術、康復輔具以及在港央企和投行機構實施精準招引。
加快拓展境內招商網絡。積極學習借鑒合肥、深圳招商模式經驗做法,敏銳捕捉資本招商新趨勢,在資本活躍度高、創新要素密集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設立辦事處,與深創投、倚鋒資本、清科創業等近百家頭部專業機構建立長效合作關系,營造招商生態,將招商觸角延伸到產業和資本最前沿。
充分發揮產業投資功能作用,全力打造產業園區、品牌會議、特色活動等多種招商載體,推動項目招引落地。
著力打造園區招商載體。國豐集團出資組建了裕龍石化、東方航天港、生物醫藥等多個省市級重點產業園區,充分發揮園區的產業集聚功能,通過專業化運營、優質化服務,樹立園區招商金字招牌。其中,東方航天港產業園組建不到3 年時間,先后引進中國長征火箭、天兵科技、中科院空天院、武漢大學等一批航空航天領域領軍企業和科研院所,與李德仁等9 名航空航天領域院士專家建立合作聯系,招引落地項目12 個,總投資達到256 億元;生物醫藥產業園啟動建設首年、在尚未建成情況下,已有40 余家企業意向落戶園區,簽約入駐率達到70%以上。
著力打造會議招商載體。堅持市場化方向,依托境內境外招商資源優勢,搭建專業投資機構、行業優質企業與煙臺本地企業對接交流平臺,開展招商專題會議,推動資本與產業深度融合,撬動一批具有先進技術、高端人才的優質項目落戶。聯合頭部投資機構成功舉辦國豐-盈科“金梧桐”企業對接會,促成合作成果6 項,達成戰略合作20 多億元;連續舉辦3 屆醫藥創新與發展國際會議產業投融資分會,先后與100 多家醫藥企業、120 多家券商、投資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達成合作意向總規模100 多億元。
著力打造活動招商載體。創新開展“投資商、投資機構進煙臺、進園區、進企業”等特色招商活動20余次,為產業鏈精準招商和本埠后備上市企業培育搭建溝通橋梁。駐日中心聯合設立的“日本中小企業產業基地-創新技術園”正式運作,9 家日資企業入駐園區,今年4 月引進的日本浦上機器人項目,央視新聞頻道報道了項目落戶過程。駐韓中心聯合打造的“國誠韓企中心”完成兩期13 個項目簽約入駐,成為疫情下對韓招商合作的一個亮點。

2022 醫藥創新與發展國際會議投融資發展分會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
聚焦全市重點產業發展方向,圍繞產業鏈拓展資本鏈,國豐集團逐步探索出了一條以產業布局為主導,以資本投資為紐帶,以投帶引、招投聯動的市場化招商路徑。
佰傲再生項目就是國豐集團牢牢把握產業投資功能定位、推動資本招商的一次生動實踐。今年3 月,國豐集團通過與專業投資機構對接,接觸佰傲再生項目,并作為Pre-IPO 項目參與了市場化投資。在后續跟進對接過程中,了解到佰傲再生即將與長三角某地政府簽訂醫美及再生醫學等項目合作。獲悉這一信息后,依托前期財務投資有利條件,通過專業、高效、市場化的服務線上線下對接20 多次,用3 個月時間成功打動了項目方,最終推動項目落戶煙臺。除了佰傲再生項目外,東方空間、星河動力等近10 個產業項目也是通過以投帶引、招投聯動資本招商方式引入。同時,國豐集團還積極探索其他市場化招商模式。
投資+招商。投資16 億元參與收購半導體封測企業新加坡聯合科技控股有限公司(UTAC 公司),推動該公司在開發區落地半導體封測工廠。目前,已完成項目主體封頂,累計到位外資6500 萬美元。
基金+招商。通過設立產業基金撬動社會資本、引入市場資源,賦能優質項目,為重點產業發展壯大提供“源頭活水”。比如,落戶東方航天港山東宇航火箭項目,國豐集團出資5000 萬元作為引導資金投入,后續經緯中國等頭部機構先后進行了2 輪投資,賦能落戶項目發展。
混改+招商。引入國內行業頭部企業設立合資公司,推動優質企業落地。采取“51 ∶49”混改模式,引入全國民營50 強企業上海均和以及瑞茂通、道生租賃等龍頭企業,組建金貿產業園,引進市外資金15億元。
發債+招商。充分發揮國豐集團境內雙AAA 信用評級以及境外BBB+信用評級,通過在債券市場公開發債引入域外資金支持全市重點項目建設,去年首次發行境外資金2.5 億美元,實現了境外發債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