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文,文 軍
(廣西大學農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2020 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世界經濟面臨著普遍下滑的形勢,也面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持續影響。
2021 年,我國農產品的進出口額3 041.7 億元,同比增長23.2%。從相關數據來看,農產品出口總額共計843.5 億元,較2020 年增長了10.9%;農產品進口總額為2 198.2 億元,較2020 年增長了28.6%[1]。從進出口數據分析結果看,農產品出口額占農產品進出口額的27.73%,由此可知,我國農產品以進口為主,出口為輔。深圳市作為出海大動脈,其在農產品出口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提升深圳市農產品出口競爭力愈發重要。
2017—2021 年深圳市農產品出口規模大致呈現先增長后下降的趨勢,其中2019 年為拐點,2020 年出口額呈現下降趨勢,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農產品出口不暢。2021 年農產品出口總額170.09 億元,比2020 年增長2.68%,由此說明深圳市農產品出口總額正在逐步增長,發展趨勢較好,如圖1 所示。

圖1 2017—2021 年深圳市農產品出口總額
從2017—2021 年深圳市農產品出口主要商品金額匯總表看,出口額居前5 位的農產品類目分別為干鮮瓜果及堅果、蔬菜及食用菌、水產品、肉類、糧食,其中,干鮮瓜果及堅果出口比例逐步上升,水產品、肉類、蔬菜及食用菌出口比例有一定波動,但占比份額仍然較大,糧食出口比例逐步下降,如表1 所示。

表1 2017—2021 年深圳市農產品出口主要商品金額匯總表
受新冠肺炎疫情與國際關系變化等因素影響,我國與世界主要國家農產品貿易格局出現較大調整;從出口目的地來看,前5 位出口市場分別為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日本、泰國、美國;從2021 年出口數據可知,前5 位出口目的地合計金額占深圳農產品出口總額的82.97%,其中,馬來西亞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如表2 所示。

表2 2017—2021 年深圳市農產品主要出口目的地
從深圳市農產品主要出口目的地份額看,發達地區或者發達國家是深圳市農產出口主要目的地;對比歐美、新西蘭農產品品牌,不少國內具有優勢特色的農產品卻在出口上犯了難,主要表現為農產品出口質量問題頻發,存在農產品質量層次不齊、品牌意識不強等問題。其中,食品安全問題直接影響農產品出口品質[2]。據相關部分統計,農藥通報所占比重最大,各年份占比25%~45%;其次是涉檢疫要求通報,各年份占比11%~19%。出口農產品缺乏品牌意識,通過代理貼牌出口的農產品,既沒有品牌價值,又不具備市場議價空間,因此迫切需要轉變發展方式,提升出口農產品品質、加強品牌意識[3]。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深圳市農產品出口總額從2017 年的193.23 億元下降至2021 年的170.93 億元。雖然深圳市海關設立出口農產品屬地檢查綠色通道,農產品出口領到“快速通關卡”盡快實現清關,但冷鏈物流基礎設施仍是阻礙農產品出口的重要原因。由于農產品具有分散性、保質期短等特點,尤其是水產品、瓜果蔬菜等對保鮮的要求較高,在運輸過程中特別容易腐爛,而我國出口冷鏈技術與美國、歐盟等相比,仍然相對落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生鮮農產品產后預冷技術和低溫環境下的分等分級、包裝加工等技術滯后。二是出口冷鏈運輸公司較少,與第三方出口冷鏈物流服務存在一定障礙,因此農產品配送速度較慢,難以保障保鮮度[4]。
隨著全球農產品技術性貿易措施發展趨勢,技術性貿易措施已嚴重影響深圳市農產品出口,使其市場銷售渠道變得更不確定。深圳市農產品出口發展模式具有小批量、多批次、不穩定等特點。一方面,單一的銷售渠道已經不能滿足其發展需求,另一方面,“生產—銷售”信息不對稱現象時有發生,進而存在失信和欺詐等問題。
除此之外,不同國家與地區對于農產品出口的監管體系和法律制度有一定差別,這無形增加了深圳市農產品出口的風險,阻礙了深圳市農產品出口企業發展。因此,了解目的地地區市場需求與制定多元化的市場渠道戰略成為農產品銷售通暢的關鍵因素[5]。
近年來,隨著出口貿易蓬勃發展,國內高校與相關培訓機構、出口企業都非常重視培育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相關從業人員比例呈現不斷上升趨勢。與快速發展對外貿易相比,深圳市農產品出口人才培養機制不健全,政府、高校、企業配合程度相對較低,相對匱乏農產品出口高層次高精尖人才、高技能型人才,專門研究農產品貿易的高校和在校大學生占比較少,難以有效滿足日益發展的農產品出口需求。高素質農產品出口型人才缺口依然很大,而且年輕的出口貿易從業者絕大部分更傾向于非農產品出口性質企業。農產品出口人才資源得不到有效供給,這種狀況在當下也愈來愈明顯。
促進深圳市農產品順利出口,降低或避免因農產品質量與品牌等因素導致其出口受阻,提升深圳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就必須充分了解目的國在農產品質量方面的監管體系和準入要求,盡可能按照目的國標準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衛生等客觀指標進行出口農產品生產、流通與銷售。深圳市應完善農產品出口產品信息化建設,依托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相關技術監控農產品相關數據,提升深圳市農產品出口準入和監管整體水平。加快打造農產品出口品牌,強化農產品國際品牌意識,“以質取勝”,塑造一批品質過硬、特色鮮明、消費忠誠度高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避免同質化、無品牌、低質量、低價格競爭。
在全球化形勢下,農產品出口對冷鏈物流要求愈來愈高,不僅需要配送速度快,而且對農產品保鮮程度要求非常高。因此深圳市應加快冷鏈物流發展,例如通過鼓勵冷鏈物流服務企業運用先進的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技術與方法,突破地域限制,將生鮮農產品從原產品到出口目的地的一體化冷鏈物流運作,健全超低溫貯藏、流通運輸、包裝和加工體系[6]。制訂大數據監管制度,建設相關企業溫度監控與追溯體系,讓農產品在生產、流通、銷售等各環節的品質可控性與安全性的可追溯。資金實力雄厚的農產品出口企業可以考慮在海外地區自建海外倉來提高物流配送時效,中小企業可以聯合租倉或者利用當地成熟海外倉來促進冷鏈物流的發展,進一步提升深圳市農產品出口競爭力。
當前,深圳市農產品主要出口中國香港、北美、歐洲、東南亞等地,且占比大。為了突破市場渠道的限制與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保障農產品出口的穩定性,深圳市農產品出口企業應利用信息渠道廣的優勢,多方聯系目的國對應的專業經銷商,派遣跨境出口人才做好前期市場調研,緊緊把握農產品出口市場動向,在國際市場上增強深圳市農產品出口價格競爭優勢。農產品品類較多,其中包括水果、水產品、蔬菜等。應開拓多元化國際農產品市場,積極擴大出口發展戰略,提升標準化生產和現代化管理水平,進一步增強深圳市農產品出口市場綜合競爭力。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升深圳市農產品出口份額,而且可以避免國際環境影響。
面對缺乏高素質農產品出口型人才的情況,需要深圳市政府、高校、企業3 方共同培養。一是政府應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應積極推動高校與企業的交流合作。培育高校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擴充出口貿易師資隊伍力量,為高校和企業提供實時商業資訊。二是高校需要關注培育出口型人才素質要求,提升在校大學生在電子商務、國際物流運輸、出口貿易、多種語言交流等方面的基礎技能。三是企業應培訓農產品出口從業者具備相應的實操技能,重點關注農產品品牌與質量、使用與推廣優秀的農產品出口平臺、提升出口物流與倉儲效率、培育交易信用以及綜合型人才。四是完善“政府+高校+企業”人才培養機制,應及時供給農產品出口人才資源。
目前,雖然深圳市農產品出口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所下降,但卻是往好的方向發展。通過分析深圳市農產品出口數據與現存問題,要想使該農產品出口業務取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需提升農產品出口質量,加強品牌意識,重視建設出口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拓寬國際市場渠道,同時加大對高素質農產品出口人才的培養力度,在政府政策的支持與引導下推動深圳市農產品出口業務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升深圳市農產品出口的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