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彩霞
11月的高郵,晴日當空,秋高氣爽。“中國心”2022年度十佳發動機及混動系統評選入圍實車測試、“中國心”2022年度十佳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實車測試、“中國心”2022年度動力總成零部件評選在這座江南古城順利收官。
歷年來,“中國心” 評選的實車測試都是反映當前市場狀態的一面鏡子。今年也不例外。2022年是我國混動車型市場大發展的一年。1~9月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實現103.3萬輛和9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9倍和1.7倍,業內預計混動(HEV)汽車全年也將有75萬輛的銷量。今年“中國心”十佳發動機及混動系統評選入圍的入圍機型中,幾乎涵蓋了所有的混動形式。在國家“雙碳”目標的驅動下,中國車企紛紛拿出了自己的差異化“方案”,開發出產品并迅速推向市場,讓未來汽車全面走向混動化成為行業共識。
更難得的是,我們看到,很多自主品牌已經有能力根據自身產品特點,開發出適應市場需求的發動機。面對遇到的技術難題,企業能另辟蹊徑,拿出了一些非主流的替代方案,方案雖然不是最優的,但是有效滿足了市場的需求,而企業這樣的技術創新更讓評委們十分欣慰。
在“中國心”2022年度十佳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實車測試中,我們看到技術平臺的迭代加快、電驅動系統集成化程度更高。而且在新能源車市場這一新賽道上,自主品牌車企產品向高端化發展的態勢日益明顯,合資品牌表現卻不盡人意,有的車企仍然延續過去的“油改電”思路,在產品開發邏輯上明顯落后于自主品牌。
在“中國心”2022年度動力總成零部件評選上,來自主機廠的專家評委和零部件企業嘉賓的交流也讓我們預見到,在國內主機廠降本、保供的雙重剛需驅動下,本土零部件企業也將迎來“國產替代”大潮帶來的發展機遇。
三項評選的獲獎名單已經公布,但獲獎并不是“中國心” 評選的最終意義。作為主辦方,我們期待明年車企會給市場帶來更好的動力產品,也期望本土零部件企業能快速成長起來,成為中國車企技術進步的堅實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