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亞 王璽玉
(山東中醫藥大學 山東濟南 250355)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歷經風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積淀、創造、整合形成起來的一種特定的文化類型,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紅色代表著希望、勝利、創造、勤勞、勇敢、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不怕流血犧牲等,是中國共產黨價值追求和中華民族精神內涵最生動的象征。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顯現了越來越多種、越來越多元的外來文化,這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亟須大學生們提高文化甄別能力。目前高校大學生中普遍出現某些問題,如部分學生對紅色文化并沒有深入地了解,對其內涵知之甚少,導致整體的認同感相對較低,缺乏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一方面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相對困難,一方面使得學生的思想意識、政治歸屬、文化認同、個人素養受到不良影響[1]。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尤其是面向高校大學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高校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只有接受良好的紅色文化教育,提升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才能更好地投身于祖國建設中,推動社會主義更快、更好地向前發展。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各種新興媒體加快發展,紅色文化的傳播載體不斷優化,集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于一體的紅色文化傳播平臺正在不斷搭建、改善,這為高校紅色文化的傳播拓展了渠道。然而互聯網文化良莠不齊,新時代大學生辨別網絡虛假信息的能力尚待加強,容易受到缺乏科學性的網絡輿論的誘導,對我國的紅色文化產生誤解,對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三觀”產生不利影響。當前融媒體視域下高校紅色文化發展面臨問題及不足之處主要歸結為以下原因:
高校是大學生接觸紅色文化的主場,雖然融媒體下傳播載體眾多,但是目前多數高校并未深入挖掘融媒體技能,未能充分運用互聯網優勢,普遍單一地使用較傳統的傳播媒體,說教式地面對當代大學生,未能結合時代優勢實現智慧化傳播,內容生硬刻板,致使大學生很難將紅色文化精神入腦入心,理想信念的教育由此而大打折扣[2]。加之,部分自媒體宣傳內容存在形式主義的傾向,內容表達不深入,紅色文化內涵不能得到正確解讀,在宣傳過程中閱讀量不高,關注度較少,不可避免地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且不能激發學生自身興趣,學生受益范圍較窄,導致紅色文化傳播不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引導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高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偉大時代,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書寫中華民族新史詩。”文藝作品與綜藝節目是傳播紅色文化的重要途徑,然而現今高質量的紅色文化類節目鳳毛麟角,局限于文化的表達,內容過于表淺,存在同質化嚴重、創新不足、過度開發的現象[3],普遍存在內容固化、題材單一的現象,無法真正吸引觀眾,創新能力不足,亟須打造可以真正打動觀眾的高質量節目。
日前,紅色文化傳播的方式多依附于短視頻、圖片、音頻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紅色文化傳播方式,但其呈現時間短、表現內容少、表達方式花哨、傳播手段單一,并沒有做到多方面融合,使得紅色文化傳播不暢,加之,大數據根據個人喜好推薦,導致大學生娛樂化、低俗化信息輸入的增多,學生若不進行自主學習,并不會接受紅色文化類的推薦,須打破媒介之間的傳播壁壘,多渠道傳播紅色文化,增強紅色文化大學生群體傳播的精準性,打破信息繭房。
融媒體時代,自媒體數量趨于上升,不可避免地出現多媒體的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多媒體呈現的文化質量高低不等,且有自媒體為獲取流量,夸大事實,個別無良自媒體無視政治法規,在意識形態領域尋釁滋事,企圖引發民意不滿,制造社會恐慌[4]。學生自我辨別意識弱,容易盲目跟風,歪曲其自身的價值觀,動搖學生信念,嚴重影響紅色文化傳播。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融媒體技術的發展拓寬了大學生的視野,提升了他們的眼界,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傳承紅色文化精神意識,提升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以及文化自信,塑造大學生的健全人格。通過對紅色文化的學習,進而實現對紅色基因的傳承,紅色文化中的英雄人物所表現出來的善良人格品質、強烈的集體責任感、愛國主義情懷,以及遇到困難不盲從、集中力量解決問題的優良品質,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三觀”,激勵大學生勇敢地堅定前行步伐,加強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知、情、意、行”的認同,更有益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可持續式發展,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
通過研究與實踐,不僅可以使紅色文化與思政教育的關系更加緊密,在思政教育中凸顯紅色文化的重要功能,不斷提升思政教育內涵與實效,增加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從而實現“以文化人”豐富理論內涵,而且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素養,以融媒體-紅色文化構建思想教育工作者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增加大學生學習方式多樣性,實現大學生健康、全面、可持續成長,將“真紅”“正紅”“鮮紅”印染到高校學生的心靈深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形成有溫度的校園文化。
融媒體具有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的傳播優勢,相較于傳統媒體而言,新時代融媒體能夠將多種傳統的傳媒方式與互聯網新媒體進行系統性的融合,實現多種媒介融合進而形成新型媒介載體[6],將紅色文化與融媒體手段結合,豐富了紅色文化的傳播途徑。高校結合時代融媒體優勢,打造紅色文化教育新模式,搭建高校融媒體思想政治教育新平臺,為學生呈現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更能為大學生喜聞樂見,激發其求知欲,使其形成強大的情感集聚效應,能夠幫助高校營造更濃郁的紅色文化氛圍,也是契合當下互聯網日新月異背景下大學生的信息獲取方式,更有效地為學生提供紅色文化知識,提升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更好發揮高校育人功能。
融媒體擁有更具表現張力的優勢,可以通過多種媒介交叉融合,以新媒體的形式為觀眾呈現革命前輩的革命故事,展現革命精神,一定程度上提升紅色文化政治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生態價值[7];互聯網是有記憶的,融媒體為各種形式的紅色文化的保存、傳播與傳承提供了便利的手段,一方面將紅色文化數據錄入互聯網系統,實現時空的轉換;一方面降低了傳播成本,更大程度上減少了人力、物力、財力的支出,但通過技術高質量修復,能夠將紅色文化鮮活地呈現在大眾面前,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紅色文化保存效度。
優秀官方媒體與學校自媒體如學校的公眾號、抖音等自媒體賬號相結合,研發紅色文化教育線上平臺,比如“學習強國”,由黨政機關或社會團體等負責軟件的開發工作,各高校負責管理和運用,引導學生進行紅色文化的相關閱讀學習[1]。為學生把關紅色文化質量,將以人為本、多元開放的理念貫穿到大學生紅色文化傳播中,并在其中設置紅色故事和紅色文化知識的相關競答或趣味的環節,來提高學生對紅色文化接受度;結合線下定期開展多角度、多層次、多元化的紅色文化教育活動開展教育活動,通過紅色文化使得學生對自己身處的國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從而構建師生互通樞紐,構建實踐教學新形式、寓教于樂型實踐教學模式,營造師生合作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自我學習積極性,從認識了解到認同進而熱愛,充分發揮教師黨員的資源優勢,注重人才培養,以此促使紅色文化傳播與學科建設相輔相成,實現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齊頭并進,將紅色文化年輕化、多元化地展現出來,打造高校紅色文化傳播矩陣[5]。
傳統媒體是弘揚紅色文化強有力的平臺,以故事為載體、以媒體為宣傳陣地來提升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加強故事的原創性首先要保證故事的真實性,還原歷史真相,不歪曲事實,不捏造、不夸張,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內涵,不流于表層,但杜絕過于解讀,創新傳播表達方式,避免內容固化、題材單一。要開發觀眾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來提高觀眾共情能力,借助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傳播,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影視弘揚紅色文化的目的,學校則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優秀作品進行學習、領悟,書寫心得體會,讓每位同學對其有自己的獨特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生對紅色文化認同感;基于此,開發紅色文化產業鏈,全產業鏈發展是基于紅色文化背景進行周邊項目的開發,例如在紅色景區旅游、紅色文化教育、紅色題材文學作品創作、紅色主題宣講活動及紅色文化創意衍生品上下功夫,社會層面把握好輿論方向,幫助大學生學會辨別紅色文化真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3],實現融媒體與紅色文化融合發展,使得紅色文化的影響力、渲染力不斷增強,實現大學生對紅色文化認同提升。
網絡自由發言并不代表發表不良言論不會負法律責任,每位發言者均須為網絡上自己的不負責任發言負相應責任,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網絡發言須三思而后發,網絡群眾在閱讀相關網絡事件時應當避免盲比跟風,被帶偏節奏,對積極正能量的紅色文化自發地進行轉發,對有違法律法規或歪曲捏造事實的言論向有關部門進行檢舉;不僅如此,主流優質媒體要搶占輿論陣地,擴大其自身影響力,壯大思想陣地,高校一方面督促學生自覺性閱讀各種優質紅色文化,一方面積極梳理各類資源,整合各類媒體上的有效素材,開展相關思政教育學習,并且教授學生如何甄別紅色文化,鼓勵其對網絡不實報道和流言進行舉報,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對紅色文化學習的積極性,提升紅色文化認同感,也凈化了網絡環境[6],相關部門也應給予反饋,分門別類地對問題進行肅清和整頓[4]。
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可與學校黨委、校團委、學生處等部門聯系,搭建校內文化實踐基地,盡量避免“大水漫灌”傳播觀念,而是向“精準滴灌”傳播觀念轉變,結合校外實踐基地,以老師為領導帶領學生身臨其境,借助媒體優勢,讓學生切身體會革命前輩的百年艱程,促進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解與認同,體味革命先烈的奮斗文化,更能激發他們內心的愛國情感。讓理論課所學知識得到實踐。建立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各具特色的紅色文化教育實踐基地,因地制宜,搭建屬于自己民族特色的教育實踐基地。
紅色文化所透露的紅色精神,彰顯了守望相助、艱苦奮斗、不畏艱難等寶貴精神品質,當下結合時代特征,運用融媒體的手段將紅色精神更放光彩,用紅色事跡、紅色故事、紅色人物教育引導大學生,吸引學生主動學習,從認同到提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由內而外地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好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準備,希望本文可以對融媒體視域下提升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提供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