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致文/文
基諾族傳統服飾與裝飾圖案承載著基諾族的民族歷史、生活習慣、文化與宗教觀念等文化現象,作為基諾族民族文化的物質載體,其服飾兼備實用與審美兩個方面的功能,在如今工業化機械化發展的進程下,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已是大勢所趨,順應社會與時代的要求,本文以大量的文獻資料研究為基礎,進一步發掘基諾族傳統服飾與傳統裝飾圖案中所蘊含的美學設計原理,應用現代的設計方式與設計理念解釋基諾族的傳統文化,使人們能夠更容易的理解基諾族,從而起到傳承與保護基諾族傳統文化的效果。
隨著當今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和現代化、工業化時代的傳播、傳統手工藝市場的需求下降,在現代社會的發展機會與可能性也越來越少,傳統手工藝無法與時代接軌、無法與生化方式相結合,使中國的傳統手工藝在效率至上的今天在人們的視野中逐漸淡出并且離現實生活中也越來越遠。近年來,針對傳統文化及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社會各界無論是官方文化部或是各個企業也個人也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與貢獻,對傳統文化和工藝注入新的生命。
本文以“基諾族傳統服飾的歷史淵源及設計美學”為切入點,通過深入研究基諾族歷史發展文化,結合服裝領域以及藝術方面前人大量的文獻資料與田野調查資料的研究,在此基礎上進行基諾族傳統服飾紋樣構圖的美學分析,調整更加適用于與現代潮流的色彩計劃,融入現代服飾、紡織品設計符號,探尋將基諾族的民族特點與現代審美相結合的途徑。本文深入挖掘基諾族傳統服飾的文化內涵;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與展示,來探索最有效的保護、傳承與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法,使民族傳統圖案的現代價值最大化進而實現傳統手工藝、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的創新應用,形成具有當今時代特點的傳統圖案。
在中國西南地區版圖的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中,除了能歌善舞的傣家兒女之外還生活著一個被稱為“舅舅的后代”的民族——基諾族,這個民族是經國務院認定的最后一個民族,其主要生產方式為種植業與手工業。
作為少數民族之一,基諾族與其他少數民族一樣具有濃厚的藝術積淀,具體體現在基諾族服飾、音樂與舞蹈方面。在音樂方面,從基諾族人青少年時起,就喜歡學習唱歌,常常情不自禁地唱歌,表演寓言,即興創作且能即景生情,以物比喻,依照曲調即興填詞。歌聲悠揚,娓娓動聽。在喜慶的節日場合中,長者往往乘興高歌,青年則生情起舞。民歌不僅在人們歡樂時助興,發生矛盾糾紛的時候也唱民歌,以婉轉的語言、得體的措辭來表達不滿、化解矛盾,爭而不怒。基諾族傳統民歌不僅能“賜人快樂”,也能“表達沖突,表達不滿,解決沖突,不激怒別人。”因此常常避免了爭吵翻臉,化干戈為玉帛。在舞蹈方面,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基諾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大鼓舞。
基諾族最為重要的藝術展現也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面就是基諾族的服飾,基諾族傳統服飾與其他少數民族所呈現出的華麗且復雜多變的特點有所區別,特別是女性服飾相較于男性服飾來說,無論從色彩、款式以及裝飾圖案都更加的豐富。
云南省特有的7個少數民族之一的基諾族,自稱“基諾”,意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在1979年被正式確認為單一民族。同時,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基諾族總人口數約為2.3萬余人,主要生活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民族鄉,其主要生產方式為種植業與手工業[1]。基諾族傳統民族服飾承載著本民族的發展和歷史進程,作為民族文化的物質載體,在對其進行研究的基礎上發掘基諾族傳統服飾與裝飾圖案的設計藝術。
基諾族的傳統服飾基本采用自織的間有藍、紅、黑色有寬有窄的條紋的砍刀布做成,顏色雅致且色彩搭配協調美觀,閱讀基諾族文獻可知,不同于其他少數民族豐富多變的支系服裝,基諾族傳統服飾有著與本民族文化影響下形成的特點。
基諾族傳統男子服飾較簡潔,裝飾較少,男子上衣著裝一般為基本款式,無領無扣,顏色以白色為主,材質以棉、麻為主,穿鑲邊白色粗布對襟短褂。背部一般都縫有繡在白色方塊布上的月亮花式圖案,有的胸部、下擺、袖間及袖口都有黑紅兩塊10厘米左右的方形黑布,中間帶有刺繡表現的太陽紋、月亮花裝飾圖案,稱為“孔明印”,象征著純潔的愛情。下著白色或藍色褲子,左右兩側胯部各有一塊傳說是神人所贈治箭傷的膏藥形方塊黑布,以保護他們不遭受傷害[2]。腿上裹白色綁腿。頭上留三撮發,額前正中一撮,頭頂腦門心兩邊各一撮,用寬約一尺、長約丈余的黑布纏頭。
基諾族傳統女子服裝面料同樣大多應用本民族的自織棉布,其服裝款式多是緊身且無領長袖、開襟款式、麻布面料的對襟小褂,以布條代替紐扣,上衣長度僅至臍間,鑲繡色彩艷麗的花紋圖案,上衣背部繡有裝飾性的圓形太陽花式圖案,配以胸兜形成整體服裝,下身穿紅布鑲邊的黑裙,也有改穿長裙的,裙子上部用白底織紋布,與上衣裝飾相呼應,約占裙長的2/5,裙子下部3/5為黑色。裙下擺有彩色花邊,兩端交結于腹前,使中部條紋花更加鮮明。腿上綁有花紋的藍色裹腿,赤足。椎髻,發髻有婚前婚后之別,婚前髻在腦后右方,婚后髻在前額正中。基諾族傳統女子服飾還包括披風式三角形尖頂帽,三角帽的佩戴不僅是對于基諾族祖先阿嫫腰北的崇敬,而且還具有區分基諾族女子婚否狀況的實用作用[3]。
研究基諾族的傳統服飾,不可忽略的就是其服飾上的裝飾紋樣,在民間基諾族通過口口相傳,傳承了其傳統服飾上裝飾紋樣所蘊含的美麗的愛情故事。
據基諾族人口述,基諾族有一個美麗勤勞的姑娘布魯蕾,是眾多年輕男子的愛慕追求對象,在她與戀人澤白即將步入婚姻的殿堂之前,布魯蕾被附近寨子的富家公子澤木拉搶走并威逼布魯蕾與其結婚,得知此事的澤白不顧一切救出自己的愛人,見到被澤木拉傷害的布魯蕾帽子上留下幾道黑印,手腳也因掙扎滲出了血漬留在了袖口和裙邊,澤白愈加心疼,極力救出布魯蕾,在逃跑過程中,澤白大腿受傷暈倒,此時天神降臨為澤白治療,在褲腰左右兩邊各留下了一個口子為他敷上藥膏,這也是后來基諾族男子褲裝左右兩側各有一個開口并且在開口上方帶有一塊黑色方形布裝飾的原因,隨后當這對戀人醒來后,為逃脫澤木拉的追捕,澤白一只手攬住布魯蕾另外一只手爬樹,但始終爬不上去,在此危急關頭,布魯蕾將太陽花插在澤白背上,雙手摟住澤白脖子,使澤白能夠雙手爬樹,澤木拉帶領仆人追到樹下瞬間變成了一群山羊,眼神呆滯的看著大樹,澤白背著布魯蕾最終爬上樹逃脫了澤木拉等人的追捕,隨后,樹梢出現一道彩虹,布魯蕾順著彩虹走上天,而澤白留在人間。布魯蕾走后,澤白思念至極,為寄托思念,便將太陽花繡在背上,從此,基諾族男子服裝背部便多了一朵刺繡精美的太陽花[4]。
砍刀布是是采用腰機經過手工紡織而成的一種應用在基諾族傳統紡織品上的基本布料。通過觀察分析砍刀布的色彩不難發現,基諾族砍刀布的色調質樸簡潔,帶有鮮明的辨識度以及強烈的民族色彩[5]。砍刀布上最常應用的裝飾為條紋圖案,分為寬紋與窄紋兩種裝飾形式,采用寬紋裝飾的砍刀布多用來制作基諾族女子的上衣,應用強烈的對比色的色彩配置在砍刀布上設置等距離的黑、紅、藍的色條,形成明快的風格;窄紋裝飾的砍刀布出現在男子的服裝上,多是以為京漂白的白色棉線作為主色,佐以飽和度高的不同色彩,將其進行融合統一,形成典雅、協調的格調產生和諧明快的視覺效果。
研究基諾族的傳統服飾,不可忽略的就是其服飾上的裝飾紋樣,基諾族的服飾圖案大多是以二方連續的形式出現在服裝上的,其裝飾紋樣、裝飾圖案的外在形式符合高度和諧的秩序美感,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從圖案和題材的選擇應用,元素構成的布局到圖形元素的組合等形成的基諾族傳統服飾藝術整體呈現出簡單、具象的美學特征。
3.2.1 基諾族傳統服飾圖案的對稱法則
對稱法則是指圖案中心兩邊的分量和形態完全相同的一種圖案形式。基諾族傳統服裝圖案的對稱法則在其常用的動植物紋樣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基諾族相信“萬物有靈”,崇尚大自然信仰太陽,因此在基諾族服飾紋樣中常出現如各種花草、山河等的自然紋樣,在構建這類型的紋樣時,根據在服裝中應用的部位不同進行適合設計,例如基諾族女子胸兜上的龍爪花紋就是左右均齊的裝飾紋樣,這樣的裝飾紋樣出現在復試中,會使人的觀察視線停留在圖案中心,加強了圖案中心的強調作用,進而達到了平衡均齊的美學效果,體現出基諾族在圖案創作中的秩序與規律,使得團的外觀符合基諾族安定與莊重的風格。
3.2.2 基諾族傳統服飾圖案的韻律法則
韻律法則是一種復合的圖案形式,它既包含了內在的秩序,又有多樣性的變化。以基諾族女性的胸兜服裝上的樹根紋為例,樹根根植于土地,吸收大地的養分使樹木茁壯成長[6],在樹根紋的連續構成存在重復和交替置換相組合形成若干層次的節奏符合,在裝飾圖案的內部蘊藏著圖案構成的韻律感,而體現在整體形態外在的則是一種自由感,在變化中蘊含著秩序,使得圖案的呈現效果更加豐富,在服裝上呈現出一種明快清新的風格,同時表達出樹根紋所蘊含的互相保護、共同努力讓家庭富裕昌盛的美好涵義。
基諾族的發展繼承了千百年民族文化的精華,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塊瑰寶。作為一個民族文化傳承的物質載體和傳統文化的物質表現,基諾族的服裝承載了基諾族的發展和歷史,寄托了基諾族人民對本民族文化的尊敬與傳承,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禮沖刷而不斷積累沉淀形成獨具特色的基諾族傳統服飾與裝飾圖案。在其長期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制造出于其生產和民族特點相適應的服裝服飾,并逐步形成獨具一格的基諾族服飾文化。隨著機械化工業化的發展,基諾族傳統服飾與傳統裝飾圖案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被世人所忽視,被有意或無意的拋棄,基諾族傳統的民族文化與民族手工藝的傳承發展無疑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對待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與民族工藝面臨的傳承匱乏問題不能一成不變或是千篇一律的照搬照抄,基諾族的服飾文化傳承在中國眾多少數民族服飾文化中僅是冰山一角,從其他民族的服飾文化現代化傳承的經驗中獲取靈感,分析研究結合基諾族這個民族的特色加以傳承與發揚是勢在必行的,如何正確處理與保護基諾族的傳統服飾文化是我們現在需要加強重視的一個問題,通過文獻的研究與分析以及現代知識的學習,筆者認為在傳承的基礎上對傳統的文化與工藝進行創新,為其注入現代社會的活力,在當今社會更好地傳承與發揚。■
引用
[1] 井菲,陳娟,薛小曉.云南基諾族傳統服飾在現代服飾設計中的運用[J].藝術科技,2019,32(6):67.
[2] 王洋,周鳳瑤,劉瓊.基諾族傳統服飾中的愛情文化研究[J].服飾導刊,2019,8(6):15-21.
[3] 尹睿婷.基諾族服飾與織錦探究[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6(3):28-30.
[4] 吳偉.基諾族常用服飾與神話傳說[J].齊魯藝苑,2011(2):70-72+86.
[5] 李欣慰,賀陽.基諾族砍刀布在服飾中的應用研究[J].設計,2017(7):10-13.
[6] 資切,高翔,朱靖芳.基諾族胸兜圖案釋義[J].今日民族,2019(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