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霞,WiIIiam K.Ott,吳其林,張幫亮
[1.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廣東茂名 525023;2.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南石油大學),四川成都 610500;3.WeII CompIetion TechnoIogy,Houston,TX 77095,USA]
古今中外各流派的教育觀均認為品格培養、立德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務,是人類最應該重視、最需要智慧引導的一件事情[1-6]。高尚的品格絕非出于偶然,并非得自遺傳,是個人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自我爭戰、自律而獲得的,而父母的早期家教是塑造品格的黃金時期。
什么是品格呢?品格包括哪些方面呢?
品格不是智力和天資,因為品格敗壞的人也可以擁有高超智力和令人艷羨的天資稟賦。品格也不是名譽。品格乃是心靈的特質,表現在行為上[5]。
美國著名作家Ellen White論述道:“那最根本、最影響深遠的教育,乃是擴大同情與激發博愛之心的教育。那所謂的教育,若不能使一個青年孝敬他的父母,重視他們的美德,容忍他們的過錯,濟助他們的需要;若不能使他成為一個體貼柔和的人,對于或老或少或不幸之人顯出慷慨樂助的心,并以禮貌對待眾人,那么這種教育便算是失敗了[7]。”
人要發展均衡、健全的品格,不偏頗極端。品格的概念很廣,包括:孝順、博愛、感恩、積極樂觀、勤勞、克己無私、凡事節制、節儉、簡樸得體、禮貌、誠實、尊重、傾聽和體諒他人、鼓勵他人、好客、慷慨施與、獨立自主、堅強、勇敢、謙卑、忍耐、恒心、崇尚知識與智慧勝于金錢、勤奮好學、誠信、整潔、秩序、生活規律、珍惜時間等。
品格是如何塑造的呢?
高尚的品格絕非出于偶然,并非得自遺傳,也不是出自上天特別的眷愛或賦予。上天賦予人才能和智力,品格卻靠自己去造就。
高貴的品格是經過嚴格的自我爭戰、自律、使較低的本性順服較高的本性獲得的[7]。造就高尚的品格需要堅持不懈地努力,不隨波逐流,不聽憑自己情感或環境的驅使。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品格不取決于發一次脾氣或走錯一步路,形成高尚的品格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行為的重復形成習慣,塑造出或善或惡的品格。
我們務必要嚴謹地批評自己,不容許一點劣習未予改正。每個人都是自己品格大廈的建筑師。一座大樓的墻如果出現裂縫,就知道房子有了毛病。品格的建造也常常會出現裂縫,若不彌補,當人生試煉的風暴來襲時,房子就會倒塌。我們要發現自己的弱點、錯誤、罪惡,按照原則去糾正,磚上加磚、瓦上加瓦、泥上加泥[5]。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因為一次走錯,下一次犯錯誤就更加容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壞習慣。
大學的品格教育相對于早期家庭教育以及一至十二年級的教育要更難,因為人在七歲前的教育對終身的影響起到決定作用,年齡越大,可塑性越差,改變越困難。
學校不僅是學習理論知識的地方,也是為將來社會培養優秀人才的地方。每個學校都應該為所有學生創設一種互相尊重、誠信、友善、真誠的氛圍。不僅老師的日常言行舉止會影響學生,學校也可以通過組織一些課上、課外活動來鼓勵學生養成高尚的行為習慣、銘記高貴的道德原則,這些原則和行為習慣可以持續一生之久。
然而目前有很多大學生存在各種心理、人際關系問題,這不僅僅影響學業、日常師生同學關系也影響未來就業。因此高校品格教育雖然相對來說時間較晚,但是作為學生時代與成人社會工作時代的銜接者,“better late than never”這種責任不可推卸。我們仍可以在一個20歲左右青春年少、血氣方剛、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思想趨于成熟的人生階段來亡羊補牢,彌補前期品格教育的不足,避免進入社會工作后由于有不健全的人格而對社會造成更大傷害。
相比人文學科,理工科在思政教育、品德培養方面有天然局限性,因為理工科更注重科學理論及技術的傳授。教師可以巧妙、自然、毫不吃力地將品格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和跟學生打交道的過程中。筆者自己的成長經歷就是一個例子,從小學到大學都是偏重學理工科,但卻受到很多德才兼備的老師的熏陶。老師們言傳身教的品格教育影響了我的終身,如細心認真、吃苦耐勞、堅韌不拔、追求完美、犧牲奉獻、勇擔責任、大膽嘗試、仁愛善良等優秀品質。一些高尚可愛的老師形象仍然銘記于心,例如大學里最疼愛我的系主任當年經常跟我下課后散步談論學業和做人道理。
筆者作為大學理工科教師,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獨特的大學理工科課堂品格教育方式,具體介紹如下。
1.在第一堂課的課程概述時就拋出最重要的關于品格的問題讓大學生思考,例如:
? 能伴隨一個人終身的資本是什么?目的是教導學生重視品格培養先于課本專業知識的學習,有了品格做基礎,知識大廈才能建立穩固。
? 你身上有哪些最有價值的品格?目的是讓學生發現自己已經具備的品格素質。
? 你還想獲得哪些品格/素質?目的是讓學生反思自己的弱項、錯誤、罪惡,以便培養或糾正。
鼓勵大家積極發言——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時期以線上教學為主,可以利用雨課堂的“彈幕”功能組織學生回答問題。
2.給出第一個問題的答案,落腳點在品格塑造上。
你的品格乃是自己的資本,你當珍視它如精金一般。必須時刻堅毅地培養道德上的清廉、自尊、和(對罪惡)堅強的抵抗力[8]。
3.引出本課程的人生價值培養目標:感恩、友善、認真、嚴謹、勤奮、思考等。
接下來的每堂課結構如下:
1.關于品格的古今中外格言警句講解,且用中英文雙語展示,讓學生們一起朗讀。每次突出一個品格方面,例如感恩、喜樂、博愛、施舍等。中英文雙語引用古今中外名言可以增加學生興趣,同時又學習了英文。(5分鐘)
2.學生分組,每次一個小組在班上分享感恩的事情。學生上臺發言、分享感恩快樂的事情可以刺激大腦內啡肽的分泌,調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快樂情緒,使下面的知識學習過程更有效率。(5分鐘)
另外在課后作業中的第一道題也都是分享過去一段時間的感恩事情,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分享感恩事情,培養起感恩、知足、快樂的習慣。
由此,把品格塑造引入課堂和課后作業,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來感化學生,使學生做樂觀、感恩、善良博愛、正直誠實、禮貌尊重、耐心細致、整潔優雅的人。
3.進入正常知識傳授環節。前兩個環節奠定了課堂積極向上、快樂活躍、友愛團結的氣氛,且調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快樂情緒,提高下面的學習效率。學生因為經常表達對同學、父母、老師、身邊人和事物的感恩而更加團結友愛,班級向心力更強。這個效果已經反映在學生的期末教學評價中。
上述方法在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的課堂思政同樣適用。
理工課堂培養品德的方式還可以多樣化,例如:
? 學習歷史上、科學界、藝術界、文學作品中的崇高人物榜樣。
每一門學科都是無數科學家、藝術家的研究成果和探索過程的積累,也是他們偉大人格的集中反映。我們可以發掘運用學科史、人物史的豐厚教育資源,尤其是名家名師的事跡風采、高尚無私的品格、探索科學的過程、追求真理的歷程來引導學生培養更高尚的品格[9]。
大學通常是一次課程連上兩節,目前我們的第二節課是正常的知識傳授環節,10分鐘的品格教育只是放在第一節的開始。今后還可以在第二節的前5-10分鐘分享科學家的偉大事跡,起到品格培養的榜樣作用。課后作業除了分享感恩事情,還可以讓大家搜集科學家、名人的感人事跡,每次圍繞一個關于品格的主題來闡述,例如克己犧牲、節儉、勤學、吃苦耐勞、誠信、善良、慷慨等。
? 明確課堂紀律及行為準則:養成守時、遵守紀律、安靜、恭敬、專注聽課等習慣。強調自尊和尊重他人:這是各種高貴品格素質的基礎。
? 組織志愿者活動:例如讓學習好的學生幫助差生,關照生病的同學,輔導鄉村小學留守兒童,服務當地敬老院、孤兒院、義工團等慈善機構。
? 用所學專業服務社會:鼓勵學生們運用專業課上所學的技能來創立能夠服務學校和社區的科技項目。
身教勝于言傳。教師的行為深深地影響著學生,學生們都會注意到教師做什么、說什么、如何處理問題。師德師風建設要求教師以身作則、身正為范。筆者很好地將課堂思政與生活實踐相結合。例如經濟上資助了一些貧困學生,每人近千元;對學生的疾病和健康提出建議,跟進關心;給生病的學生贈送藥物;中秋節給所教的班級買健康有機零添加月餅,每人一份;跟學生分享自己助人為樂的事情,激勵他們為國家、社會和他人而活、獻出青春和畢生。
古今中外各流派的教育觀均認為品格培養、立德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務,是人類最應該重視、最需要智慧引導的一件事情。高尚的品格絕非出于偶然,并非得自遺傳,而是個人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自我爭戰、自律而獲得的。父母的早期家教是塑造品格的黃金時期。大學理工科課堂可以通過課前幾分鐘分享關于品格的格言警句、學生們課上分享感恩事情、教師以身作則關愛學生等方法來培養理工科大學生的品格。未來將探索更多樣的品格塑造活動,例如:課上及課后作業中分享名師名家高尚品格的故事,組織志愿者活動,創立科技項目來服務社區。目前的方法已經在學生中獲得良好的效果和高度評價,易于在理工科教學領域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