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嘉濱 陳晶晶 廖小松 越芳 李榮磊
(1.重慶市江北區教師進修學院,400020;2.重慶市第十八中學,400020;3.重慶八中宏帆中學,400020)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把學校體育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強化學校體育教學訓練,健全體育鍛煉制度,廣泛開展普及性體育運動,定期舉辦學生運動會或體育節,組建體育興趣小組、社團和俱樂部,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常規課余訓練和體育競賽。合理安排校外體育活動時間,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促進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學校體育課余活動是指利用課余時間,由學校統一組織或學生自發組織的,運用各種身體練習和方法,以發展身體、增強體質、活躍身心、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為目的的體育教育活動。這種開展靈活、內容豐富、參與面大的活動形式,是落實“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和《意見》精神、培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奠基終身體育、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徑,并深受學生的喜愛。在教育部課程研究所高中體育重慶教研基地的指導下,課余活動研究項目組做了有益的嘗試,積極探索學校體育課余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形式,在實踐中反思和進步。
課余體育活動的內容極其豐富,既包括全校性的早操、大課間、體育節、運動會等活動,也包括年級、班級組織的小型體育活動,還包括體育俱樂部組織的興趣活動小組以及學生自發組織的小團體活動及個人鍛煉。廣義上講,家庭、社區等組織的體育活動也是課余體育活動的組成部分。
早操在每天清晨(7:30—7:50)進行,內容一般以廣播操為主,也可安排慢跑或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的簡單練習。通過早操,可全面鍛煉學生的身體,使學生由抑制狀態逐漸進入積極活動狀態,精神振奮地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活。
在很多寄宿制學校,早操正成為學校體育課余活動的重要內容,甚至是一大特色。如,重慶市第十八中學發揮鐵山坪森林公園的天然優勢,多年來一直堅持早操的傳統,由分管副校長直接牽頭,體衛藝處負責,體育組教師執行,班主任和全體學生參與。內容由準備活動、跑操、基本身體素質練習和放松拉伸構成,時間為20分鐘。跑步時,各班呈方陣,有旗幟、口號,在體育教師的統一指揮下進行,頗有氣勢。
大課間是學校體育課余活動中最傳統、最基礎性的項目,要求學生全員參與、每天參與,是調節學生學習壓力、鍛煉身體、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保障每天鍛煉1個小時的重要形式。大課間一般在上午第2或第3節課后進行,時間在20~40分鐘不等。活動內容包括廣播體操、自編操、跑步、分班活動等。
受學習壓力和場地條件的影響,只有近1/2的中小學校每周大課間次數在5次及以上,每次大課間活動的時間在20~40分鐘。大課間活動的主要內容,占比最高的項目是跑步,其次是廣播體操,這足以說明重慶市大部分中學體育大課間的內容還比較傳統,略顯單調。同時,跳繩、身體素質練習、體育考試項目練習的占比也較高,這與重慶市中招體考有直接的關系。
運動會是學生們最為喜愛的體育課余活動,也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項目。近年來,在廣大中小學校興起了體育節的熱潮,其實質也是以運動會的形式展開,在傳統田徑運動會的基礎上,增加了趣味運動會、親子運動會、操類比賽、球類聯賽等內容。這些方式,變單一的運動競賽為融健身、娛樂、競技于一體的綜合性體育文化節日活動,更具推廣價值。
重慶市近1/2的中小學校每學期都開展田徑運動會,90%以上的學校能保障每學年開展1次田徑運動會。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校以學年為單位,在田徑運動會之外增加了球類、操類、跳繩等項目的活動,將之統稱為體育節。三大球是開展得最為廣泛的項目,其次是操類比賽和跳繩比賽,這得益于廣泛的群眾基礎,同時,具有參與面大、組織方便、場地器材相對受限較小的優勢。
小型體育比賽是學校體育課余活動的重要組織形式,是在年級統一安排下,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的有目的、有計劃的體育課余活動,這種開展靈活、內容豐富、參與面大的體育課余活動形式深受學生們的喜愛。許多學校隨著辦學規模逐步擴大,年級體育比賽的組織形式越來越普遍。但通過調查發現,年級體育比賽的隨意性較大,沒有形成制度化、規范化。
體育課余活動工作計劃是全校體育工作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課余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及學校體育工作目標的達成具有重要意義。由于課余體育活動又是學校課余活動的組成部分,且涉及學校宣傳、后勤等部門,需要相關部門的溝通與合作,才能使計劃切實可行。按照活動形式的不同,工作計劃的制訂可以分為全校性活動、年級活動、班級活動等,既有學年計劃,也有學期計劃。
根據學校體育課余活動的計劃,由主管校長召集相關部門確定實施學校體育課余活動的有關制度,并將這些制度納入學校作息時間內規范管理,保證各項制度能有效地實施操作。與此同時,應建立與各項制度相配套的工作規范。
1.校領導
校長或主管校領導為全校課余體育活動總負責人。晨操、課間操、大課間活動等全校性體育課余活動要求校長或主管校領導身體力行,到活動場地參與活動,以鼓舞學生積極投身鍛煉,這樣還能深入一線了解體育課余活動的開展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體育教師
體育教師是體育課余活動的業務工作責任人,具體負責編制方案并將方案付諸實踐。具體包括安排全校晨操、課間操、大課間活動等的內容,選擇樂曲、帶操等,負責班級活動場所及進退場的安排,協助班主任組織好所帶年級的活動等。
3.班主任
班主任是各班級體育課余活動的負責人。課外體育活動的實施需要充分發揮班主任的作用,通過班主任教育、鼓勵、引導和督促學生積極參加活動。班主任的具體職責包括了解和掌握本班學生的運動興趣、運動習慣、基礎水平及體育特長等基本信息,協助學生干部組織本班學生按時出操或開展其他活動,維持本班級紀律和秩序。
4.學生干部
學生干部,尤其是班級體育委員對體育課余活動的順利實施有較大的影響。學生干部的職責是以身作則,組織并帶動全班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活動。
全校性的體育課余活動應根據課外體育活動計劃,由體育教研組(室)負責人協同全體體育教師編制具體實施方案,征求各方面意見后報主管校長批準方可實施。年級課外體育活動實施方案則應由年級體育教師會同年級主任和各班班主任協商編制。
體育課余活動操作實施的實質就是從領導到教師,各司其職、各盡其能,扎扎實實地把體育課余活動的具體實施方案付諸實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領導起著統領全局的作用;體育教師主要做指導、協調和組織工作;班主任著重組織、引導和督促學生參與活動。
學校體育課余活動需要建立自上而下、合理嚴謹的管理機構進行管理、協調和評估,形成校長統領、體育教師指導、班主任主抓、管理教師輔助、學生主體、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層層落實,齊抓共管。
校級領導班子的重視程度和領導方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所學校體育課余活動開展的效果。首先,學校領導班子應該將體育課余活動納入學校工作規劃,督促相關科室部門制訂學年、學期體育課余活動工作計劃,措施具體,責任明確。其次,學校領導要時時關注,及時檢查學校體育課余活動的開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再次,學校應建立起對體育教師、班主任、學生等不同主體參與體育課余活動情況的考勤和獎懲機制并嚴格執行。最后,校級領導班子要重視體育課余活動策劃、組織與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鼓勵支持體育教師參與相關學習,不斷提升學校體育課余活動的水平。
學校制訂體育課余活動的相關管理制度,明確班主任在各項體育課余活動中的職責,建立班主任參與學校體育課余活動的考勤和獎懲制度。將班級在體育課余活動中的表現作為同文化課成績、班級管理等指標同等重要的考核內容,與班主任的工資、獎金、評職評先等直接掛鉤。
體育教師作為學校開展體育課余活動的專業人員,其能力決定了一所學校體育課余活動的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參與體育課余活動的體驗和興趣。學校應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訓,提高體育教師開展課余活動的能力和水平;督促體育教師團隊設計切實可行且具有學校特色的體育課余活動體系;學習校應監督各項體育課余活動的執行過程,通過組織規范程度、賽事精彩程度、學生參與面、競技水平高低、家長及社會評價等方面綜合評價體育教師的工作。
學生是體育課余活動的主體,他們的參與興趣、投入程度、競技水平、精神面貌等直觀反映出一所學校體育課余活動的開展水平。體育課余活動的實施是以自覺自愿為主,強制規定為輔,宏觀調控指導,微觀自主開展為特點的操作過程。對于全校性、全員性的活動,如,早操、大課間等,建立考勤制度,由體育組、班主任、體育委員等具體執行,且將考勤結果納入學生評價體系。對具有一定比賽性質的項目,如,運動會、球類比賽等,應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并建立長效的獎勵機制,讓校園體育明星成為人人羨慕、追趕的對象。
近年來,國家多部門陸續頒布學校體育相關的重要政策文件,特別是“雙減”政策和《意見》,成為推動學校體育、體育課余活動發展的良好契機。
學校體育課余活動從形式、內容以及特色的打造,都必須結合學校的具體實際,圍繞學校發展和改革規劃。具體實施時須考慮4個方面的因素:地區、地域或學校特色;體育教師的能力特長基礎;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校場地器材情況。
體育教育教學是學校體育的根基,學校要加強對體育教育教學的管理,體育教師要用心上好每一節體育課,用體育課為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打下扎實的基礎,這是學生自覺參與體育課余活動的前提,更是掌握運動技能、養成鍛煉習慣進而達到終身體育目標的基礎。
學校體育課余活動的開展不應僅單純關注趣味性,需從培養運動興趣、掌握運動技能、形成終生體育意識和能力出發。在具體實施時,活動內容、形式等多方面,都要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將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融入體育課余活動中。
學校體育應加強合作,共同營造良好的家庭、社區、社會體育氛圍,帶動學生們參與到體育運動中。運動氛圍不僅依靠學校和體育教師,更需要有人人參與運動的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