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 包正
農業是推動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支柱產業,政策性金融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關鍵的推動作用。近年,農業政策性金融在河南省逐步形成了較為成熟的體系。為了推動全省農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筆者認為必須要聚焦于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深入研究農業政策性金融與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構建完善的農業政策性金融體系,解決農業政策性金融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為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掃清障礙。
當前正值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時期。在取得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背景之下,農業的發展聚焦于解決“三農”問題。從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政策性金融業務情況來看,“十三五”時期是支農力度最大、作用最為顯著的時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之下,農業政策性金融必須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主動承擔起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責任,大力支持農業項目,搭建系統性的金融業務服務平臺,助力農村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區域間的協同發展是推動農業經濟整體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區域間的協同發展必須要發揮出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作用,加強區域間金融機構的合作,把握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機遇,借勢而上推動區域間的協調發展。
作為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機構,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與其他商業性金融機構具有本質的不同。在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必須要發揮出自身的調控作用,全力配合政府部門,積極推動農業經濟發展,頂住經濟下行壓力,穩定金融體系。
河南省農業政策性金融發展歷程較短,在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開展過程中缺乏健全的法律體系作為約束,主要是按照商業性金融機構的法律體系以及各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自身的管理規定進行監管。農業政策性金融法律體系的不健全雖然不會在短期內對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的開展產生不利影響,但農業政策性金融與一般的商業性金融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從長遠來看,現行的法律體系不利于對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進行有效的監管和約束,同時還容易造成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走向商業化,違背了農業政策性金融的初衷。
國務院2014年針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改革方案的批復當中明確提出,要“堅持以政策性業務為主體”“對政策性業務和自營性業務實施分賬管理、分類核算”。但是就目前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的開展情況而言,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與商業性金融業務在組織架構的設置、財務核算的方式以及財務數據的統計等方面還沒有實現完全的分賬管理,不同業務體系之間的財務核算存在混淆的情況。這就使得農業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的邊界模糊,容易引起交叉管理的問題。
與商業性金融業務相比,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所服務的一般都是中長期農業發展的項目,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產品質量及安全管理、經濟欠發達領域的重點項目等,使得農業政策性金融所服務的對象都具有一定的風險性。當前,農業政策性金融在發展當中缺乏健全的風險補償機制,面對資金缺口大、投資周期長的項目,部分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必然會受到打擊。
資金的充足率是衡量政策性金融機構穩健經營能力及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指標,但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資金存量與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金融機構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資金充足率不足會直接導致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受限,制約農業金融的供給能力。
農業政策性金融的發展要明確農業政策性金融的戰略定位。首先,要明確自身的角色,把握政策性金融服務的重點,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以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加快農業政策性金融改革,以政策性金融服務為主,大力扶持國家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農業發展項目,發揮出農業政策性金融服務于農的職能,聚焦“三農”問題,為廣大農民群眾解決現實問題;其次,要進一步完善農業政策性金融的法律體系,加強法治建設,參考商業性金融體系的法律法規,結合全省情況,明確農業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的差異,把握二者的邊界,通過完善農業政策性金融的法律體系,提高監管力度,保障農業政策性金融服務的水平;最后,要健全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治理架構,在省級金融部門的部署之下明確落實治理主體、劃分管理責任、組建專業的人才隊伍,滿足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的需求,為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農業政策性金融的創新改革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要建立動態化的調控機制,把握住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借鑒優秀省份政策性金融的發展經驗,做好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與鄉村振興之間的充分銜接。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之下,靈活調整農業政策性金融服務的方向,明確劃分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的范疇,重點關注“三農”問題的重點領域及薄弱環節,加強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在信貸業務方面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創新信貸模式,迎合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創新金融服務的形式,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依靠創新驅動更好地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扶持農村水利工程項目,推動農村經濟、文化、產業、教育等協同發展,發揮出農村政策性金融的服務作用,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提供支持。
首先,農村政策性金融機構要建立完善的金融風險補償機制,在扶持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提高盈利能力。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針對一些中長期、高風險的農業發展項目應當給予農村政策性金融機構一定的風險補償。其次,要搭建完善的金融風險防控體系,加強頂層設計,積極借鑒商業性金融機構的經驗,結合自身特色開發和引進相應的風險防控工具,對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的風險進行有效防范。最后,要提高從業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嚴格按照規定開展政策性金融業務,確保資金使用的合法合規,主動規避潛在的金融風險。
農業政策性金融與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農業政策性金融的發展是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農業政策性金融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體系,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提高風險防范的能力,確保農業政策性金融服務的規范化,為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