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明拓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趙海
河南省作為農業大省,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依靠傳統粗放式管理并不現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排頭兵,只有帶頭運用精細化管理措施,合理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才能實現經營效益的提升,促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由于農業長期處于低收益率的狀態,待遇薪酬相對較低,專業技術人才很難留住,造成農業技術人員數量少且老齡化現象嚴重。另外,由于農業承擔較高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農業技術研發資金投入較大,轉化率低,多數經營主體都在效仿別人的技術,沒有精力和資金投入科技創新。
目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管理者大多是農民,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現代農業管理理念,依然存在傳統的粗放型和家族式管理機制和方法,導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可持續發展受到阻礙。此外,不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標準化生產認識不足,加上受土地規模、資金和人員素質等因素的影響,不能將技術、機械、投入品的使用和生產有效結合,實現標準化生產。
傳統的成本核算方式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作用越來越微弱。雖然現在很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經開始注重新型的成本控制理念,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仍舊存在農資投入品不算成本賬、節約意識薄弱、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耕作方法落后等問題,眾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基本還是憑經驗組織生產,造成種子、水電、機具、農資等投入品的使用結構不科學、不合理,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
管理團隊的重視是推進精細化管理的關鍵,傳統思維到精細思維的轉變,首先要理解精細化管理的內涵,明確管理責任,以身作則,樹立表率。其次,管理團隊要加強業務培訓,深入剖析生產各個環節的薄弱節點和易出現的問題,統一管理者思想,為實施精細化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精細化管理的實施是漸進的過程,首先,要全面梳理各個管理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圍繞問題節點進行全面分析,調整管理措施;其次,要明確管理目標,確定到人,落實整改。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管理者可根據生產流程中的問題,確定精細管理要點,組織一線員工開展“消除問題,優化流程”活動,并將精細化管理與員工績效考核掛鉤,激勵全體員工參與精細化管理工作。
一線員工是實施精細化管理工作的具體參與者和執行者,對生產工藝流程存在的問題有著切身的實踐經驗,全員積極參與是精細化管理工作取得實效的必要因素。一方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對員工精細化管理工作的思路加強指導,生產工藝和流程調整、工作方法和標準等精細化管理方式是培訓的重點,通過培訓使員工具備精細化管理的基本常識和工作思路。另一方面,管理者要對消除管理浪費、提升工作效率的員工予以獎勵,增強員工參與精細化管理的工作動力,形成全員參與和持續化改進的理念。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產品質量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農產品市場競爭中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期望越來越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三品一標認證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對產品質量管理體系來說,按農產品三品一標要求認證和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不僅可以提高和改進產品質量,有效利用人、農資和設備,還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生產成本和環境污染。企業質量體系的建立和執行,可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員工的質量意識,增強客戶信心,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既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又保證了企業的利益。
規模經濟是指受生產專業化水平提高等因素影響,企業的單位成本下降,從而使企業的長期平均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遞減的經濟。企業規模由小到大會經歷規模報酬遞增、報酬不變、規模報酬遞減的過程。企業規模較小時,工人可以有更明確的分工,工作效率更高,管理監督機制投入費用較少。此時,增大規模是經濟的。而當規模過大時,企業經營管理困難加大,土地、勞動力、資金、設備、信息等投入問題不可避免,管理成本加大,規模效益就下降了。農業的規模經濟應通過對企業規模的分析,確定最佳經濟規模,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從而使企業獲得最高的經濟效益。由此可見,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