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業大學 孟祥剛 王庭秦
內蒙古科爾沁右翼前旗(以下簡稱科右前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地處國家14 個“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的大興安嶺南麓,松嫩平原過渡帶,屬于典型的農牧交錯帶。科右前旗現有14 個蘇木鄉鎮228 個嘎查村(蒙古族的行政村稱作嘎查村),現有耕地30.73 萬hm2、草牧場92.4 萬hm2、林地54.8 萬hm2。
科右前旗的產業結構中,農牧業是主導產業,農牧業產業份額在產業結構中占比較高,在50%以上,優勢比較明顯。近年,科右前旗根據當地農牧業資源稟賦和生產實際情況,突出補短板,堅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按照“高效、安全、低碳、循環、智能、集成”的總體要求,提出了為養而種、以種定養、種養結合的發展思路,確定了穩糧優經擴飼、穩羊增牛、擴豬優奶、優果壯特的發展結構,遵循生態循環、環境資源保護基本原則,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推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2021年科右前旗家畜年度牲畜存欄在420 萬頭以上,年產優質飼草22 萬t,肉牛和奶牛存欄分別達到28萬頭和4.5 萬頭,分別年均增長23.2%和42.2%,“兩牛”產業成效日益突出。
“十四五”期間,科右前旗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攻方向,聚焦“兩米、兩牛、一旅游”等主導產業,做強生態農牧業、壯大綠色加工業、主攻全域旅游業、搞活現代服務業,旨在推動主導產業內涵發展、接續產業提檔升級、旅游服務業茁壯成長,加快構建具有綠色特色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
當前,科右前旗鄉村的特色產業和村集體經濟發展規模較小,特別是在農區,農業管理模式粗放單一,基本上是“靠天吃飯”,即使是風調雨順的好年頭,每667 m2收益僅為500 元左右。
農村專業合作社作用發揮不夠充分,近幾年出現的新型經營主體自身的經營水平不高,農產品品牌建設力量薄弱,帶動農牧戶參與農牧產品品牌化建設的能力不強,農業品牌建設較為滯后,不少優質特色農牧產品知名度較低。
產業鏈短是傳統化農業的最顯著特征,農民采用簡單的農業勞動模式,“原”字號產品較多,只是單純依靠作物品種和質量,通過大量重復體力勞動換取低端價值,無法通過產業融合,延長產業鏈,提升農產品的價值。
農牧業生產過程中,主要依靠傳統農牧民經驗式勞作技術,與現代農牧業的要求尚有差距,農牧民生產過程整體技術水平不高,嚴重制約了農牧民的自身發展,特色發展更難有作為。
鄉村振興是一個漫長、復雜、龐大的系統工程。站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歷史交匯點,全國上下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要全面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编l村振興的總要求,需要夯實產業振興這個基礎,緊抓產業振興這個關鍵。因此,科右前旗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養殖業、食用菌、糧食作物、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形成“一村一品”百花齊放的局面,即一個村莊發展一個特色主導產業,全力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標桿,達到“發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群眾、帶動一方經濟”的發展態勢,實現黨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目標。
1.優化調整養殖業??朴仪捌煲劳挟斍皩嵤┑摹胺€羊增牛擴豬優奶”工程,高質量發展羊牛豬產業。一是在肉羊產業上,牧區、半農半牧區的嘎查村利用科右前旗獨特天然牧場的優勢,加快形成無污染、綠色、有機草原羊品牌,提高肉羊的附加值;農業區利用充足的秸稈資源,村集體應重點建設和發展一批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做大做強肉羊育肥產業。二是在牛產業上,引進和培育優質牛品種,抓住肉牛產業百村示范聯盟建設的機會,開展訂單式養殖,探索采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牧)戶”的模式,抵御散戶養殖的風險,實現收益的最大化;部分基礎良好的嘎查村借助科右前旗建設4座萬頭奶牛示范牧場的契機,探索訂單式奶源供應。三是在生豬產業上,依托四川華西希望集團在當地建設的“百萬頭生豬養殖一體化”項目,重點探索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養殖戶”的聯帶分養標準化生產模式,激發當地農戶開展生豬養殖的積極性,促進豬產業做大做強。
2.轉型升級種植業。科右前旗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調整種植結構,因地制宜適度發展:一是優化現有種植業產業鏈條,提高生產效益,建議重點發展有機農業產業鏈,嘗試改變傳統種植結構,嘗試種植黑糯玉米、黑小米、黑蕓豆等品種。二是在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的基礎上,持續推進“穩糧優經擴飼”的發展戰略。三是堅持為養而種、種養結合,增加綠色優質玉米供給,調減低質、低效和不對路品種,適度發展青貯玉米、優質苜蓿。四是逐步提高水稻、大豆、馬鈴薯、雜糧雜豆等綠色有機農業產品的種植規模,聚焦城郊高效農業發展區,推進精品果蔬訂單化發展。五是穩定推動甜菜和中草藥等特色種植產業規?;⒓s化、標準化、訂單化發展;大力發展飼草料產業,形成秸稈飼料與肉牛、肉羊產業發展相適應的格局。
發展“生態+產業”的林業產業的經營模式,形成“林藥、林果、林旅”等多種林業產業經濟發展模式,促進林下經濟、綠色經濟快速發展。
1.當地政府利用以沙果為主的林果資源,推動種植基礎較好的村莊抓好生產能力建設,充分發揮經濟林在森林形成、生態保護、景觀營造、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優勢,改進以往單純推廣經濟林培植為主的多元發展形式,發展與經濟林緊密結合的觀光采摘、林下經濟、休閑游憩等項目,拓展經濟林產業發展范疇,提高發展經濟林的綜合效益。
2.農業農村部門可以推行“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公司+集體合作經濟組織+農戶”等發展形式,提升生產組織化水平,提高農戶的抗風險能力,以此帶動沙果的種植、生產經營。
3.當地依托加快蒙東地區北藥集散地建設的機遇,在具有中藥種植條件、種植基礎的嘎查村選育推廣道地藥材,大力發展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
4.堅持草畜一體化發展,壯大草產業、成立草產業園區、發展草原旅游,全面構建現代草產業集聚區。
1.積極發展鄉村旅游產業,以建設水稻觀光帶、民宿體驗村、特色村屯、家庭定制等休閑農業旅游項目為重點,完善觀光、采摘、休閑、娛樂等鄉村旅游產品的供給體系。
2.進一步深入挖掘“紅色興安”旅游資源中的文化元素,突出民族文化、餐飲特色,探索“旅游觀光+民族餐飲”相結合的特色產業模式,進一步做長第三產業的產業鏈。
3.依托丘陵草原得天獨厚的地貌優勢、農牧交錯帶的區位優勢,探索打造稻旅融合園區集群和草原旅游園區集群,實現文旅業與產業深度融合,提高農牧業、旅游業的增值收益,逐步增加第三產業產值在科右前旗產業結構中的比重。
1.加大對各嘎查村發展電商業務的引導和扶植力度,科右前旗政府相關部門要對電商業務做得較好的企業予以資助獎勵,基礎較好的嘎查村要大力發展短視頻、直播帶貨和跨境電商等電商業務,吸引有一定專業技能的群體通過電商實現自主創業,達到增收致富的目的。
2.現有電商要注重轉型升級,優化客戶消費體驗,特別是在同城配送上下功夫。當地政府要加大電商內涵建設,適應新形勢,克服傳統電商存在的問題,重點圍繞內容電商、體驗電商和媒體電商做文章,形成電商發展新業態,通過電商的牽引建成功能齊全、輻射帶動網貨的供應生態圈,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目的是實現以銷售促進生產,以生產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最終解決農村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3.通過現有電商資源做大做強本地農產品品牌。科右前旗重點推進“興安盟大米”區域品牌和科右前旗“巴達仍貴大米”“俄體粉條”地理標志品牌及“恒佳果業”等特色品牌建設,全面提升品牌建設質量,打造一批科右前旗農產品的響亮品牌,創造多種品牌相得益彰、共同繁榮的新局面,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升級。
4.建設電子商務雙創園,孵化入駐企業。科右前旗要充分利用正在運轉的雙創產業園的作用,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業務,促進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發揮孵化器作用,持續優化電商發展環境,通過企業帶動孵化創業團隊或個人、龍頭企業帶動小微企業的方式,助推當地企業高質量發展。
1.科右前旗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當地大學生、退伍軍人等回鄉創業,落實好能人返鄉、市民下鄉、干部到鄉、企業興鄉的“四鄉工程”。
2.政府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黨校、培訓學校、鄉土人才孵化基地、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網絡開展對當地經濟發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實現按需施教、因材施教。
3.精準對接農牧戶的需求,各有關部門要開展渠道多樣、層次廣泛、形式靈活的引導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創新創業能力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鄉土人才的創新創業能力。
4.當地政府實施“曉景計劃”,發展能人經濟,推進農牧業適度規?;洜I,培育鄉土人才,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