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權縣農業農村局 陳明玲
近年,人們對農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關系城鄉居民的食品安全與身體健康,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必須樹立以保障消費者安全為核心的理念。
政府部門為了強化農產品經營主體的安全意識,應以鄉鎮監管員、村級協管員、經營大戶以及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等為培訓對象,大力開展培訓,為他們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農藥殘留檢測、農業標準化生產知識等內容。農業農村部門應多與其他部門共同協作,充分利用微信、手機短信等多種形式,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宣傳,強化農產品經營主體的安全意識,明確安全責任人;同時要結合生產實際,深入田間地頭與生產者面對面交流,科普如何正確辨別真假農資、科學用藥、適度施肥等。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必須堅持“標本兼治、著力治本”的原則,實施“從田間到餐桌”的市場準出和準入銜接的全程監管,確保各環節的監管無縫對接。
政府部門應不斷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制,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按照“誰生產誰負責,誰經營誰負責”的要求,建立健全監管名錄,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做好突出問題處置,始終做到管理監督不缺失,跟蹤檢查不間斷。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對可能產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要保持高壓態勢,堅持露頭就打,加強對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的檢查抽查、暗訪暗查力度,隨機增加檢查頻次,確保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做好監督抽查與風險監測的相互銜接,做到有反應必查,有問題必懲,有事故必刑。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對銷售的農資產品實行登記備案管理,完善相關制度,必須對農藥進行備案申請,確保沒有禁止使用的農藥可以正常銷售;同時,圍繞農資批發市場及農資經營門店,本著“清除隱患、不留死角”的原則,全年不間斷地巡訪檢查農資經營門店,嚴防違禁農資進入市場。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堅持“有標貫標,無標建標”的原則,重點圍繞農藥殘留測定、農作物種植等標準,加強宣傳貫徹和培訓指導,加強與市場監管部門等機構協作。
政府以應用農業標準為基礎,建立農機農藝融合機制,推廣良種、作物生長全程質量監控、主體責任落實農產品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因地制宜集成一批先進適用的標準示范綜合體,著力培育標準生產示范基地,大力扶持綠色農業生產經營,打造標準生產農產品的行業標桿。
政府部門推動農產品特色化、農產品源頭可查化,建立農產品身份數字可掃化試點,大力培育一批“樹得起,立得住,頂呱呱”的農產品;強化品牌推廣,提高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大力推動農民增產增收工作和推廣綠色種植,讓農村發展更有前途。
有關部門以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為線索,緊盯重點產品、重點環節、重點參數,對有線索的要進行專項檢測,加大蔬菜、水果、水產品以及其他主要農產品的檢測管理力度,及時發布監測結果信息,提高監測的準確性、真實性、代表性和時效性;加強與執法部門合作,跟蹤不合格產品處置,深挖問題原因,做到有案必查,違規必懲。
政府組織并引導收看“國家農安大講堂”授課教學視頻,提高生產經營者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認知水平;舉辦包括標準化生產、風險監測、應急處置、信息化追溯、合格證開具等方面的技術培訓班,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人員的技能。
政府部門對鄉鎮監管員和檢測員、村協管員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技能,強化他們的安全責任意識;在鄉鎮實行網格化管理,落實到具體責任人;依托村“兩委”,建立村協管員隊伍,積極探索財政補貼機制,解決勞務報酬的問題。
政府監管部門積極完善國家、省綜合追溯平臺,設立專項維護費用,對已建追溯點的各類設備及時進行維護,建立技術平臺便于信息溝通,要求經營主體必須落實注冊制度。與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相結合,大力推行達標農產品合格證,確保流入市場的農產品具有合格證和追溯碼,嚴格落實農產品準出準入登記制度,做到生產有記錄、質量有檢測、包裝有標識、產地有證明,全力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