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縣農業技術推廣站 劉飛宇
茄棵漚根在苗期較為常見,進入成株期也偶有發生,多表現為根部不長新根、根皮現褐銹色且呈水漬狀腐爛,地上部位萎蔫易拔起。漚根在冬季棚室土壤溫度較低、濕度較大及光照不足時較易發生。
大棚內溫度較低時,要注意控制水分,灌溉應采取小水輕澆的方式,選在晴朗天氣的上午,且保證此后至少有2 d 晴天;加強通風,注意煉苗,在氣溫適宜的前提下,陰雪天氣也要放風;培育壯苗,促進根系發育,以提高茄子幼苗的抗逆能力;按時揭蓋保溫被和草苫等覆蓋材料,陰霧雪天氣要特別注意,以充分利用散射光。
茄子畸形果易發生在花期前后遭遇低溫及連陰霧霾等寡照天氣時,此時花粉發育不正常,對授粉和受精產生不利影響。在花芽分化期,若棚內溫度較低、肥水過量,茄子可能產生生長點營養過多、花芽營養過剩、細胞分裂旺盛等問題,并因而結出畸形果。
一是茄子植株生長進入花芽分化期和花期,棚內溫度應維持在25~30℃,最高溫度不超過35℃。二是保證肥水均衡、足量供給,不可過量。
花芽分化后期水肥供給不足或大水大肥易導致茄子生理性落花。此外,夜間溫度較高、晝夜溫差小或溫度起伏較大、光照較弱均會造成花的質量差、花柱過短而落花。
一是加強大棚內溫濕度調控,適量供給肥水,培育健壯植株,提高其抗逆能力。二是在茄子花蕾將開至剛開時,施用2,4-D 涂抹離層,要注意溫度低時濃度稍高,反之亦然,但切忌重抹。
1.發生原因。整地時未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或氮素化肥施入過多均可造成氨氣聚集,此外,施入尿素、碳酸氫銨距離蔬菜植株較近、施入深度較淺也可造成氨氣聚集。氨氣在土壤中二次發酵產生熱量導致茄子植株中毒。氨害多表現為幼苗葉片自下而上呈水浸狀,而后葉片變為褐色并干枯,成株葉片邊緣褪綠變白和干枯,嚴重的全株突然發生萎蔫。
2.防治技術。一是杜絕未經發酵腐熟的農家肥施入大棚。二是注意平衡施肥并適量增施磷、鉀肥,棚室內不宜使用碳銨和氨水,需要施用尿素時,要以最少量、最少次為基本遵循(每667 m2茄子不宜超過15 kg,要對水澆施或土施后及時覆土),施后要及時灌溉和通風。三是當確定發生氨害后,可及時灌溉、通風并葉面噴施蕓苔素內酯等,也可于葉背噴灑1%的食醋溶液。
1.發生原因。二氧化氮為害現象在老舊棚室較為常見,在棚室土壤為酸性和施肥過量致土壤中的硝化細菌活動受限,二氧化氮不能及時轉換成硝態氮而發生為害。二氧化氮為害的主要癥狀是罹害茄子植株的中上部葉片背面,使其呈現不規則水漬狀淡色斑點,葉片正面出現褐色小斑點,2~3 天后可致葉片干枯,嚴重時可致茄子整株枯死。
2.防治技術。一是改良酸性土壤。二是適量、平衡施肥,施用尿素最好隨水沖施。三是及時通風換氣。
茄子植株缺氮一般表現為葉色變淡,老葉出現黃化,嚴重時可致葉片干枯脫落、花蕾停止發育并變黃,心葉較小。
1.發生原因。一是土壤中的氮素含量較少。二是土壤中的水分多,往往影響有效氮的轉化。三是氮肥施入不足等。
2.防治方法。一是足量施入充分腐熟的優質農家肥做底肥。二是灌溉時不宜大水漫灌以免積水。三是出現缺氮癥狀及時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
茄子缺磷表現為葉片小而顏色較深、葉脈發紅,莖稈纖長、纖維發達、花芽分化及結果期變長。
1.發生原因。一是土壤過酸而致磷被鐵、鎂固定無法被蔬菜植株吸收利用。二是地溫較低、含水量高和氮素過量會阻滯蔬菜植株對磷素的吸收。
2.防治技術。一是建議底肥施用二銨和過磷酸鈣。二是茄子植株生長期間推薦用0.2%的磷酸二氫鉀或0.5%的過磷酸鈣溶液葉面噴施。
茄子植株缺鉀表現為心葉變小、生長變慢、葉色變淡,后期往往葉脈間褪綠并出現黃白色斑塊,葉片尖端及邊緣逐漸干枯。
1.發生原因。一是土壤鉀素較少,鉀肥施入量不足。二是氣溫較低且濕度大、光照不足,阻礙了茄子植株對鉀素的吸收。
2.防治技術。一是多施優質有機肥,避免田間積水,提高棚溫和地溫。二是加強光照。三是茄子植株出現缺鉀癥狀時可以土施硫酸鉀、氯化鉀、草木灰等,葉面噴施10%草木灰浸出液或0.2%磷酸二氫鉀溶液。
茄子植株缺鈣表現為植株生長點出現畸形、幼葉葉緣褪綠、葉脈變為褐色,可導致整個葉片呈鐵銹色。
1.發生原因。連續多年栽培蔬菜的老舊棚室土壤中栽培茄子較易缺鈣,干旱也會阻礙茄子植株對鈣的吸收。
2.防治技術。一是及時灌溉施肥,防止缺水缺肥。二是發現缺鈣癥狀后要及時土施鈣肥并結合葉面噴施20%的氯化鈣溶液。
茄子植株缺鎂主葉脈附近褪綠變黃、葉片失綠,果實難以正常膨大,發育不良。
1.發生原因。因土壤中鉀素、氮素過剩,阻礙了茄子對鈣素的吸收。
2.防治技術。一是增施有機肥和含鎂的礦物質肥料,注意平衡施肥。二是發現缺鎂癥狀,可土施鈣鎂磷肥并葉面噴施0.1%硫酸鎂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