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召陵區農業技術推廣站 張新成
為徹底解決漯河市農村集體產權處置中不合法、不公平、不規范的問題,特別是解決少數人侵占集體資產資源、侵害群眾利益等突出問題,化解部分村存在的突出矛盾,召陵區精心組織,統籌規劃,全面開展農村集體產權“三清”(清理合同、清查資產、清收欠款)專項整治工作。
合同清理主要清理整治應簽訂書面合同而未簽訂的口頭約定行為,超期限、不按程序、畸低價格簽訂的合同。
資產清查主要清查整治以承包、租用、借用之名或無理由占用、使用或霸占土地、林地、荒地、坑塘、房屋、機械設備等資產的行為。
欠款清收主要清理整治應收未收、應交未交、不足額交納、拖欠集體資金等行為。
農村集體產權“三清”專項整治工作領導組組建綜合協調、執紀問責、依法處置、指導督導4 個專項工作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工作進度日通報、周例會、工作質效評價等制度。強化公檢法聯動,嚴厲打擊干擾整治工作的“村霸”及黑惡勢力,妥善應對處置整治工作中出現的信訪問題。堅持區、鎮、村三級聯動,注重發揮村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的示范帶動作用,村“兩委”干部、村監委會成員、黨員、群眾代表共9793 人簽訂承諾書,帶頭宣傳政策、帶頭整改問題、帶頭化解矛盾。
農村集體產權“三清”專項整治工作建立工作臺賬,結合時間節點,實行“六榜”公示,健全群眾參與監督機制。以行政村為單位,對照清查內容全面開展自查,村、鎮、區逐級審核后,進行第一榜公示;在接受監督、收集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查漏補缺,進行第二榜公示;各村民主決策,集體商議,對確定的整改事項以問題清單的方式,進行第三榜公示;問題整改結束后,按自覺履約、主動交納欠款、拒不履約、拒不交納欠款,分類對整改事項整改結果進行第四榜公示;對拒不履約、拒不交納欠款問題依法整治階段結束后,將黨紀政務處理、依法追繳、依法打擊等情況進行第五榜公示;整治結束后,對全面整治情況進行梳理匯總,逐筆逐項進行第六榜公示,公開清理合同、資產、欠款明細,公開相關人員處理情況,全面接受群眾監督。
農村集體產權“三清”資產清查只是手段,問題整改才是目的。針對清理出來的問題,采取四項措施進行處置。一是充分發揮村級組織的自治作用,發動當事人的親朋好友,親情感化,勸阻當事人進行違規違法活動,制定激勵還款辦法,制定主動整改政策,調動主動整改自覺性。二是各鎮召開集中約談會,對未落實整改的對象,組織司法、紀檢等部門開展約談,合力化解問題。三是由區紀委、區委組織部約談,限期整改,對拒不履約、拒不交納欠款的進行黨紀政務處理。四是對個別跨部門、多領域的問題和拒不履行義務的人員及事項,區“三清”辦公室統籌開展依法處置。
農村集體產權“三清”專項整治工作把建章立制貫穿工作始終,推動集體“三資”監督落地落實。規范合同文本模板,組織司法所、派出所、法律顧問等集中審核合同文本。建立資產臺賬制度,完善“三建”機制,開展“三資”提級監督工作。
農村集體產權“三清”專項整治工作通過全面排查、徹底整改、規范提升,開展“三清”專項整治“回頭看”工作,持續推進“三清”專項整治工作中存在的排查不徹底、檔案管理不規范、處置監督不持續等問題,切實做到零容忍、無遺漏、全覆蓋、重長遠。
農村集體產權“三清”專項整治清理出確權耕地面積1700 hm2,“四荒”(荒園、荒坑、荒溝、荒片)耕地547 hm2,收回集體機動耕地、自留地等210 hm2,規范合同4.2 萬份,收回資產、土地、“四荒”承包款435.84 萬元,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
農村集體產權“三清”專項整治既是清理舊賬,也是立規矩,通過“三清”整治,建立完善“三資”(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利用、處置長效機制,鞏固專項整治成果,立足長遠,防止反彈,為推進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農村集體產權“三清”專項整治工作全面接受群眾監督,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豐富了村民議事協商形式,“四議兩公開”制度得到完善,“陽光村務”治理優勢不斷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