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朝暉
職業教育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依托,同時反哺和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是職業院校的使命,完成好這一使命才是高質量的職業教育。“當地離不開、業內都認可、國際可交流”是“雙高計劃”的建設要求,其中“當地離不開”要求“雙高”院校通過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來服務區域發展。職業教育是跨界教育,職業院校需要開門辦學,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動對接區域重點行業、企業,增強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的匹配度。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主要方式有產教融合、校地合作、產城協同。職業院校培養地方和產業緊缺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通過勞動力素質提升、轉崗培訓和再就業培訓來服務地方中小微企業技術研發與創新。職業院校還為地方政府建言獻策,發揮職業院校在鄉村振興戰略、軍民融合倡議、“一帶一路”倡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與地方經濟社會形成良性互動。
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和社會發展進步,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趨勢。一是服務理念不斷發展,“與城共生、產城教深度融合”的理念不斷深入。一些職業院校提出“主動擁抱地方”的口號,以專業為著力點,建設好與區域產業匹配度高的專業,為地方支柱產業源源不斷地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打造技術技能服務與轉化平臺,培育技術創新與服務團隊,為企業產品研發與迭代升級助力;開展技能培訓,提高技術工人比例,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比重。二是服務領域從經濟擴展到政治和文化建設方面。在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方面,職業院校通過建立海外魯班工坊、合作開設“中文+職業教育”特色項目、承辦援外培訓,在境外推廣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和專業課程等,豐富中外人文交流,深化多邊教育合作,實現共贏。在促進社會公平方面,職業院校不僅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還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在國家安全領域,地方職業院校積極培養軍隊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新型士官人才。三是服務模式由要素融合走向組織融合。要素融合是校企雙方在人才培養、技術研發、培訓教學、教材編寫、雙師團隊建設等方面發揮各自作用,推動學校與企業合作,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組織融合是產教深度融合的體現,具體形式有產教聯盟、職教集團、產業學院、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大師工作室、協同創新平臺、實習實訓基地、訂單培養等。
隨著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理念的更新、領域的擴大和模式的升級,職業教育必將得到更多的地方認可、業內贊許,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