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殷都區農業農村局 王海紅
河南省是我國油料生產第一大省,主要生產大豆、花生、芝麻、油菜等油料作物,有力地保障我國油料作物的自給自足。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是一種玉米與大豆間作套種栽培技術的集成,采用玉米與大豆帶狀間作套種,充分利用玉米的高位作物邊行優勢,擴大低位作物生長空間,實現大豆和玉米的協同共生、一季雙收、年際間交替輪作,可有效解決大豆、玉米爭地問題。按照農業農村部的要求,2022 年河南省發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6.67 萬 hm2。各地根據不同生態區氣候和生產特點,因地制宜,制定可操作、易推廣、能復制的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指導意見,建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栽培標準、模式和體系,保障農業生產環境安全,提升秋糧作物質量,引導秋糧種植產業向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方向健康可持續發展。
玉米品種要選用適宜密植、株型緊湊、適用機械化收獲、耐旱、抗病蟲害、抗倒伏的高產品種,黃淮海地區可選用鄭單958、農大372、登海939、豫單9953、先玉335、紀元128、KWS2564、KX3564、KWS3376 等。大豆可選用八月炸、鐵角黃、小滑皮、平頂黃、連葉子、腰角黃、大五葉、天鵝蛋、小五葉、水里站、四角齊等品種。青豆可選用大青豆、小粒青、江南青等品種。黑豆可選擇小黑豆、大黑豆、滾龍珠等品種。褐豆可選擇小紅豆、大紅豆、紅油豆、紅楂豆、紅滑豆、紅泥豆等品種。農業科研部門及種子生產企業應加大品種選育科研投入,采用大田自然選育、航天育種、雜交育種等多種育種技術和手段,結合生產實際和耕作方式選育抗逆、穩產、高產、高質的玉米和大豆新品種。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應實行2 行玉米帶與3~4行大豆帶種植模式。在黃淮海地區,玉米帶寬不應大于40 cm;相鄰玉米帶間距2.2~2.3 m,中間種4 行大豆,大豆行距30 cm;玉米帶與大豆帶間距65~70 cm。
根據土壤肥力情況,玉米、大豆株距可適當縮小。黃淮海地區玉米株距以11 cm 為宜,每667 m2播種4600 粒,有效株數力爭達到4000;大豆株距10 cm,每667 m2播種10 200 粒,有效株數力爭達到8700。
黃淮海地區可選用2BYFSF-6 型或2BMFJ -PBJZ6型玉米大豆帶狀間作施肥播種機實施播種施肥,確保苗齊苗勻。播種前嚴格按照株行距調試播種檔位與施肥量,確保株距和行距達到技術要求。施肥器刻度可根據當地肥料含氮量折算。
播種前,土壤含水量如果低于60%,則需要進行灌溉,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浸灌、澆灌等方式造墑播種,也可播種后噴灌。黃淮海地區玉米大豆可同時播種,播種時間為6 月15—25 日。播種要注意小麥收獲后的水分管理,墑情較好的地塊(土壤含水量60%~65%)可搶墑播種;土壤較干旱或較濕潤的地塊,根據天氣預報等墑播種或結合滴灌裝置實施播種,播種時間不超過6月25 日;土壤極度干旱的地塊,需造墑播種,先漫灌表層土壤,再晾曬至適宜墑情(以3~5 d 為宜)后播種。
田間水肥管理要綜合考慮玉米和大豆的需肥特點,選擇施用緩釋型氮肥和復合肥,科學選擇施肥機械,精準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時期,并配合田間灌溉,科學調控。底肥在田間播種時一次性施足,底肥宜以農家肥和有機肥為主,配合混施一定量的復合肥。施肥量根據當地玉米凈作田的施肥標準確定,肥料選擇等氮量的玉米專用復合肥或控釋肥(每667 m2折合純氮 14~18 kg)。黃淮海地區肥料在播種時全部作底肥一次性施用。長勢較弱的玉米用簡易式追肥器在玉米兩側(15~20 cm)追施尿素,每667 m2追施15~20 kg;大豆不施氮肥或施用低氮量大豆專用復合肥(如13—20—7),每667 m2施肥量按折合純氮2~2.5 kg 計算。播種前,種子用種衣劑進行包衣。根據長勢,在分枝期(苗期較旺或預測后期雨水較多時)與初花期,每667 m2大豆用5%的烯效唑可濕性粉劑25~50 g,兌水40~50 kg 噴施莖葉,實施控旺。
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是近年興起的一種農作物植保方式。具備相應植物保護專業技術和設備的服務組織,開展社會化、規模化、集約化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服務,可有效防治玉米大田病蟲害的發生,提高玉米病蟲害防效,阻斷玉米病蟲害的傳播和流行。
生物防治包括“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菌治病”“生物治草”以及利用其他有益動物治蟲,如農田蜘蛛、捕食螨、食蟲益鳥、兩棲類和昆蟲線蟲等。利用引進和移植外地天敵,保護、招引及助遷當地天敵,人工大量繁殖釋放天敵等方法,可以達到生物防治的效果。
防蟲可采取田間綜合防治方法,以物理、化學誘殺與化學農藥防治相結合的方式,集成安裝智能LED 集成波段太陽能殺蟲燈和性誘劑誘芯裝置,誘殺玉米螟、斜紋夜蛾、地老虎、大豆卷葉螟等害蟲。病蟲害集中發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或大豆花莢期,可采用植保無人機進行飛防噴霧,可有效防治玉米大豆的田間病蟲害。后續是否二次防治視病蟲發生情況和防治效果而定。雜草防除在播種后出芽前進行,如闊葉草較多可選用適當藥劑進行封閉除草。莖葉定向除草可在出苗后用玉米、大豆專用除草劑進行(帶狀間作應用物理隔簾將玉米大豆隔開施藥,或采用GY3WP-600 分帶高架噴桿噴霧機實施莖葉定向除草)。
大豆在耐蔭抗倒指數為0.8~0.9、帶間距0.6~0.7 m時,用烯效唑5~10 mg·kg-1拌種,及在分枝期施用烯效唑30 mg·kg-1進行葉面噴施,可達到苗期不倒伏、增產20%以上的目的,破解了低位作物倒伏的難題。
收獲模式根據玉米大豆成熟順序和收割機械選擇。若先收玉米后收大豆,玉米可用4YZ-2A 型自走式聯合收獲機收獲果穗,也可選擇當地整機寬度在1.6~1.8 m以內的玉米聯合收割機收獲果穗或籽粒。若先收大豆后收玉米,大豆可用GY4D-2 型聯合收獲機收獲脫粒、秸稈還田,也可選擇當地整機寬度1.8~2.2 m 以內的大豆聯合收割機收獲。若同時收獲玉米與大豆,大豆和玉米可在大豆鼓粒末期、玉米乳熟末期至蠟熟初期,用4QZ-280 自走式青貯飼料收獲機同時收獲,然后用YK5552 青貯打捆包膜一體機完成打捆包膜作業,使玉米大豆混合堆放青貯,或直接壓實、密閉儲藏于青貯窖中。
河南省落實中央要求,制定全省年度油料作物種植目標任務,層層分解目標任務到省、市、縣、鄉、村、戶。有關農技推廣部門制定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生產技術指導意見,增加資金投入,推廣應用優質高產宜機收品種和配套栽培技術,確保年度目標任務的完成。
農民是油料作物種植的主體和獲益者,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才能保障油料作物的全年種植任務的順利完成。支持油料作物生產的資金、技術、機械、物資等要及時足額給予農民,讓農民得到政策紅利。特別涉及新種植技術、新種植模式、新作物品種的推廣示范方面,河南省各級農業生產主管和技術部門,要制定科學的技術方案,開展對農民的技術培訓,讓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農戶真正掌握新技術,并按照技術方案要求,組織實施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示范應用工作,確保技術落地、產量達標、效益提升,真正實現“玉米不減產,多收一季豆”的效果。
有關部門要牽頭做好年度整體規劃,足額預算生產補貼資金和準備生產物資,及時將油料種植補助資金、良種補貼、肥料、農藥等下達到市、縣、鄉、村,河南省2022 年開展種植機具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每667 m2補助150 元,并針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示范應用工作,編印技術指南。各地要結合實際,選擇適宜的種植模式和品種,抓好技術培訓,確保農民能種、會種、種好。
相關部門要注重分析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示范應用中遇到的問題,找出好的解決辦法,尤其要注重研究大豆、玉米品種的選育、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逐步提升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成熟度和穩定性,提升大豆玉米的產量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