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孟繁華
農業以土而立、以肥而興、以水而旺,水是農業生產的重要資源之一。“十三五”期間,河南省緊緊圍繞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促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按照“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總體發展要求,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為核心,加快“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施,促進國家節水行動落實落細,堅持工程、農藝、生物、管理節水相結合,深入開展農田節水集成示范,加強土壤墑情監測,增強抗旱減災能力,接續推動全省節水農業工作再上新臺階。全省有效灌溉面積540.87萬 hm2,其中節水灌溉面積146.67 萬 hm2,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積的27.12%;測墑灌溉面積187 萬 hm2,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積的34.57%,呈逐年上升趨勢;水肥一體化應用面積達35.33 萬 hm2,實現平均減少灌溉用水30%以上,減少用肥20%~30%,糧食作物每667 m2增產10%~15%,經濟作物每667 m2增產20%~30%。
近年,河南省雖然開展節水工程建設和推廣農田節水技術,但大水漫灌的現象在少部分地區依然存在,水資源利用仍然較為粗放。
河南省仍有一部分耕地沒有灌溉基礎設施,早期建成的高標準農田投入標準低,部分地區存在機井水位低、井水電不配套等現象。
水肥一體化田間灌溉施肥設備投入較大,且后期維護成本高,如果沒有國家財政資金支持,普通農戶基本無力承擔建設投資。
受傳統耕作習慣的影響,部分地區群眾水安全觀念不強,對水資源短缺問題缺乏危機感,再加上種糧效益低、用水成本低等,導致農民主動節水的自覺性較差。
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不能把水當作無限供給的資源,“有多少湯泡多少饃”。農業生產上要推行因墑用水、適水種植,以水定地、以水定種、以水定產,要減少地下水采用,控制農田用水總量,降低水資源消耗。2022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推進黃河流域農業深度節水控水,提升用水效率,發展旱作農業,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國家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明確提出,到2030 年河南省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將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10.67萬 hm2。這些都為推動河南節水農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在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下,節水農業有關工作被納入河南省政府責任制績效考核體系。國家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對省級人民政府進行考核,其中涉及兩道紅線,一個是農業用水總量紅線,另一個是農業用水效率紅線,考核的主要目的就是發展節水農業、加強水資源管理。河南部分地區化肥施用強度高、施肥結構不均衡等問題依然存在。因此,要改善農業投入品結構,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只有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推廣以水肥一體化、測墑灌溉等為主的高效節水農業技術,才能提高水肥資源利用率,減輕面源污染,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長期以來,河南農業發展在“量”的積累上取得了歷史性成效,但水資源卻被過度開發和利用,導致部分地區地下水超采、農業面源污染加重。在綠色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河南迫切需要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和水資源利用方式,提高農業生產布局和環境的匹配度,突破現代農業發展瓶頸。
“十四五”是落實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個五年,2022 年是“十四五”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節水農業發展不僅要加強頂層設計、做好前瞻布局,而且要善于揚長補短、化危為機、堅定信心、乘勢而上。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講話精神以及“三農”工作重要論述,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立足河南糧食安全和提高資源利用率,樹牢新發展理念,堅持工程、農藝、生物、管理節水相結合,大力發展旱作節水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助力推進全省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1.加強農田節水工程建設。與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相結合,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建設標準,進一步加強田間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設施建設,同步開展微灌、噴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改善農田灌溉條件,最大限度地減少輸水、灌水損耗,提高農田用水效率。
2.推廣旱作節水農業技術。相關部門要建立高標準示范區,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集成研究,示范推廣和輻射帶動測墑灌溉、水肥一體化、集雨補灌、蓄水保墑、抗旱抗逆等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應用。開展土壤墑情監測,強化抗旱減災手段,鞏固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資源利用效率。
3.推行適應性種植方式。針對全省不同區域水資源狀況,統籌規劃,因水布局,合理安排農作物種植結構。尤其在豫西丘陵地區,加大種植結構和品種結構的調整力度,減少高耗水作物種植,推廣種植耐旱作物和耐旱品種,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實現節水增產和節水增效目標。
4.強化農業節水基礎研究。相關部門要加強教學、科研、推廣和育種單位協同創新,加快培育、推廣高產耐旱品種,加大節水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研發和技術集成組裝力度,盡早形成一批簡便易行、經濟實用、群眾接受度高的節水主推技術模式,為節水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5.廣泛宣傳凝聚節水共識。相關部門要利用各種媒體大力開展節水農業宣傳,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節水農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同時,通過科技下鄉、技術講座、示范觀摩、印發資料、現場培訓等方式,宣傳普及節水農業技術,提高農民節水意識和主動節水的自覺性。
發展節水農業關系到河南省糧食安全、水資源安全和生態安全,屬于公益性事業,政府是投入主體,應及早建立以政府帶動宣傳為主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推廣機制。
1.注重技術研發,加快示范推廣。政府要組織協調科研院所、技術推廣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設備生產企業等多方力量,共同做好大田糧食、經濟作物節水農業新技術研發集成與創新推廣,不斷摸索和改進技術環節,促進技術模式成熟,提高適應性和可復制性。
2.合理調配水資源,加快綠色發展。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大力度在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上推廣以噴(滴)灌水肥一體化為主的農藝節水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合理調配水資源,優先使用天然降水和地表水,減少地下水采用量和化肥投入量,促進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
3.重視示范引領,加快產業發展。農業農村部門要圍繞優勢農作物種植,建立各具特色的農田節水示范區,搞好試驗示范,集成技術模式,精心打造樣板亮點工程,突出展現示范效果,輻射引導周邊發展,扶持、培育一批重點合作社,促進節水產業規模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