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 李小敏
南陽市地處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熱充足,為設施園藝多樣性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全市設施園藝產業總體發展較好,園藝設施占地總面積1.46 萬hm2。設施蔬菜規模較大,占地面積1.18 萬hm2,播種面積2.12 萬hm2。設施水果有西瓜、甜瓜等,設施西瓜占地面積2240 hm2,播種面積1986 hm2;設施甜瓜占地面積580 hm2,播種面積446 hm2。
設施蔬菜主要分布在新野縣(0.74 萬 hm2)、鄧州市(0.15 萬 hm2)和社旗縣(547 hm2);設施西瓜主要分布在新野縣(0.16 hm2)、臥龍區(280 hm2)和宛城區(80 hm2);設施甜瓜主要分布在新野縣(353 hm2)、臥龍區(60 hm2)和淅川縣(27 hm2)。
南陽市園藝設施主要包括日光溫室(340 hm2)、大型連棟大棚(73 hm2)、連棟大棚(143 hm2)、大拱棚(0.41 萬 hm2)、中拱棚(0.43 萬 hm2)和小拱棚(0.56萬 hm2)。
南陽市設施蔬菜主推技術主要有蔬菜生產水肥一體化節水節肥灌溉技術,蔬菜工廠化穴盤育苗技術,生物菌有機肥應用技術,大棚蔬菜綠色生產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等。
南陽市園藝設施農產品主要有黃瓜、西葫蘆、西瓜、甜瓜、冬瓜、南瓜等瓜類,春大白菜、芹菜、韭菜、菠菜等葉菜類,長豆角、四季豆、豇豆等豆類,甘藍、菜薹、萵筍、芥藍、大蔥等根莖類,茄子、辣椒、番茄等茄果類共30 余種蔬菜以及蔬菜育苗等。
效益綜合各類蔬菜歷年投入產出情況計算,成本包括種子、肥料、農藥、農膜、人工、土地成本等。小拱棚平均每667 m2每年投入合計7 254.17 元,產值139 95.84 元,凈利潤6 741.67 元;中拱棚平均每667 m2每年投入合計9 359 元,產值20 380 元,凈利潤11 021元;大拱棚平均每667 m2每年投入合計9 661 元,產值20 227 元,凈利潤10 566 元;日光溫室平均每667 m2每年投入合計17 664 元,產值40 354 元,凈利潤22 690 元;大型連棟溫室平均每667 m2每年投入合計10 437.5 元,產值28 305 元,凈利潤17 867.5 元。
茄果類、瓜類、豆類、葉菜類、菌類蔬菜一部分供應本地農貿市場及商超,其他的銷往襄陽市、鄭州市、武漢市、十堰市、平頂山市等地區;大蔥主要銷往成都市、重慶市、西市安等地區;大白菜、甘藍等主要銷往鄭州市、西安市、蘭州市等地區。此外,借助京宛合作平臺,南陽市持續向北京市供應蔬菜等農產品。
1.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降本增效。南陽市設施農業通過先進技術、裝備、工藝的綜合運用,實現了能源的減量化和資源的高效利用,節能、節地、節水、節肥、節藥效果顯著,促進了農業發展方式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和生態環保型轉變。這不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帶動農民實現持續增收,而且促進了土地合理流轉,順應新時代對于新型農村經濟的要求,在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的同時增加了農民收入,增強了農業綜合生產力。
2.設施結構趨于完善,品種布局優化。南陽市設施農業由最初以平原地區為主向丘陵山區發展。設施類型由日光溫室向中小拱棚、單體拱棚、連棟大棚、大型連棟溫室轉變。生產品種日漸豐富,從以設施蔬菜為主,向花卉、瓜果、食用菌等其他園藝產品擴展。南陽市形成了以社旗縣貝貝南瓜、彩椒、甜瓜、番茄及新野縣黃瓜、辣椒、甜瓜為主的瓜菜產業,以臥龍區設施月季為主的花卉產業,以南召縣設施石斛為主的中藥材育苗產業,以西峽縣食用菌為主的菌菇產業。
3.標準化生產水平不斷提高。南陽市實施標準化戰略,突出綠色、優質、安全導向,鼓勵支持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園區,示范引領標準化生產;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引導農戶統一生產技術、統一操作規程、統一生產標準;大力推廣應用防蟲網、黏蟲板、頻振式殺蟲燈、性誘劑及生物農藥等綠色綜合防控技術,提高農產品質量。
4.技術支撐能力顯著增強。近年,南陽市結合高素質農民培育、農技人員下鄉包村科技服務、科技特派員服務等活動,緊緊依托農業技術部門、農技推廣部門及社會其他力量,加強對規模種植戶實用技術的培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和運用現代農業實用技術的能力,先后普及推廣了蔬菜生產全程綠色防控技術、西瓜配方施肥技術、西甜瓜嫁接育苗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有機肥發酵技術、沼液使用技術、工廠化育苗、可視化種植管理等一系列新型農業技術。農戶新技術運用率大幅度提高,設施園藝產品的科技含量也越來越高。荷蘭辣椒37-74、農科大6 號西瓜、8424 西瓜、網紋甜瓜等國內外名優品種也得到了快速引進推廣,提升了南陽市設施園藝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園藝產品生產受市場、天氣等因素影響,風險較大。農民靠個人積蓄建設設施周期較長,難以在短期內擴大設施面積。由于南陽市農業設施以中小拱棚為主,存在保溫效果較差、不便于機械化操作等問題,農戶渴望更新設施,建設大拱棚。但因受資金和耕地的制約,設施更新換代較慢。
設施農業用工量較大,“用工荒”問題逐步顯現。隨著農村人口的減少,再加上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從事農業生產的青壯年勞動力缺乏,勞動力成本節節攀升。“用工難,用工貴”問題已成為制約該市設施園藝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未來“誰來種菜”將成為十分現實和迫切的問題。
園藝產業不斷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但是基地的田間道路到產品集散地的運輸通道不暢,使得儲藏保鮮及運輸成本增加。田頭預冷、冷庫冷鏈、儲運設備落后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難以滿足園藝產品保鮮儲運的要求。
由于土地審批困難,南陽市缺乏現代化規范化園藝產品交易批發市場,絕大部分是通過地頭交易、馬路交易、村口交易銷售出去。這不僅造成交通擁堵、垃圾無人清理、價格不透明等問題,還增加了農產品質量監管的難度。
南陽市設施園藝產業仍以個體農戶分散經營為主。園藝產品生產經營戶數量眾多,戶均承包面積較小,沒有擺脫單家獨戶分散經營的小農經濟模式,沒有相對穩定的產量和供應能力,適應不了單品大市場的需求,難以形成規模效應。部分設施內種植作物品種較雜,專業化生產水平低。
全市設施農業工作機械化進程緩慢。一方面,南陽市由于設施園藝產品不同品種、不同季節、不同種植方式、不同管理階段對機械的要求各不相同,機械的研發及推廣難度大;另一方面,設施園藝種植散戶多,外銷未達到一定規模,機具使用率較低,投資成本相對較高,影響了農民的購機積極性。
設施蔬菜生產基地連作普遍,導致土傳病害發生嚴重。特別是根結線蟲、根腫病、枯黃萎病等病害近年發生普遍,導致作物產量下降,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也造成了潛在的風險。
南陽市要加大設施農業發展扶持力度,強化支農惠農政策落實,用足用好農業扶持資金,積極引導鄉村振興項目資金向設施農業發展傾斜,提升農業設施建設水平,為機械化生產創造條件。建議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方式進行扶持,同時加大對農田基礎(重點是田間道路)建設、蔬菜批發市場、冷鏈物流建設等的投入;創新農業貸款方法,簡化農業貸款手續,加大對新農主體金融支持力度;開通蔬菜保險業務,增加價格保險和災害保險,引導設施農業向“區域化、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的方向發展。
各縣(市、區)應以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為依托,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傳統農耕文化,以原產地保護、地理標志保護等為主要手段,制訂相應的優惠扶持政策,建立設施園藝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管理體系以及質量和品牌監管體系,并鼓勵龍頭企業培育知名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導向,幫助企業樹立自己的品牌,實現品牌化經營。
建議上級部門加大對設施農業配套農機具的補貼力度,激發農民發展設施園藝產業的熱情。農機部門加大設施農業生產機械的推廣力度,研究、引進、試驗、示范適宜的先進機械;組織種植大戶及生產者到農機展覽會及先進示范園區參觀學習,了解掌握業內先進機械及機械化技術;并且對設施園藝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進行機械化生產、管理和營銷等方面的技術培訓與指導,提高南陽市設施園藝機械化生產水平。
南陽市要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探索“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產業發展模式,引進、培育適應市場需求、發展潛力大、輻射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推進規模化、集約化種植,發揮示范社、示范基地和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引導種植戶規模種植,提高大宗單品產量,幫助小散戶加快轉型升級,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企業增效。
南陽市積極為企業招商引資創造條件,重點扶持一批一定規模的園藝產品加工企業形成龍頭企業,并利用龍頭企業資金雄厚,技術根底好,市場開拓能力強的優勢,發展園藝產品深加工,調整園藝產品結構。在確保規模效益的同時,快速搶占園藝產品加工領域的制高點,在做好保鮮、冷凍、加工、配送的基礎上,增加生產濃縮果菜汁、水果凍干、蔬菜泥、蔬菜卷等高科技含量的深加工產品,實現與市場的高點對接,提升產業層次,健全產業鏈條,推動設施園藝產業全鏈條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