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縣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 岳靜慧
病蟲害綠色防控是協調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學用藥等環境友好型技術,來控制農作物病蟲害的植物保護措施。
韭菜種植中發生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疫病等,主要蟲害有韭菜遲眼蕈蚊(韭蛆)、薊馬、蚜蟲、蔥須鱗蛾等。
韭菜病蟲害防控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通過協調應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誘控和科學用藥等植物保護措施,實現對韭菜主要病蟲害的有效控制。
1.選用抗(耐)病品種。韭菜宜選用適合當地種植的抗(耐)病品種。
2.輪作倒茬。韭菜宜水旱輪作,或者與非百合科植物如玉米、豇豆、花生、辣椒等輪作。韭菜前茬不應種植百合科植物。
3.科學施肥。種植韭菜要結合深耕,施足基肥,合理追肥。肥料宜選用商品有機肥或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有機肥料應符合NY/T 525-2021 的要求,肥料使用應符合NY/T 496-2010 的要求。
4.及時排澇,通風降濕。保護地應及時通風降濕。通風量應根據韭菜長勢和棚外溫度而定,韭菜剛收割或棚外溫度較低時,減少放風量。露地雨季應注意排澇。
5.清潔田園。田間殘株、敗葉要及時清理,可以集中深埋或堆漚處理。農藥、肥料等投入品的包裝廢棄物和農膜應集中回收處理。
6.合理晾根和灌溉。保護地在冬季扣棚前結合淺耕松土晾根,再澆灌5~10 cm 的封凍水。露地在春季土壤解凍但韭菜未萌發時,結合淺耕松土露出“鱗莖”晾曬7 d。待靶標害蟲化蛹高峰期,田間要進行大水澆灌。
1.日曬高溫覆膜法。在土壤上面覆蓋透光性強的保溫無滴膜,利用太陽光提高膜下土壤溫度致病蟲死亡,但不影響作物正常生長。
2.誘蟲板誘殺。懸掛黃色誘蟲板誘殺有翅蚜,懸掛藍色誘蟲板誘殺薊馬,懸掛黑色誘蟲板或“黑色誘蟲板+韭蛆性信息素”誘殺韭蛆成蟲。每667 m2懸掛15~40張(20 cm×30 cm)。誘殺韭蛆成蟲時,誘蟲板底端離地面10 cm 左右;誘殺其他害蟲時,誘蟲板底端離地面40 cm左右。
3.燈光誘殺。連片種植的露地韭菜,可在田間架設殺蟲燈誘殺蔥須鱗蛾等鱗翅目害蟲和鞘翅目害蟲。
1.昆蟲病原線蟲。在春秋季節,當地溫為15~25℃時,選擇陰雨天氣或早晚陽光較弱時施用昆蟲病原線蟲,每667 m2投放昆蟲病原線蟲1.0 億條左右,將線蟲配制成100 L 懸浮液,噴淋在韭菜根部,再灌水讓線蟲擴散。
2.生物源制劑。防治病害,扣棚前宜用木霉菌或芽孢桿菌等生物源制劑進行土壤表面處理;扣棚后,待韭菜長到5 cm 左右時,噴施芽孢桿菌或木霉菌防治灰霉病。防治蟲害,選擇陰雨天氣或早晚陽光較弱時,將生物菌劑與細土混勻后撒施在韭菜基部。在韭蛆低齡幼蟲期,每667 m2韭菜溝施或穴施1 g 含有2 億金龜子綠僵菌的CQMa 421 顆粒劑4000~6000 g,;也可拌細土撒施1 g 含有200 億孢子的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懸浮劑400~500 mL。
1.病害防治。在韭菜灰霉病發病初期用15%腐霉利煙劑及時熏煙,或每667 m2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40~60 g 或20%嘧霉胺懸浮劑100~150 mL 噴霧防治。不同作用機制的殺菌劑輪換使用,施藥次數和安全間隔期應符合所有藥劑的相關要求。
2.蟲害防治。苗移栽時防治韭蛆,可以選用50%辛硫磷1000 倍液浸苗3~5 s,拿出晾干后移栽;苗定植后防治韭蛆,可以選擇50%辛硫磷800 倍液配成母液裝入噴霧器桶,并擰下噴頭對準韭菜基部逐株噴淋,再灌水至土表下5 cm;養根期和冬季扣棚前防治韭蛆,每667 m2韭菜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80~240 g、50%滅蠅胺可濕性粉劑200~300 g、0.5%苦參堿水劑1000~2000 mL、10%噻蟲胺懸浮劑225~250 mL、5%氟鈴脲乳油300~400 mL 或28%蟲螨腈·噻蟲胺懸浮劑80~100 mL 等藥劑兌水噴霧,注意交換輪替用藥。防治蚜蟲每667 m2韭菜施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30 mL 或0.3%苦參堿水劑250~375 mL。防治薊馬每667 m2韭菜施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0~15 g。防治蔥須鱗蛾每667 m2韭菜可用4.5%高效氯氰菊脂乳油30~50 mL 或用3%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10~13 mL,在害蟲發生初期進行葉面噴霧。
田間噴藥作業時,噴藥人員應穿戴防護口罩、手套、防護服等,不應在逆風或高溫時段噴藥。周邊有養蜂、養魚和養蠶的養殖戶時,施藥應采取避害措施。
韭菜生產建立農藥使用檔案,詳細記錄農藥來源、農藥名稱(包括商標名、有效成分、登記證號)、規格、采購數量、使用地點、防治對象、施用濃度、施用方法、施藥時間、用藥次數、安全間隔期、操作員、技術負責人等,記錄保存期2 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