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認為,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沉著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產業鏈韌性得到提升,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艱苦奮斗的結果。
會議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我們既要正視困難,又要堅定信心。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我們都要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斷做強經濟基礎,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堅持多邊主義,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會議認為,在應對風險挑戰的實踐中,我們進一步積累了對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必須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沉著應對重大挑戰,步調一致向前進。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的要求,全黨都要聚精會神貫徹執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必須堅持穩中求進,調整政策和推動改革要把握好時度效,堅持先立后破、穩扎穩打。必須加強統籌協調,堅持系統觀念。
會議強調,2022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做好2022年經濟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權威人士指出,從國內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存在缺煤、缺電、缺芯、缺柜、缺工等問題;從國際看,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業內專家表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穩”是首要考慮。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有足夠的韌性,增長潛能非常大。會議還提出了做好2022年經濟工作的七大政策。與此同時,會議為2022年的房地產政策定調。會議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五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涉及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初級產品供給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碳達峰碳中和等。

2021年12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為加強金融機構外匯流動性管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21年12月15日起,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7%提高到9%。專家分析稱,近段時間以來,我國出口高增長疊加資金流入加速導致人民幣快速升值,通過調整外匯存款準備金率,適度收緊市場上的外匯流動性,有利于調整市場主體的外匯需求,糾正人民幣匯率走偏的趨勢,防止投機情緒蔓延,維護外匯市場的穩定。此次外匯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對外匯流動性規模影響較小,不會影響企業正常的外匯使用。
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2021年12月16日宣布將基準利率從0.1%的歷史低位上調至0.25%,以應對通脹持續上升的壓力。英國央行當天公布的會議紀要預計,英國勞動力市場將繼續吃緊,而且有跡象表明國內的成本和價格上漲壓力將更加持久。英國央行認為,奧密克戎毒株可能會對短期經濟活動造成壓力,但目前尚不清楚其對中期通脹的影響,當前有必要上調基準利率。英國國家統計局此前一天公布的數據顯示,英國11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1%,為10年來的最高水平。英國央行還將2021年第四季度GDP的增長預期從1%下調至0.6%。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由于供需嚴重失衡,歐洲天然氣價格近日仍位于紀錄高點,截至2021年12月17日,歐洲大陸和英國的天然氣期貨價格連漲七周。德國卡德天然氣運輸公司數據顯示,亞馬爾-歐洲管道內的天然氣量12月18日起開始減少。俄羅斯媒體12月22日報道稱,該管道已連續兩天停止向德國方向輸送天然氣。亞馬爾-歐洲管道全長超過4000公里,從俄羅斯西伯利亞西北部延伸至德國東部,途經白俄羅斯和波蘭,是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主要管道之一。美國和歐洲一些政界人士和行業專家屢次指責俄羅斯故意不給歐洲輸送天然氣,目的是就烏克蘭局勢和一些歐洲國家拖延“北溪-2”天然氣管線認證向歐方施壓。俄方則回應稱,亞馬爾-歐洲管道調轉輸氣方向與“北溪-2”天然氣管道“完全無關,純屬商業狀況”。
聯合國貿發會議日前發布研究報告指出,于2022年1月1日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將創建全球規模最大的經濟貿易區。RCEP對國際貿易將產生巨大影響,該新興集團的經濟規模及其貿易活力,將使其成為全球貿易新的重心。
報告提出,關稅減讓是RCEP的一項中心原則,其成員國將通過逐步降低關稅實現貿易自由化。許多關稅將立即廢除,其他關稅將在20年內逐步降低。目前仍有效的關稅將主要局限于戰略部門的特定產品,如農業和汽車行業。該協定的關稅減讓將產生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效應,低關稅將刺激成員國之間近170億美元的貿易,并使近250億美元的貿易從非成員國轉向成員國,同時將進一步推動RCEP成員國之間近2%的出口,價值約420億美元。報告認為,RCEP成員國有望從該協定中獲得不同程度的紅利。由于貿易轉移效應,日本將從RCEP關稅減讓中受益最大,其出口預計將增長約200億美元。該協定對澳大利亞、中國、韓國和新西蘭的出口亦將產生實質性的積極影響。總體而言,該協定覆蓋地區整體將從RCEP的關稅優惠中受益。
據駐科威特大使館經濟商務處網站2021年12月20日消息,根據《中東經濟文摘》近日發布的行業分析報告,數據中心正逐漸成為中東北非地區受青睞的投資領域。
報告指出,該地區對數據中心需求的增長基于多種因素。首先,由一些政府大力推動的智慧城市建設未來將產生大量數據,優化這些數據的捕獲、存儲和處理勢在必行,這已成為推動數據中心投資的主要動力。其次,消費者對電子商務和視頻流需求的不斷增長,對數據量和帶寬要求呈現顯著增長,都進一步助推了對當地數據中心的需求。
目前,海合會各成員國都在紛紛鼓勵投資數據中心,以實現本國制定的數字經濟國家戰略目標,并爭相成為地區數據中心樞紐。其中,阿聯酋和巴林兩國表現尤其突出。卡塔爾也正在快速發展為該地區重要的云樞紐,相繼吸引微軟和谷歌在該國建立全球數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