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生?趙翊博
近期,有關朝鮮半島“終戰宣言”成為東北亞局勢中的熱議話題,其最有力推動者就是韓國總統文在寅。2021年9月21日,他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發言中提議,美朝韓或美中朝韓一同宣布結束朝鮮半島戰爭狀態,有關方發表“終戰宣言”將成為在朝鮮半島樹立和解與合作新秩序的起點。多年來文在寅一再強調發表“終戰宣言”,此次聯大發言后他也再度提及此事,如12月13日他在訪問澳大利亞時接受記者采訪,就稱有關當事方已“原則上同意”發表“終戰宣言”。
2019年朝美首腦會晤破裂后,朝韓對話、朝美無核化談判停滯,半島局勢陷入僵局,但亦無太大波瀾,而文在寅將于2022年5月卸任。各方有關“終戰宣言”的立場以及中國在其中可以扮演的角色值得關注。
有關朝鮮半島“終戰宣言”的討論并不是新話題。1997~1999年中美朝韓舉行的六輪半島問題四方會談,其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建立半島和平機制。2005年中美朝韓俄日六方會談達成的《9.19共同聲明》指出,“直接有關方將另行談判建立朝鮮半島永久和平機制”。發表“終戰宣言”就是構建半島和平機制的重要一環。
自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訂至今,朝鮮半島戰略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原有的《朝鮮停戰協定》已不適用于如今的半島戰略環境,也無法有效維護半島局勢的和平與穩定。朝鮮半島需要新的和平機制,以規范相關行為體的行為。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進入2021年以來朝鮮半島相關方呈現出一定程度的軍備競賽之勢,更加凸顯出構建和平機制的重要性。2021年5月美國給韓國發展導彈“松綁”后,韓國大力發展潛射導彈等戰略武器,其自主研制的首艘3000噸級常規潛艇以及一艘柴電潛艇先后入列服役,并多次舉行潛射彈道導彈和運載火箭試射;朝鮮也接連進行潛射導彈和巡航導彈等戰略武器試射。11月26日,日本內閣批準了一項截至2022年3月份的68億美元的額外防衛預算申請,以加快導彈、反潛火箭和其他武器的采購。
這種軍備競賽趨勢不符合該地區任何國家的利益,使之盡快停下來已是當務之急。通過發表“終戰宣言”構建半島和平機制,對維護朝鮮半島乃至東北亞地區的和平穩定都非常重要。
盡管文在寅在澳大利亞表示中朝美方面都已“原則上同意”發表“終戰宣言”,但朝鮮仍把美國取消對朝敵對政策等作為先決條件。事實上,在文在寅聯合國發言后不久,朝鮮外務省副相李泰成就在9月23日表示,目前簽署“終戰宣言”“為時尚早”,只要美國不改變對朝敵視政策,即便簽署也沒有任何意義。
美國的態度也是模棱兩可。2021年10月,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談及美國對“終戰宣言”的立場時表示,美韓對分階段解決半島問題的順序、時間和前提條件“可能略有不同看法”。有韓國媒體分析說,韓國政府將“終戰宣言”作為重啟朝美無核化談判和韓朝對話的“入口”,即“先‘終戰宣言’、后無核化”;而美國仍主張,只有朝鮮出來對話,才會嘗試討論能否發表“終戰宣言”。因此韓媒認為,沙利文的表態表明美國對韓國積極推進發表“終戰宣言”持慎重態度。
12月10日,拜登政府以“人權”問題為由宣布對朝制裁名單,這與宣布“終戰宣言”應有的氛圍背道而馳。美國的考慮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認為朝鮮還沒顯示出誠意。12月7日,美國共和黨35名眾議員向聯邦政府致函,稱“反對不以朝鮮無核化和尊重人權作為前提的‘終戰宣言’”。其二,美國在對朝政策上一貫以施壓為主,包括軍事施壓。在美國看來,讓美朝之間仍然處于“停戰狀態”而不是“和平狀態”,本身就是對朝鮮的一種施壓。
在韓國方面,文在寅政府盡管任期已所剩無多,且面臨種種困難,但推動“終戰宣言”的決心沒有改變。韓國外交部在美國共和黨眾議員致函反對“終戰宣言”后的第二天主動召開新聞發布會,駁斥他們的觀點。在美韓同盟關系下,這樣的表態很少見,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文在寅政府推動“終戰宣言”的決心。從文在寅本人的角度來看,積極推動發表“終戰宣言”一方面是其理念使然。2017年文在寅上臺后致力于推動朝韓對話和朝美對話,致力于朝鮮半島和平機制建設。在盧武鉉總統時期,作為青瓦臺民政首席秘書官的文在寅就積極參與了有關朝韓對話與合作的各項工作。另一方面,文在寅執政期間,內政外交乏善可陳,尤其是在民眾就業、房價等問題上,國內怨言很大,他也是想通過發表“終戰宣言”留下一點外交遺產。
據中國駐韓使館報道,2021年11月22日,中國駐韓大使邢海明做客韓國YTN電視臺接受采訪。主持人提到,文在寅總統正在力推“韓朝中美四方”簽署“終戰宣言”,也有人期待北京冬奧會可能成為各方簽署這一宣言的重要契機。邢大使表示,中國堅決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堅持做勸和促談工作,支持一切有利于緩和局勢、促進對話的努力。中方對簽署“終戰宣言”持開放態度。中方是半島事務重要一方和《朝鮮停戰協定》締約方,有關方面在推進半島和談、發表終戰宣言等事宜上應該同中方保持溝通協商。
韓國媒體稱,韓國政府提出的“終戰宣言”構想將參與國指定為“韓朝美三方或韓朝美中四方”,邢大使的發言是中方明確表明參與“終戰宣言”討論過程的意愿。
中國參與“終戰宣言”確有很強的必要性,這可以從道義、國際法、國家利益三方面的角度來理解。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追求和平符合國際道義。早在2018年8月,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在國際會議上指出:“如果大家都不愿再次燃起戰火,就可以發表‘終戰宣言’,這符合時代進步的潮流,也符合包括半島南北在內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根據國際法基本原則,一個多邊國際條約不能由部分締約國所簽署的國際法文件來改變或終止。要正式結束1953年簽署的《朝鮮停戰協定》,只有該協定當年締約方共同參與才能有效。當年《朝鮮停戰協定》的締約方是中朝美韓四方。盡管有關國家領導人多次聲稱“終戰宣言”并非法律文件,只是政治姿態,但只要是簽署正式結束《朝鮮停戰協定》的文件,中國作為當年的締約方就是不可或缺的。
中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犧牲,為東亞的和平與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要宣布朝鮮戰爭正式結束,于情于理,都必須有中國參與。同時,朝鮮半島是中國周邊的重要區域,其發展走向事關中國利益。歷史經驗一再表明,中國的參與是半島相關問題順利解決的重要前提。
因此,無論是從國際法角度、還是從有利于問題順利解決的角度,都應該由中朝美韓四方參加結束《朝鮮停戰協定》的談判,并共同簽署新的朝鮮半島和平文件。
同時,應該看到包括“終戰宣言”在內的半島和平機制建設,是與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息息相關的。如果半島無核化不能取得實質性進展,一紙“終戰宣言”也難以保障半島和平。“終戰宣言”的談判進程也需要與朝鮮半島無核化聯系起來。“終戰宣言”不能僅僅是“象征性”的,它必須有利于朝韓、朝美互信建設,有利于半島和平進程向前發展。

2021年9月21日,文在寅在聯大提議有關方共同發表朝鮮半島“終戰宣言”。
從實施路徑的可行性角度看,和平機制建設應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雙暫停”(即朝鮮暫停核導活動、美韓暫停大規模軍演,雙方回到談判桌前)。第二階段是朝鮮明確“棄核”承諾,同時其對核導發展進行凍結;作為回報,國際社會應部分解除對朝鮮的制裁。第三階段是中美朝韓就停和機制談判程序做出安排,通過積極溝通,四國同時宣布啟動和平機制建設進程。目前看,第一階段已經實現,并已進入第二階段的后半步。也正因為如此,中國已經多次在各種場合呼吁啟動涉朝決議的可逆條款、呼吁緩解對朝制裁。涉朝決議可逆條款早在2006年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中即已提出,即“繼續審議朝鮮的行動,并根據朝鮮遵守情況,視需要加強、修改、暫停或解除這些(制裁)措施”,這給朝核問題的政治解決預留了出路,也符合中國長期以來踐行的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國際關系理念。2021年9月國際原子能機構大會通過“執行國際原子能機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有關的保障協定”決議,同時《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籌委會促進條約生效大會暨條約簽署25周年紀念大會發表最后宣言,兩份文件均采納中國代表團建議,寫入了聯合國安理會涉朝決議可逆條款的內容。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代表王群表示,盡早啟動落實涉朝決議可逆條款是打破朝核問題僵局的有效途徑。
2021年11月1日,中國政府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劉曉明在與韓國外交部半島和平交涉本部長魯圭德舉行視頻會晤時,表示中國作為半島事務重要一方和《朝鮮停戰協定》締約方,愿就推進半島和談、發表“終戰宣言”等事宜同有關方保持溝通,發揮建設性作用。12月14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結束半島戰爭狀態,實現半島停和機制轉換是政治解決半島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作為朝鮮停戰協定的締約方,中方同有關方面就半島事務保持著溝通協調,我們將繼續發揮建設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