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威振
科研項目立項是對擬建項目提出的框架性的總體設想,是開展科研攻關的前提性工作。只有精準立項,才能找準當前科研項目亟需突破的關鍵點,才能緊跟最前沿的先進技術并有所突破。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廠油田地質研究所(以下簡稱:研究所)作為采油二廠增儲上產的“參謀部”,在深入探討、研究的基礎上,梳理出了當前制約老油田高質量發展的科研立項不精準、聯合攻關不緊密、人才培養不全面的難題,并提出以團員青年項目承包責任制為抓手,通過突出“三個導向”、破解“三大難題”,最終提高團員青年科技創新意識、創效能力,實現企業增儲上產、效益開發。
突出問題導向,亮牌承諾,破解“科研立項不精準”難題。研究所團支部要求各承包組認真梳理油田高質量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深挖問題根源,找準突破方向,確保立項準確,規避重復立項。與此同時,細化科研指標,與各承包組簽訂業績承包合同,組織團員青年根據承包項目和業績合同指標簽訂《項目攻堅承諾書》。研究所團支部還牽頭成立全廠首個青年科技創新工作室,在工作室設立項目承包責任制公示欄,明示團隊名稱、承包格言、責任目標等,促進團員青年在科技創新中攻堅克難,充分發揮突擊隊、生力軍作用。2020年初,研究所團支部共成立了8個項目承包組,梳理問題38個、立項24個,均通過了上級審查。
突出實踐導向,凝心聚力,破解“聯合攻關不緊密”難題。團員青年項目承包責任制一推出,廣大團員青年積極響應,分組帶頭承包項目,并根據項目攻關方向、特點、任務指標、攻關難點等,制定攻堅計劃和推進措施。如:團支部委員周棟華帶領兩個室成員聯合成立“增儲建產先鋒”組,整合專業部門力量,協作配合、聚力攻關,將“評價產能一體化”項目落在實處,高效率地推進了儲量向效益產量的轉化;獲評中央企業“青年文明號”的油田地質研究所動態室主任程媛帶領8名成員,在聯合攻關中互補業務知識不足,形成了分類礫巖油藏四級精細注采調控技術,將老油田綜合遞減率控制到6.9%,創十年來最好水平。研究所團支部還建立了“月度督導、季度檢查、年度總結”的評價跟蹤機制,創新建立團員青年月度評星臺,每季度組織階段性檢查、分析、評比,將年度總結考核結果作為年底獎金發放的依據,有效激發了團員青年的內生動力。
突出示范導向,榜樣引領,破解“人才培養不全面”難題。研究所團支部創新“選育亮”團員青年培養機制,構建了人才成長“三大平臺”,即崗位交流平臺、虛擬任職平臺、動態分析平臺;開展青年競賽“三項活動”,即開展“紅旗講堂”“向優秀團員看齊”“紅旗團員示范崗”活動,帶動青年科研黨員不斷提升綜合能力,打造老油田新型高端“智庫”。各承包組還定期組織業務交流、方案會審、效果分析等,有的承包組邀請團員青年參與黨課學習,接受黨組織培養教育,讓團員青年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有的承包組在完成項目后第一時間召開總結會,撰寫心得、查缺補漏、完善提升。2020年,研究所有7名“90后”青年骨干被提拔重用,其中李婷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勞動模范稱號和油田公司“十大杰出青年”稱號。
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廠油田地質研究所團員青年項目承包責任制實施以來,通過讓團員青年在科研項目和科研課題中“唱主角”,破解了老油田高效勘探、效益穩產等一批難題。研究所團支部組織建設、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激勵機制進一步完善,實現了用活青年、用好青年、重用青年的既定目標。僅就2020年來看,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項目開題較往年推遲了一個多月,但很多項目實施效果卻優于往年,全年新增石油地質探明儲量2 800多萬噸,為近15年最高紀錄;精細“三率”管理,推動采油二廠日產原油突破7 500噸大關,創近30年新高,有力保障了采油二廠實現累計產油超億噸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