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筆者作為一名國有企業基層一線宣傳干事,結合實際工作,淺談企業如何做好宣傳工作。
企業宣傳工作需要有思想的高度、底蘊的深度和知識的寬度,堅持為一線員工“發聲”,為艱苦崗位“代言”,寫“接地氣”的報道,做“有溫度”的宣傳,讓每篇稿件都富有生命力。
“真”是真誠。宣傳工作需要真誠,需要共情力,唯有真誠足以打動人心。真誠地采訪才能搜集到走心素材,真誠地宣傳才能讓大家從被動采訪變為主動“爆料”,真誠地報道才能形成員工隊伍的思想共識和凝聚力。
“情”是感情。在人物宣傳報道中,要重點記錄人物的心路歷程,讓讀者感知人物溫度,多角度、全方位展現企業員工隊伍的精神面貌。
“實”是實際。“接地氣”地描寫如火如荼、奮發圖強的一線生產場面,“原汁原味”地報道企業在高質量建設征程中取得的成效,筑牢思想文化宣傳陣地。
“感”是感受。按照“先感動自己、再感動他人”的原則,努力還原企業員工的親身經歷,把細膩入微的真情實感融入稿件,在以小見大中引起讀者共鳴,表達員工對企業和崗位的熱愛,激勵廣大干部員工在企業高質量發展中鼓足干勁、舉旗樹標、再攀高峰。
做好宣傳要做好“聽”“說” “讀”“寫”四門功課。
“聽”,消息要靈通。要堅持深入生產現場,聚焦一線生產作業現場、基層班組等,隨時隨地搜集宣傳內容;要時刻關注工作群、朋友圈等社交平臺,鎖定宣傳素材;要用實際行動感染身邊同事,讓大家從被動宣傳變為主動“爆料”。
“說”,采訪要有技巧。一線員工通常“能干不能說”,要把采訪地點選在采訪對象最熟悉、最放松的崗位上,先嘮家常、再聊工作,打開“話匣子”。
“讀”,要善于學習。企業宣傳干事首先要學習相關業務知識,掌握黨的建設、生產作業等各項工作和業務流程,宣傳才能做到“內行愿意看,外行能看懂”。其次,可時刻關注《人民日報》、新華網等媒體,實用的新聞稿件收藏起來,聚焦熱點,靈活應用。
“寫”,要有方法。一是題目“活”,容易吸睛。文章的標題要新穎,要緊跟時代發展,要善于把新媒體語言用到宣傳稿件中,讓文字更生動、更活潑。二是緊跟“熱點”,更能引起共鳴。三是文章有鏡頭感,注重細節描寫,激發讀者想象。
外宣是提升企業形象和軟實力的重要抓手。企業宣傳干事要培養自身的新聞敏銳度,以高質量的稿件提高外宣工作水平。
一是緊盯時間節點。春節、"五一"和國慶節等節假日期間,是各類媒體約稿、征稿最集中的階段。內容主要是圍繞愛黨愛國、堅守崗位、氛圍營造等方面展開。企業在做好內宣的基礎上,可投稿至外宣平臺,樹立企業良好的對外形象。
二是聚焦第一現場。可關注企業發展最新動態、員工工作最新事跡,以及抗疫戰疫的生動事例,及時走進第一現場,掌握素材,撰寫符合外宣平臺調性的報道。
三是突出特色亮點。企業的特色活動、亮點做法等宣傳報道上稿率比較高。例如:在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筆者以“雙慶”為切入點,形成的長篇通訊《大慶精神大慶人》登上《人民日報》《文匯報》等媒體。
企業要做好宣傳工作,就要走到基層去,走進基礎工作和實際生活當中去,用心觀察,用情寫稿,將宣傳工作的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