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雨
(烏蘭察布市科技事業發展中心,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1)
科技專家庫是為滿足科技管理部門科技計劃項目評審、評估、驗收以及其他科技咨詢活動,在科技管理工作科學化、精細化的新形勢下,通過征集、整合、共享的方式,建立的統一的科技專家庫系統,其以信息化手段促進科技專家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高效化,積極發揮科技專家的作用,有效提升專家服務科技管理工作的成效。
科技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科技專家庫管理辦法(試行)》(國科辦創〔2017〕25號)的通知提到國家科技專家庫集成科技、產業和經濟高層次人才,服務于國家科技管理。國家科技專家庫,作為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評審工作科學規范、公平公正的重要技術保障。國家科技專家庫服務系統針對重點專項改革不斷優化完善專家分類抽取、全過程管理留痕、數據安全管理等環節,做到專家學術領域、學術專長的科學精準分類管理,確保了科技管理工作的公正性、客觀性、獨立性,對提升科技管理部門科技決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的科技主管部門中已有20個建有統一的科技專家庫,其中13個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四川、云南、寧夏)有科技專家庫管理系統和管理辦法,7個省市(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重慶、貴州、西藏)建有科技專家庫管理系統。專家庫入庫多以公開征集、定向邀請為主,對入庫專家實行信息集中更新、動態管理機制。
2021年8月自治區科技專家庫系統正式投入使用,《內蒙古專家庫管理辦法》對專家入庫、專家抽取以及專家庫的日常管理與維護等全過程進行規范,確保各項評審工作的公平公正。目前,專家庫的基礎建設工作已全部實現,入庫專家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專家年齡30歲—50歲的占比為66.49%,50歲以上專家占比為33.51%,中青年專家是參與內蒙古自治區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該年齡段的專家工作精力充沛、專業基礎扎實、業務經驗豐富,能很好地參與全區科技管理工作。

圖1 專家年齡分類
目前,專家庫征集的專家類型主要分為科技研究類、產業管理類、財務審計類、其他專家等4種類型,由于專家所擔任角色具有多重性的特點,部分專家為科技研究類兼產業管理類、財務審計類兼科技金融類。科技研究類專家比例高達78.86%,其次是產業管理類專家占14.14%,財務審計類、科技金融類和法律類專家比例較低。

圖2 專家類型分類
專家中40.79%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各高校、18.71%來自科研院所、13.57%來自醫療衛生機構、12.11%來自國有企業、9.72%來自其他事業單位,還有6.39%的專家來自其他企業,自治區內各高校和科研院所仍然是科技專家的主要輸送地。

圖3 專家來源分類
專家中本科以上學歷的占98.24%,其中研究生學歷占69.17%。從專家研究領域來看,以醫學、農學類專家居多,生物學、畜牧獸醫學次之,專家比例分別達到15.60%、9.93%、6.91%和6.86%,其他學科領域專家占比都在6%以下。

圖4 專家學歷分類
科技專家庫運行以來,對科技管理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專家庫建設目前處在起步和探索階段,在專家征集、管理和使用上仍存在問題,影響和制約了專家對科技管理工作的支撐和促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專家庫建設時間短,宣傳不到位,很多符合條件的專家未能及時入庫。部分專家認為審核推薦程序繁瑣,須經專家填報、工作單位推薦、主管部門逐級審核入庫,這也是專家庫專家總體數量偏少的主要原因。
專家結構分布不均衡導致部分領域專家人數不夠、不能精確匹配。從目前入庫專家來源來看,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專家入庫相對較少,企業專家活躍在科研成果轉移和轉化的“一線”,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面評價更為準確;從入庫專家領域來看,技術專家占比高,財務和經濟金融專家占比低;從入庫專家水平來看,一些高水平高層次專家入庫情況不是很理想。
在專家庫建設初期,為了在較短時間內征集更多的專家入庫,專家入庫信息填寫基本信息較為簡化,專家信息采集不全面,導致專家信息不準確,增加了專家抽選的工作量,影響對入庫專家的使用。
缺少與國家和其他省市專家交流共享,內蒙古自治區內部分領域專家資源緊缺,與國家和區外專家未實現交流共享,緊缺型專家未能及時補位。
為提升科技管理水平,增強科技專家庫對內蒙古自治區科技的支撐能力,擴大科技專家庫的社會影響力,對科技專家庫建設提出幾點優化建議。
內蒙古自治區專家庫信息征集采取須經專家填報、工作單位推薦、主管部門逐級審核入庫的方式進行,建議積極采取多渠道及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專家的數量和質量。①主動邀請專家入庫,邀請自治區內高層次高水平的專家、自治區級科技重大專項的項目負責人、獲得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勵獎的第一完成人等。②定向征集,根據工作需求和部分領域專家資源緊缺情況,向對口單位主動征集某些研究領域和類型的專家。③繼續加強宣傳力度,擴大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專家庫的社會影響力,吸納更多優秀的專家主動入庫。
內蒙古自治區專家庫按照專家學歷、專家類型、專家年齡、單位類型等進行分類,建議優化專家庫功能設計,動態調整專家分級分類狀況。①建立專家庫分級分類標準,突出專家專業水平能力,按照研究水平、熟悉領域等進行分類,提高專家抽選的匹配度。②定期檢查專家分級分類情況的合理性,動態調整專家分級分類狀況,提高專家使用質量和工作效率。
內蒙古自治區專家庫信息主要涉及專家基本信息、學歷、項目經歷、科研成果、榮譽等,所涉及內容多為動態,這就需要對專家信息進行及時的更新和完善。①對專家信息定期開展更新和完善,形成有效的專家信息常態化更新機制,提高專家信息的準確度,為專家的抽選和使用提供保障。②建立完善的專家庫管理機制,規范專家庫使用,明確專家庫管理使用程序以及要求,制定專家抽選回避規則,健全專家抽選、使用、監督相分離的工作機制。
與國家和兄弟省市建立長效溝通交流機制,積極吸納區外優秀專家和共享科技專家資源,不斷豐富內蒙古自治區專家資源,使專家庫結構更為合理、運行更為高效、管理更為規范。
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專家庫的建設充分發揮了廣大科技專家在自治區科技重大決策和科技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確保各類科技管理工作能夠科學、公正、客觀、高效地開展,成為提高科技工作效率、優化科技資源配置、促進科技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對科技管理部門提升科技決策和項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