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要發展高中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這包括其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本文擬從英語詩歌教學的意義和培養高中生核心素養的目的出發,選用新人教版高中英語選修六Unit 2單元詩歌教學為例,淺析如何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開展高中英語詩歌教學。全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闡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和提出背景;第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詩歌教學的意義;第三,實踐案例。
【關鍵詞】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詩歌;英語詩歌教學
【作者簡介】肖力,黔東南州民族高級中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貴州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2021年度重大課題“基于項目式學習的高中英語“三三”閱讀圈社會實踐”(課題編號:ZD202112)的研究成果。
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內容和提出背景
自OECD1997年提出核心素養概念以來,世界各國(地區)與國際組織相繼建立學生核心素養模型,深化課程改革,優化教學評價模式,提升教師專業水平。2014年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養體系”概念。
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詩歌教學的意義
對于人類各大古文明來說,文學史無不以詩歌為始。詩歌勝過了任何其他的文學形式,它靈活運用聲音、詞匯和語法,用詩歌進行教學,陶冶審美情操,達到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
1.訓練鞏固聽說能力。在英語詩歌和歌曲中,往往包含了大量的語音信息,例如連續、同化、不完全爆破以及節奏的抑揚頓挫等等。rhyme 韻如:
How nice this is a day
A girl would like to say
She's like a flower fair in May
That always tries her full display
這里的 day, say, may 和display屬于押韻.
Rhythm 節奏(注:大寫字母是重讀音節,小寫字母為輕讀音節)
How NICE /this IS / a DAY
A GIRL / would LIKE / to SAY
She's LIKE / a FLO /wer FAIR / in MAY
That AL /ways TRIES / her FULL / disPLAY
詩歌是語言的極致,英語詩中有朗朗上口的韻律,有跳躍的詞匯,誦讀時,抑揚頓挫,似在音韻中舞蹈,妙趣橫生。由此可見,詩歌無疑是最佳的聽說材料之一,也是落實發展語言能力、學習能力的最佳素材之一。
2.增強英語語感,利用詩歌抒發胸臆。閱讀理解是一種活用語言的素質。詩歌教學過程中關注文本意義與語言形式的結合,能增強學生對文本理解的能力從而增強英語語感,進一步感受語言的美感,同時,引導他們學會運用這種言簡意賅和富有韻律感的文體抒發胸臆,進而達到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如,羅伯特·弗羅斯特的《美景易逝》,揭示了一切真切而美好的事物最終定會逐漸消失的哲理。它同時也使用了獨特的技巧來表現季節的變化,抒發了對浮世有的只是轉瞬即逝的繁華的感慨。對于高中生而言,幫助他們建構新概念,體驗不同的生活,理解感受深沉的情感,就是有利于豐富他們的人生閱歷和思維方式,開闊跨文化視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知行合一,即是培養他們的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
三、學科核心素養下高中英語詩歌教學的實踐案例
回顧我國英語教育歷史可見,普遍存在的現象是教師重視英語的工具性,而忽略了英語教育的育人價值。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英語詩歌的了解有限,詩歌中制造音樂性的內在機制、自由的句式和隱晦的意象很容易給學生造成一種詩歌內容難以理解、形式不好把握的印象。新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中可見到許多詩歌的影子,而選修六Unit 2更是編排了一整單元的詩歌以供學習。教師應該合理利用這些資源,選擇正確的教學方式使得詩歌在教學中發揮出不可取代的作用。現以新人教版高中英語選修六unit 2 Poems(詩歌)為例,簡述自己在英語詩歌教學中的一些嘗試,簡述對核心素養四個維度的培養。
1. 對學習能力的培養。新課標提出英語教學要“進一步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觀,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夠多渠道獲取英語學習資源,有效規劃學習時間和學習任務,選擇恰當的策略與方法,監控、評價、反思和調整自己的學習內容和進程,逐步提高使用英語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在第一課通過寫簡單詩歌引入本單元學習后,筆者主要利用“提出問題—指示方法—明了學情—研討學習—強化小結”等五步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對于學生個別存在的某些問題,比如Poem D & E:筆者在學案上設計了What subject is the speaker writing about? Does the speaker like the subject?兩道問題,有個別學生對“subject”理解不到位,解決不了這兩個問題,我便讓他們打開詞典,分析“subject”在這里的到底什么意思,問題從而迎刃而解了。類似問題,筆者都是異步指導,從指導的異步化中實現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個體化。對于學習中絕大多數學生都存在的問題,筆者采用集體解答的方式,并且針對問題的性質靈活處理。比如,對大多學生難以把握的詩歌韻律的處理,筆者認為一定要是有聲的,讓學生切實體會韻律之美。所以,在處理這一問題時,筆者特意播放了Twinkle,Little Star這首押韻的英語兒歌,讓學生面對歌詞,找出韻詞,學生很快就解決了問題,為了讓他們徹底掌握詩歌的韻律,筆者還趁熱打鐵地提供了許多首押韻詩供他們自行朗讀之后,向小組再向全班展示,使學生在反復操練中收獲成就感。之后學生創作的詩歌中不乏押韻的好詩,可見學生確實掌握得不錯。比如,一位同學寫了這樣一首詩:
A Flying Bird
一只飛鳥
A golden bird came to my window.
一只金色的小鳥飛到我的窗邊,
Singing a song with my golden wind-bells.
和我金色的風鈴一起歌唱。
Flying, flying, down and up.
上下飛啊飛,
Singing, singing, again and again.
不停唱啊唱。
Finally, we said goodbye to each other.
最后,我們彼此告別。
It was crying, crying, then,smiling,
它哭著哭著就笑了;
I was smiling,smiling,then,crying.
我笑著笑著卻哭了。
2. 對思維品質的培養。在學生學習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已有不少詩歌出現在班級詩集當中,但還是有部分同學“心有余力不足”。思維品質是指智力活動中,特別是思維活動中智力與能力在個體身上的表現,是區分一個人思維乃至智力層次、水平高低的標準。于是采用讓他們學唱一首英文歌的方式來協調兩者矛盾。筆者選擇了“You are My Sunshine”這首簡單的英文歌曲,既是在學歌曲也還是在學詩。這樣做果然讓絕大多數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詩歌創作中來了,一名英語成績較差的同學也創作了一首不錯的詩,比如“I Love Freedom”:
I Love Freedom
我熱愛自由
I want to be a bird,
我想做一只鳥兒,
Flying in the sky.
可以在空中飛翔。
I want to be a fish,
我想做一條魚兒,
Swimming in the river.
可以在河里暢游。
I want to be a bee,
我想做一只蜂兒,
Leaping in the flowers.
可以再花叢中雀躍。
In a word,
總而言之
I just want to be free all the time.
我只愿不盡的自由。
當然筆者也發現,有四五個學生由于基礎太差,仍不能完成創作英文詩歌的任務,于是,筆者建議他們將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英語詩,載入詩集,注明是摘抄,并且練習朗誦。
3.對文化意識的培養。文化意識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跨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取向。本單元整體設計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整體夯實聽、說、讀、寫、看等多個語言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單元尾聲每個學生都有了自己學習成果,這時筆者安排了一節成果展示課。復習英語歌、朗誦英文詩,最后,筆者為學生放了一個全英文字幕的動畫版童話故事“The First Well”,讓他們用漢語復述故事。學生在中英文“無縫切換”的模式下,體會到了兩種語言的美感,暢游在兩種文化之間。
4.本單元詩歌教學活動對應落實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當時這節課正好有個學生家長來聽,下課后她非常激動地感謝了筆者,因為她覺得是筆者教會了她的孩子唱英語歌、又能寫英語詩,還能聽懂全英文的故事,并且整節課所有學生都很開心,很活躍。在本單元中,筆者設計了識記、理解和應用等低階思維活動,同時設計了分析、評價和創新等高階思維活動。這是筆者將核心素養的理念融入詩歌教學中才達到的教學效果。筆者將本單元的詩歌教學活動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對應下來,更能體現兩者相輔相成的關系。
四、結語
對英語學科度核心素養四個維的培養并不是將它們割裂開來簡單相加,而應該是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融合到各個教學環節當中。如果能夠做到課堂的教學實際和核心素養四個維度有效結合,教師才能實現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教育”觀念轉型,以達到從“知識核心時代”走向“核心素養時代”的必然要求。這還需要廣大教師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深思和研究。總之,對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探討、落實是一項長期的教育目標,教師要不斷地探究,探索出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適合自己教學和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策略,使核心素養真正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中,為他們未來英語的學習及應對全球化挑戰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葛炳芳.試論英語學科的素質教育[J].學科教育,2000(3):24-28,33.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陳則航,王薔,錢小芳.論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思維品質及其發展途徑[J].課程·教材·教法,2019(1):91-98.
[4]Bloom B S, Engelhart M D, Furst? E J, et al.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1: Cognitive domain [M]. New York: David McKay, 1956.
[5]Krathwohl D R.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An Overview [J]. Theory into Practice, 2002(4):21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