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什么是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quality of thinking)是我們思考的質量,例如,我們的思考是否全面、清晰、快捷、具有批判性等。
思維品質內容豐富,各種思維方式有著各自的思維品質。 基礎性的品質包括思維的準確性、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開放性、創造性等方面。
每個人都擁有自身的思維,但每個人的思維品質不相同。由此,導致我們的思維成果不同、看到的問題不同、對問題的看法、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人與人的差異不是在思維,而是在思維品質。
二、如何理解課標規定的思維品質素養
課標對思維品質的界定是: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 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索表現的能力和水平。
思維品質的發展有助于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跨文化的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三、如何在課堂上通過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素養
關鍵是要從徹底轉變傳統的師生關系和教學關系入手,研究并落實如何讓學生學會、會學、樂學、創造性地學,從有效學習走向高效學習。
發展思維品質的常見活動形式有:分析、提問、講解、討論、辯論等。
筆者在英語閱讀課教學中一直努力嘗試通過對某一主體的深入探討和任務型活動,學生經過獨學、對學、群學,解構、在構語篇內容,在讀后對語篇內容進行更準確的理解、內化。
課堂提問非常重要,是提高學生思維品質最方便的工具。不同層次的問題,尤其是深度提問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要注意避免太多的factual questions,盡量問學生更多的thought-provoking questions.
發展思維的品質,還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在閱讀課中的運用來培養。思維導圖是英國學者東尼·博贊依據大腦的放射性特點發明的一種可視性的、發散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可以充分體現文章的層次和脈絡結構:中央位置的主題詞和主干位置的關鍵詞體現了文章的內容話題;分支下的關鍵詞信息體現了文章的細節。通過思維導圖的梳理,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脈絡。思維導圖的運用能發散學生的思維,有效地激發、豐富和鞏固閱讀成果。大幅增強學生的記憶力、組織力和創造力。
培養思維品質核心素養的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
以牛津譯林版8BU8 第二課時reading:Green Switzerland為例:
設計理念:從一篇博客入手,圍繞瑞士這個國家的各種綠色,關注世界環保這一主題,旨在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環保意識,以環保方式生活的同時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博客文,作者從一個小女孩Martina的視角出發,在世界環境日當天,在博客上發表了一篇描述綠色瑞士的博文。作者在這一天發表這樣的博文當然是有深意的,作者通過對美麗瑞士的描述和一系列環保措施的介紹,目的是號召大家采取措施來保護環境。
學情分析:該文合適初二學生閱讀,學生已經基本具備在閱讀中獲取細節信息的能力,部分學生能用英語簡單表達自己的觀點,在理解和整合知識、邏輯推理、分析觀點和批判評價方面的能力正在初步形成。
教學目標:1. 使學生了解瑞士是如何保護環境;2. 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3. 與學生討論找到一些切實可行的行動來保護周圍環境和幫助需要幫助的人;4. 發展和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教學過程:閱讀前
1. 通過一段瑞士旅游公益廣告,教師向學生們展示美麗的瑞士,從而讓學生們對瑞士產生向往之情。接著自然而然引出問題:Why is Switzerland so beautiful?
2.閱讀標題,提出疑問:What does 'green' mean in the title? 在閱讀前學生對green 的理解可能是不全面的,但是不要緊,這個問題正是作者要讀者思考,閱讀完才會有的答案。
設計意圖:觀看短片的設計意圖在通過創設情境,引出主題。迤邐的瑞士風景給人以美的享受,從而激起學生對美的向往。
強化文本標題,同樣是引起學生疑問,形成閱讀期待。
閱讀中:一讀 讓學生快速閱讀,對文章主旨進行初步思考。
According to the text, the author mainly talks about
A.The color of Switzerland.
B.Why is Switzerland so green?
C.? ?How to keep our environment green?
D.? ?How do Swiss keep Switzerland green?
設計意圖:旨在幫助學生獲取、概況信息,為提取基本信息做準備。關于文章主旨大意的設計是一個選擇題,提供了四個選項,難度低,但是也有迷惑性,不同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教師不用告訴學生正確答案,在接下來的閱讀中學生們將會對主題有一個共同的認識。
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對思維品質養成很必要。教師應該變“一言堂”為“眾言堂”,允許學生擁有自己的觀點和不同的看法。教師不要告訴學生答案,而要讓學生通過閱讀自己發現答案或者是糾正錯誤答案。這樣的閱讀才是啟發思維的閱讀。
二讀:通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文本,理清脈絡。
教師在黑板中央先畫一樹干,然后隨著閱讀的推進,開枝散葉。等到閱讀結束完成樹狀思維導圖。
教師帶領學生讀完標題,在樹干中央位置寫出標題:Green Switzerland,大寫關鍵詞主題詞green。然后逐段閱讀完成二級分支:讀完每段,概況段落大意,啟發學生找到每段關鍵詞greenways, green laws, green energy。隨著閱讀推進,教師帶領學生繼續完成三級、四級分支,分支下的關鍵詞和信息體現了文章的細節。
設計意圖:在閱讀中教師通過主題詞、圖像、關鍵詞和網絡結構,幫助學生把閱讀內容的主要精髓提取出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語言、內容和形式圖式來促進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并對文章內容進行有效儲存和回憶。通過這一方法,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的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三讀 通過逆向思維導圖點題
這里的思維導圖有兩個特點:一是用綠色突出Green 這個關鍵詞;二是由分支導向主干,逆向思維。
讀完整個文本后,教師帶領學生回顧全文,先從四個方面入手:green ways to deal with the waste, green environment, green laws 和green energy,梳理脈絡,理清頭緒。這四個方面的箭頭都指向中心,中心是什么呢?讓學生反推一下結果。強調是以上四個因素綜合在一起最終造就了綠色的瑞士。
設計意圖:讀后的思維導圖設計目的是在重組信息的過程中,讓學生反復研讀文本,并且調動思維能力,進行分析判斷,得到結論。
通過提問和討論深化主題:
Why is Switzerland so green?
What does "green" mean?
How do Swiss keep Switzerland green?
What can we learn from Switzerland?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開放性的討論,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批判性;通過啟發性的提問,培養了學生思維的獨創性;通過探究性提問,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回到標題,點明主旨:文本閱讀后,教師帶領學生再次認識文章標題,體會文章主旨。
According to the text, the author mainly talks about
A. The color of Switzerland.
B. What advantages can waste recycling bring to Switzerland?
C. How to keep our environment green?
D. How do Swiss keep Switzerland green?
通過文本的深入解讀,學生運用自己的思維,自然而然可以得出結論。A選項是表面現象。B選項是文本中提到的一個方面,但是不夠全面。 C選項是我們閱讀后的延伸:對我們自身環境保護的意識覺醒。D選項是該文主要要說明的問題,所以是正確的。
閱讀后:小組活動設計:
A Research on Environment Problems
World Earth Day is coming. Let's do a research on environment problems around us.
※Group members work together
※Each group does a research on one problem
※A mind map will be helpful
Let's do our best to build a better, greener future of our family, school or city.
閱讀后,教師布置學生分小組完成環境問題的調查報告,每組對一個問題進行調查和研究。學生可以從問題的現狀present situation、問題的原因causes入手,試著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ways和理由reasons,并且對未來做出展望hopes。
設計意圖:學生在這樣的小組活動中需要去觀察和調查來發現問題,然后分析問題,找出原因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們還需要好的方法來完成調查報告,比如分工合作,設計思維導圖。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僅是學習語言本身,還運用了思維能力,進行分類和分析,其思維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最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閱讀,提升思維品質素養:
1.泛讀文本,理清文章基本脈絡。2.精讀文本,確立核心概念,關鍵詞找到文章表達的重點內容。3.再讀文本,分類、整理、歸納、完善思維導圖。4.結合思維導圖,整體把握文本。
在初讀階段,利用思維導圖初步找到文本中心主干即核心話題;在讀中階段,充分調動學生思維,通過分類、整理、歸納來認識篇章結構并且找到關鍵詞;在讀后階段,通過思維導圖鞏固學生的內容、語言和形式圖式。通過主題詞、圖像、關鍵詞和網絡結構,幫助學生把閱讀內容的主要精髓提取出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語言、內容和形式圖式來促進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并對文章內容進行有效儲存和回憶。
總之,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通過各種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核心素養,促進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培養積極主動、有思想、有個性的閱讀者。
參考文獻:
[1]東尼·博贊.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章萍,南大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