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 董 莉 朱卓珍 吳賢秋
江西省萍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重癥醫學科,江西萍鄉 337000
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臨床上可表現為呼吸困難、急性肺水腫、缺氧缺血等癥狀,如不及時治療,嚴重者可對患者心肌細胞造成損傷,導致心肌收縮力有所降低,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上通過心電圖檢查等方式可進行病情診斷,并主要通過擴血管、利尿、機械通氣等常規方式進行治療,其中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是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治療方式,其可增加有效通氣量,改善換氣功能,但部分患者治療后可出現低氧血癥等不良反應,進而治療效果易受到影響[2]。通過對影響無創機械通氣失敗的因素進行總結分析可給予針對性治療及干預,進而有效改善患者預后。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無創機械通氣失敗的相關影響因素。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萍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收治的90 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根據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治療良好組(47 例)和治療失敗組(43 例)。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此研究。
納入標準:①符合參照《中國急性心力衰竭急診臨床實踐指南(2017)》[3]中相關診斷標準者;②既往未接受過無創呼吸機治療的患者;③患者及家屬均對此次研究知情并簽定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血流動力學不穩定者;②合并嚴重腦血管疾病及惡性腫瘤者;③所提供的臨床資料缺乏完整性及準確性者等。
對所有患者均進行無創正壓呼吸機(濟南安正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飛利浦V60)治療,保證面罩與面部貼合保持吸氧,呼吸頻率12~18 次/min,初始呼氣末正壓2~4 cmH2O(1 cmH2O=0.098 kPa);初始壓力為6~8 cmH2O,連接呼吸機進行通氣治療。均于兩組患者經無創正壓呼吸機治療2 h 后進行評估,將發紺消失,心悸、氣促及呼吸困難顯著緩解,生命體征均恢復正常,且肺部啰音減少,氧分壓>60 mmHg(1 mmHg=0.133 kPa)的患者納入治療良好組,其余患者均納入治療失敗組。
①對兩組臨床資料進行單因素分析,包括面罩漏氣情況、面部壓迫性損傷情況、腹脹、使用方法是否正確,代謝性并發癥發生情況、治療前pH 值、中性粒細胞占白細胞百分比等。其中pH 值的檢測:于治療前采集患者3 ml 股動脈血,使用血氣分析儀檢測;中性粒細胞占白細胞百分比檢測:于治療前使用罕式平衡液制取細胞懸液并使用相應的試劑盒檢測。②將單因素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進行賦值,采用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 回歸分析篩選危險因素。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面罩漏氣、面部壓迫性損傷情況、腹脹、使用方法不當、代謝性并發癥發生、治療前pH 值、中性粒細胞占白細胞百分比為影響無創機械通氣失敗的相關因素(P<0.05)(表1)。

表1 無創機械通氣失敗的單因素分析[n(%)]
以無創機械通氣失敗為因變量,將單因素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進行賦值(表2),納入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 回歸模型。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面罩漏氣、面部壓迫性損傷、腹脹、使用方法不當、代謝性并發癥發生均為無創機械通氣失敗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表3)。

表2 賦值量表

表3 無創機械通氣失敗的多因素分析
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種急性左心功能降低的臨床綜合征,是指心肌收縮力降低心臟負荷增加而導致的心排血量明顯下降,進而導致肺部循環壓力上升。早期可通過無創呼吸機的循環通氣支持進行針對性治療[4-6]。分析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無創機械通氣失敗的相關影響因素對其早期治療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7]。
本研究中,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面罩漏氣、面部壓迫性損傷情況、腹脹、使用方法不當、代謝性并發癥發生、治療前PH 值、中性粒細胞占白細胞百分比為影響無創機械通氣失敗的相關因素(P<0.05)。提示面罩的正確使用對無創呼吸機治療急性左心衰竭起重要作用,面罩漏氣可造成壓力無法達到預定壓力標準,且可引發患者眼部刺激不適等多種并發癥,進而降低治療效果[8-9]。患者由于長期佩戴面罩,面部及鼻梁部分的肌肉層易受損,進而可出現面部壓迫性損傷,進而造成局部組織循環障礙性缺血缺氧,易影響無創機械通氣的效果[10-11]。在進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需根據患者對呼吸機的使用有所適應,相關人員可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為其講解疾病相關知識,發生、發展及預后等,為患者示范并講解面罩的基本結構、佩戴方法及相關注意事項,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等心理情緒,增加治療信心,提高其配合程度,同時根據患者的體征變化適當調整呼吸機的相關參數,使其有規律地放松呼吸,提高其適應能力,進而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腹脹可對患者的膈肌和胸肌造成壓迫,使其心率加快,進而呼吸困難加重,另可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造成影響,進而降低治療效果[12-13]。相關人員可協助患者保持坐位、半臥位等姿勢,避免因呼吸道狹窄而影響患者正常通氣,改善膈肌運動與氣體交換,保持氣道通暢。血清炎癥因子可通過與中性粒細胞的吸引作用與其結合進而產生大量彈性蛋白酶,可對患者的組織功能造成損傷[14-15]。本研究中,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面罩漏氣、面部壓迫性損傷、腹脹、使用方法不當、代謝性并發癥發生均為無創機械通氣失敗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臨床上在治療過程中指定專人負責,根據患者病情調整相關參數并檢查機器連接是否正常通暢,確保其能夠正常工作。對患者進行嚴密的監護,并及時記錄其神志、心率、血壓等變化情況,觀察患者病情有無變化或呼吸窘迫、呼吸衰竭等,可協助患者變換體位,選擇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類的食物,并控制相關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避免二氧化碳的潴留[16-17]。
綜上所述,面罩漏氣、面部壓迫性損傷、腹脹、使用方法不當、發生代謝性并發癥均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無創機械通氣失敗的獨立影響因素,臨床需注意對其影響因素進行早期風險評估與防治,進而提高無創呼吸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