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峰 朱 娟 陳 穎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福建省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福建福州 350014
化療后惡心嘔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是化療患者最嚴重、最痛苦、最令人焦慮、恐懼的副作用之一,在缺乏有效干預下發生率高達90%[1]。CINV 導致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營養不良、社交生活減少和中止化療,甚至會造成脫水、電解質紊亂和死亡等嚴重后果。減少和控制CINV 可顯著改善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總體生存率[2]。因此,尋找提高患者化療依從性、最大限度地減少化療副作用的方法非常必要。芳香療法是指從天然植物香料或提取的芳香精油通過香薰吸入、按摩、沐浴等方式平衡、協調和促進身心健康的一種輔助治療方法[3]。芳香療法是傳統醫學體系的組成部分,在亞洲已經有悠久的歷史,并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接受。先前研究顯示,芳香療法具有改善全身麻醉術后患者惡心嘔吐的良好效果[4]。本研究旨在探討芳香療法對預防腫瘤患者化療后心理痛苦和惡心嘔吐的影響。
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福建省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收治的120 例化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60 例)和對照組(60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化療前血紅蛋白、化療前血清白蛋白、腫瘤部位、是否手術、合用靶向藥物和病理分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福建省腫瘤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參與研究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病理明確為惡性腫瘤;②采用兩藥及以上的化療方案;③患者配合良好,可完成各項調查問卷表。排除標準:①既往合并慢性呼吸道疾??;②放療、腫瘤壓迫等原因引起嗅覺喪失;③對精油過敏;④合并焦慮、抑郁等情感障礙。

表1 兩組患者一般人口學資料比較(例)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入院宣教:將化療的必要性、不良反應告知患者,爭取其配合并減少恐慌心理。②飲食指導:囑低鹽低脂清淡飲食,鼓勵攝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③生活指導:培養良好的作息時間,鼓勵患者參加社會活動,勞逸結合,戒煙限酒。④止吐用藥:遵醫囑予以鹽酸托烷司瓊注射液(浙江震元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H20160841)、地塞米松(鄭州卓峰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091B7)和阿瑞匹坦(默克東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50379)的三藥聯合預防性止吐用藥。
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予以芳香療法,選取生姜精油和薰衣草精油按照1∶1 比例配置成復方精油,在化療前1 h、晚上臨睡前1 h 將復方精油滴6 滴(約0.5 ml)滴在脫脂棉上,放置距鼻孔約30 cm 的枕邊,患者閉眼深呼吸,保持放松,每次嗅吸2 h。從化療前1 d 開始進行芳香療法,直至化療后第5 天。
CINV 有兩個高峰,第1 個高峰為化療后1~2 h,第2 個高峰為48~72 h[5]。根據其發生的時間進行分類,出現在化療開始后的24 h 稱為“急性期”,從24 h~5 d 的時間稱為“延遲期”。因此,本研究選擇在化療前1 d 及化療后第1、3、5 天評估患者的心理痛苦、惡心嘔吐程度,具體如下。①采用心理痛苦溫度計(distress thermometer,DT)評估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該量表為單項條目自評工具,使用標有0~10 共11 個刻度的標尺,0 分為無痛苦,10 分為極度痛苦,得分越高表示心理越痛苦。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將“顯著心理痛苦”定義為DT≥4 分[6]。②采用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常見不良反應評價標準(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s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NCICTCAE)4.0 版評估患者的惡心嘔吐[7]。惡心程度評級中,無惡心為0 級;食欲不振,不伴進食習慣改變為1級;經口攝食減少,但不伴明顯的體重下降、脫水或營養不良為2 級;經口攝入能量和液體量不足,需要鼻飼,全腸外營養為3 級;危及生命為4 級;死亡為5 級。嘔吐分級中,24 h 無嘔吐為0 級;24 h 內嘔吐1 次,不需要進行干預為1 級;24 h 內嘔吐2~5 次,需靜脈補液為2級;24 h 內嘔吐6 次,需要全胃腸外營養或住院治療為3 級;危及生命為4 級;死亡為5 級。
采用SPSS 24.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或百分率(%)描述,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進行描述,采用t 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化療前的DT 評分、惡心嘔吐評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化療后第1、3、5 天,兩組患者的DT 評分、惡心嘔吐評級均高于本組化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現4、5 級惡心嘔吐,研究組化療后第1、3、5 天的DT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化療后第1、3、5 天的惡心嘔吐評級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4)。
表2 兩組化療前后DT 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化療前后DT 評分的比較(分,±s)
注 與本組化療前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化療前 化療第1 天 化療第3 天 化療第5 天研究組對照組t 值P 值60 60 3.05±0.29 3.18±0.32 0.537 0.592 3.98±0.27a 5.07±0.20a 2,819 0.006 3.62±0.25a 4.58±0.21a 2.618 0.010 3.48±0.25a 4.33±0.22a 2.298 0.023

表3 兩組化療前后惡心程度評級的比較(例)

表4 兩組化療前后嘔吐程度評級的比較(例)
2016年,全球癌癥發病人數高達1720 萬例,其中死亡病例為890 萬例[8]。化療是腫瘤治療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夠控制腫瘤生長、消滅微小病灶,從而延長患者的生存期。然而,化療無差別地抑制細胞生長、分裂,對正常細胞特別是快速分裂細胞具有殺傷作用。因此,常伴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應、周圍神經炎、口腔黏膜炎等不良反應。惡心嘔吐是化療最常見不良反應,惡心是患者的主觀癥狀,嘔吐是客觀、可測量的副作用,其損害患者的身體功能狀態、營養狀態和生活質量[9]。止吐藥物可能具有預防和改善CINV 的作用。然而,即使聯合使用強力的止吐藥物,40%~70%的癌癥患者仍出現惡心嘔吐,且這些藥物價格昂貴,伴隨多種副作用(如低血壓、腹瀉、疲勞和頭痛)[10]。本研究中,化療后第1、3、5 天,兩組患者的心理痛苦、惡心嘔吐均高于本組化療前,提示即使使用止吐藥,化療后患者仍出現惡心嘔吐,并增加心理痛苦。因此,越來越多的學者提出對CINV 應該采用藥物與非藥物相結合的方式。
補充和替代醫療是指獨立于現代西醫之外的傳統醫學、民間醫療的統稱,具有輔助而非取代西藥的作用。芳香療法是補充和替代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越來越受到重視[11]。Saneei 等[12]的研究顯示,吸入生姜精油可以減輕乳腺癌患者化療后的惡心嘔吐。Zorba 等[13]證實,通過吸入或按摩的方式進行芳香療法均可降低化療患者的惡心嘔吐程度。本研究中,化療后第1、3、5 天,研究組的心理痛苦、惡心嘔吐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吸入生姜精油和薰衣草精油均可減少化療后急性和延遲性惡心嘔吐。傳統醫學中,生姜用于治療胃腸道疾病已有數百年歷史。生姜根莖含有多種具有生物學活性的化合物,特別是姜酚、姜黃素類化合物。乙酰膽堿和組胺是參與惡心嘔吐的主要神經遞質,姜酚是5-HT3、P 物質和乙酰膽堿受體拮抗劑,能夠促使回腸收縮;姜黃素通過調節細胞氧化還原信號促進胃腸蠕動和排空;化療促使胃腸道釋放多種炎癥因子(環氧合酶-2、白細胞介素-6 和核因子-κB),加劇胃腸道組織的損傷,形成黏膜炎。生姜精油能夠抑制炎癥因子的釋放,起到保護胃腸黏膜的作用,從而減少消化道的不良癥狀[14]。
心理痛苦(distress)是由包括心理(認知、行為、情感)、軀體、社會和(或)精神等多種原因造成的不愉快體驗,這些體驗可能會影響患者應對軀體癥狀和治療疾病的效果。心理痛苦表現為普通的脆弱、悲傷和害怕,甚至出現患者致殘或失能的問題(如抑郁、焦慮、恐慌、社交孤立、精神危機等),其已被列為第6 大生命體征[15]。腫瘤本身癥狀、治療的不良反應、對腫瘤的恐懼及擔憂使得惡性腫瘤患者的心理痛苦發生率高達30%~40%[16]。本研究中,芳香療法可以減輕患者化療后的心理痛苦。薰衣草是薄荷家族的一員,含有乙酸芳樟酯、芳樟醇和石竹烯。薰衣草精油進入鼻腔后,刺激鼻上皮的嗅覺區,促進機體-氨基丁酸的分泌,調控平衡自主神經系統,具有與苯二氮卓類藥物相似的麻醉和鎮靜作用,從而產生鎮定、放松、愉悅的感受[17-18]。生姜精油具有止吐作用,能夠使患者獲得良好的休息;薰衣草精油具有鎮靜催眠作用,可以改善睡眠,減少焦慮的發生。本研究將生姜精油與薰衣草精油相結合,共同減輕患者的心理痛苦。
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樣本量小,且為單中心研究,容易發生選擇偏倚;并未長期追蹤患者,無法評價芳香療法的遠期效果。未來將與多中心合作,增加研究對象的例數,繼續隨訪患者,評估芳香療法的遠期療效。
綜上所述,芳香療法具有安全、經濟、非藥物、非侵入性,起效快的特點,是護理干預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止吐藥物相結合,可以減輕惡心嘔吐,降低心理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