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祺
遼寧省健康產業集團鐵煤總醫院循環內三科,遼寧鐵嶺 112700
心臟病有先天性與后天性兩種分型,而當前臨床中大部分患者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等后天性心臟病。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因冠狀動脈缺氧而引起的常見心臟病,雖然我國的心臟病發病率比歐美等國家更低,但是近年來隨著人們工作生活壓力的增加,吸煙酗酒、暴飲暴食等不良生活習慣的養成,情緒過度激動、憤怒、焦慮等異常情緒的影響,老年人口數量的逐漸增多,我國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率也出現了逐漸上升的趨勢[1]。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其發病后將出現心悸、胸痛、呼吸抑制及水腫等臨床癥狀,臨床中通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但是臨床實踐發現,在治療周期中采用不同的藥物,其取得的臨床療效也會存在差異?;诖?,本研究展開探究,重點分析氯吡格雷與替格瑞洛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和對患者心功能的影響。
選取遼寧省健康產業集團鐵煤總醫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 例。觀察組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齡62~77 歲,平均(68.72±3.21)歲;病程1~15年,平均(6.51±3.21)年。對照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齡64~78歲,平均(69.05±3.56)歲;病程1~14年,平均(6.39±3.18)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者在入院時臨床病情癥狀符合《急性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中的診斷標準[2-3];②患者臨床表現有肢端發紺、胸痛伴胸悶、心悸、心源性胸痛、心律失常、上腹部疼痛、心臟左室舒張功能減退、胸痛、胸悶氣短、心肌壞死廣泛、胸骨后疼痛等癥狀;③神經以及語言功能正常。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肝功能障礙的患者;②有長期酗酒的生活習慣或有藥物濫用史的患者;③存在顱內出血病史的患者;④對本研究藥物存在過敏、禁忌證的患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兩組患者同時在治療期間接受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21,生產批號:20181023,規格:50 mg×100 片)口服治療,1 次/d,100 mg/次;瑞舒伐他汀鈣(南京正大天晴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670,生產批號:20180919,規格:5 mg×28 片)口服治療,1 次/d,100 mg/次等常規用藥治療,并根據治療期間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酌情給予曲美他嗪、美托洛爾緩釋片以及胰島素等藥物用藥治療。
對照組接受氯吡格雷治療。給予患者氯吡格雷[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80029,生產批號:20181015,規格:75 mg×14 片]口服用藥,1 次/d,75 mg/次。
觀察組接受替格瑞洛治療。給予患者替格瑞洛(AstraZeneca AB,國藥準字J20171077,生產批號:2018102321,規格:90 mg×14 片)口服用藥,2 次/d,90 mg/次。
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均為3 個月。
①比較不同治療方法實施后患者的血小板計數、血小板聚集率、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最大聚集時間以及ADP 最大聚集率。②比較不同治療方法實施前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標變化情況,心功能分級參考紐約心臟病協會(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標準劃分[4],心功能Ⅰ級,即正常的心功能;心功能Ⅱ級,即輕微的心功能不全,假如在做體力活動時,能輕微感覺到癥狀;心功能Ⅲ級是較明顯的心功能不全癥狀,活動時活動耐量會明顯受限制[5]。③比較不同治療方法實施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6]。主要并發癥包括支架內血栓、心絞痛、呼吸困難等,并發癥總發生率=(支架內血栓+心絞痛+呼吸困難)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及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小板計數、血小板聚集率、ADP 最大聚集時間以及ADP 最大聚集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小板計數、血小板聚集率低于治療前,ADP 最大聚集時間長于治療前,ADP 最大聚集率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血小板計數、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對照組,ADP 最大聚集時間長于對照組,ADP 最大聚集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小板計數、血小板聚集率、ADP 最大聚集時間及ADP 最大聚集率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小板計數、血小板聚集率、ADP 最大聚集時間及ADP 最大聚集率的比較(±s)
組別 血小板計數(×109/L)血小板聚集率(%)ADP 最大聚集時間(s)ADP 最大聚集率(%)觀察組(n=40)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對照組(n=40)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278.11±88.14 125.62±59.13 9.087 0.001 67.75±7.66 35.14±3.51 24.477 0.001 43.34±11.12 156.31±74.41 9.497 0.001 21.15±5.15 152.31±57.63 14.337 0.001 t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P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t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P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278.31±88.11 192.45±84.65 4.445 0.001 0.011 0.991 4.093 0.001 67.71±7.67 42.45±7.42 14.970 0.001 0.022 0.981 5.632 0.001 43.31±11.11 68.14±54.53 2.822 0.006 0.012 0.990 6.045 0.001 21.11±5.17 40.34±10.31 10.545 0.001 0.035 0.972 12.096 0.001
治療前,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心功能均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的心功能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變化情況的比較[n(%)]
觀察組治療期內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的比較[n(%)]
心臟與機體血管、神經、體液組織關系密切,共同構成集體的循環系統,因此心臟類疾病也可稱為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根治難度較高,病情也容易反復,誘發其他相關并發癥的概率較高[7]。急性心肌梗死一般由持續性、急性缺氧導致,發病后患者將出現胸悶、嘔吐、胸痛等癥狀,病情較為急重時甚至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因此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搶救措施的設計十分重要[8]。
當前臨床主要通過急診PCI 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治療。PCI 技術能夠幫助患者疏通冠狀動脈腔,對其狹窄、閉塞狀態進行改善,促進心肌血流灌注量的增加[9-10]。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中能夠對血小板受體與ADP 結合的過程進行選擇性抑制,進而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但是在氯吡格雷的應用過程中通過肝臟的吸收作用,激活機體代謝,因此其作用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因素,對于肝臟、腎臟功能損傷的患者而言,該治療方案不適用[11-13];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中能夠直接作用于P2Y12 ADP,以抑制ADP 介導的血小板聚集與活化,其在作用機制上與氯吡格雷的區別在于,替格瑞洛的作用具有可逆性,無需被肝臟吸收激活即可起效,并且作用周期較短,在停藥后患者的身體功能也可恢復,治療效果安全且迅速[14-1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血小板計數、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對照組,而ADP 最大聚集時間長于對照組,ADP 最大聚集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心功能均優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的心功能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期內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替格瑞洛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更為明顯,適合在大部分患者中使用,但是在臨床實踐當中,還是要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作為考量的重點,選取適合患者的藥物。在未來的臨床研究和研發中,將會更加考慮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找尋更適合患者的藥物和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相較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更佳,能夠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性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