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丹 張玉揚 孫秀云
1.遼寧省健康產業集團撫礦總醫院婦科一病房,遼寧撫順 113008;2.遼寧省健康產業集團撫礦總醫院腫瘤內科二病房,遼寧撫順 113008
盆底功能障礙指的是盆底支持組織功能缺陷導 致患者盆腔器官位置、功能發生異常變化,常見癥狀如盆腔器官脫垂、壓力性尿失禁[1]。近年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調整,盆底功能障礙發病率有所升高,成為中老年女性常見疾病,嚴重威脅女性健康[2]。目前對于盆底功能障礙的臨床治療,手術是主流方案,但女性盆底解剖結構包含肌肉、韌帶、結締組織及神經等,較為復雜,傳統手術方案雖然可一定程度改善癥狀,但對機體造成的創傷較大,術后恢復效果差[3]。盆底重建術可通過置入網片恢復脫垂的陰道及盆腔臟器原有的解剖結構,網片可有效重建盆腔,對盆腔進行全面修補[4]。與傳統術式相比較,盆底重建術無需切除子宮,極大程度減輕手術創傷[5]。本研究以88 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患者為觀察對象,就盆底重建術治療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療效作具體分析。
選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遼寧省健康產業集團撫礦總醫院收治的88 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4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0~65 歲,平均(53.32±2.11)歲;未絕經28 例,絕經16 例;孕次1~6次,平均(3.50±0.32)次;產次1~5 次,平均(3.10±0.38)次;試驗組患者,年齡41~64 歲,平均(53.30±2.13)歲;未絕經27 例,絕經17 例;孕次1~7 次,平均(3.56±0.35)次;產次1~6 次,平均(3.13±0.39)次。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參與研究者均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①符合《盆腔器官脫垂的中國診治指南》中相關標準[6];②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宮頸潰瘍;②合并子宮及附件病變;③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礙。
對照組實施傳統陰式手術:患者行膀胱截石位,實施腰硬聯合麻醉,經陰道行子宮全切術,荷包縫合法縫合膀胱筋膜,切除部分陰道黏膜,縮小膨出部位,縫合肛提肌及部分陰道黏膜,留置導尿管,術后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療。試驗組實施盆底重建術治療:選用Avaulta 前盆底修復系統(深圳市科瑞康實業有限公司,型號:AMl000B),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全麻,牽出宮頸,沿宮頸前唇弧形切開陰道黏膜,長度4 cm,縱行切開至尿道口下方,分離膀胱陰道間隙至恥骨降支后緣,切開膀胱宮頸韌帶,膀胱上推1 cm,根據陰道松弛度與陰道前壁面積修剪網片,保留對稱2 根吊帶,弧形穿刺針穿過前盆腔恥骨宮頸韌帶由體表穿刺口穿出,引出吊帶,膀胱陰道之間延展,網片前端于膀胱淺筋膜固定,后端于膀胱宮頸韌帶固定,膀胱陰道間無張力縫合,置入導尿管,凡士林紗布填塞陰道,術后抗生素抗感染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基本情況、手術前后盆底肌電值、并發癥總發生率及盆底功能。
①手術基本情況包含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留置尿管時間、住院時間。②盆底肌電值采用生物反饋盆底肌肉訓練治療儀進行檢測。③并發癥包含陰道緊縮感、膀胱損傷、尿路感染。④盆底功能采用盆底功能障礙問卷(pelvi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量表評估,總分0~80 分,得分高,盆底功能障礙越重[7]。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留置尿管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基本情況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基本情況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ml)手術時間(min)留置尿管時間(d)住院時間(d)試驗組對照組t 值P 值44 44 185.50±46.65 235.81±46.09 5.089<0.001 101.12±10.24 119.85±10.47 8.483<0.001 2.10±0.38 3.65±0.73 12.493<0.001 5.46±1.20 7.43±1.26 7.510<0.001
兩組患者術前盆底肌電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個月,兩組患者盆底肌電值高于本組治療前,且試驗組的盆底肌電值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盆底肌電值的比較(μV,±s)

表2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盆底肌電值的比較(μV,±s)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1 個月 t 值 P 值試驗組對照組t 值P 值44 44 20.04±4.36 20.02±4.31 0.022 0.983 28.88±4.35 22.22±4.39 7.148<0.001 9.521 2.372<0.001 0.020
試驗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的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PFDI-20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 個月,兩組患者PFDI-20 評分低于本組治療前,且試驗組的PFDI-20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盆底功能的比較(分,±s)

表4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盆底功能的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3 個月 t 值 P 值試驗組對照組t 值P 值44 44 67.04±6.53 67.19±6.34 0.109 0.913 13.33±6.38 28.79±6.55 11.215<0.001 39.025 27.942<0.001<0.001
盆底功能障礙主要為陰道前壁膨出或脫垂,多數為盆腔臟器脫垂,中老年女性為高發群體。高危因素包含高體質量兒、會陰切開、長期便秘等,該疾病的發生給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8]。必須及時采取治療,否則將導致盆腔功能及結構異常,出現器官脫垂、壓力性尿失禁等癥狀。以往臨床多選擇陰式手術,通過切除子宮、陰道前后壁修補等一系列方法,改善脫垂癥狀,可取得一定療效,但術后恢復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可能損害盆底正常解剖結構及功能,術后伴隨多種并發癥,需選取更加合理有效的手術方式。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留置尿管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與傳統術式相比較,盆底重建術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及術后恢復時間,減少并發癥總發生率。與漆小霞[9]研究結果相一致。傳統術式可能造成生殖器官扭曲及解剖結構移位,從而引發不同程度的并發癥,盆底重建術可有效避免此類不足,通過手術操作加固子宮主韌帶、膀胱-宮頸韌帶等盆腔器官,緩解因陰道前壁產生壓力引起的膨出,保留子宮完整性及周圍宮頸環的完整性,對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可減輕手術操作對患者造成的心理及生理創傷[10]。本研究采用的Avaulta 前盆底修復系統是一種聚丙烯網片,具有不可吸收性,可加強支持結構,可發揮易拉伸、生物可溶性及生物惰性等優勢,從而有效減輕炎癥反應及過敏反應[11]。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的術前盆底肌電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術后1 個月盆底肌電值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術前的PFDI-20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術后3 個月PFDI-20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王文琛等[12]研究結果相一致。相關文獻指出,盆底肌電水平對于盆底肌功能具有良好的評估價值,盆底肌電水平升高,提示患者盆底肌功能改善[13]。盆底重建術通過植入組織修補片達到恢復盆腔解剖結構的效果,修補片的應用可增強盆筋膜腱弓,達到全面修補盆底的作用[14]。同時根據陰道松弛度與陰道前壁面積修剪網片,選取兩根固定帶由盆底筋膜腱弓、閉孔肌托起并固定后開展手術操作,可有效減少穿刺次數,防止固定帶絞索,為無張力懸吊術的開展預留充足的穿刺空間[15]。
綜上所述,盆底重建術治療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療效顯著,可進一步改善術后盆底功能,且并發癥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