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苗苗
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遼寧大連 116000
急性胸痛是一種急癥,具有突發性特殊,若病情嚴重,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導致胸痛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外傷、氣胸、心絞痛等均可導致胸痛的發生[1]。急性胸痛具有發病突然、病情變化快等特點,若治療不及時,致殘率、致死率均較高。因此,需要盡早識別導致患者急性胸痛的原因,并開展積極、有效的治療,從而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預后[2]。急診預檢分診是指根據患者的主訴,結合患者的癥狀、體征進行初步診斷,并根據患者的病情緩解,安排救治程序,旨在讓患者可以快速達到救治的目的[3]。優化急診預檢分診流程,可提高患者病情判斷的準確性,減少誤診發生,可提高工作效率。為探究優化急診預檢分診流程用于急性胸痛患者中的效果,現對94 例急性胸痛患者進行分析。
選取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47 例急性胸痛患者為對照組,選取2020年3月至8月收治的47 例急性胸痛患者為研究組。對照組中,男28 例,女19 例;年齡21~80 歲,平均(48.68±6.17)歲;病程6~21 h,平均(14.68±2.74)h;疼痛程度:輕度17 例,中度22 例,重度8 例。研究組中,男30 例,女17 例;年齡22~84 歲,平均(48.71±6.15)歲;病程7~22 h,平均(14.72±2.71)h;疼痛程度:輕度20 例,中度21 例,重度6 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疾病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參與本研究的護理人員共10 名,其中女8 名,男2 名;文化程度:大專2 名,本科及以上8 名。納入標準:①年齡≥21 歲;②發病后24 h 內就診;③以胸痛為主要癥狀,且為急性發作。排除標準:①溝通障礙患者;②合并惡性腫瘤患者;③特殊女性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4]。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對照組患者主要憑經驗分診,即分診人員通過詢問患者病史、臨床體征、癥狀、對患者病情程度、疾病類型進行評估,并進行分診預見。
研究組患者實施優化急診預檢分診流程,即通過傾聽患者主訴、觀察患者病情、評估患者綜合情況最后根據評估結果按照專科分診治療,具體如下。
1.2.1 成立分診小組 為保證護理人員分診的準確性、有效性,在實施優化急診預檢分診前,對小組人員進行統一的培訓,直到所有人員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進入分診工作,在培訓期間,采取的培訓方式包括觀看視頻、小組討論、專人授課等等。
1.2.2 急診預檢分診流程 對于院外患者,在接到患者急診電話后,需要在2 min 內完成出診任務,并快速與現場人員取得聯系,掌握患者的病情,便于對患者盡快進行評估,到達現場后需要盡快進行緊急處理,包括吸氧、輸液等,并即可送至醫院救治;對于入院接待的患者,需要由專人維護患者秩序,并為患者提供診治地點,穩定患者、患者家屬情緒。具體實施方法如下。①主訴:在接待患者時,要熱情,準確記錄患者主訴內容,并誘導患者、患者家屬詳細傾訴患者的癥狀、原因、持續時間等,掌握患者既往病史,便于準確判斷病情程度;②觀察:通過聽、看、查等多種方式,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并觀察患者的面色、神志等,傾聽患者呼吸情況,探查患者體溫及血管充盈程度,掌握患者的疼痛部位、程度等,對患者機體情況有基礎的認知;③評估:結合患者的主訴及觀察結果,對患者的病情有基礎的評估,并作出初步的判斷,時間在2~3 min內;④分診安排:根據綜合評估的結果,對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進行判斷,對于存在生命危險的患者,需要開通綠色通道,并制定緊急的救治方案,例如監測患者心電變化、開放靜脈通道、做好鎮痛等;對于無生命危險的患者,可以進行進一步的觀察,并安排其等待就診,在等待期間,需要持續監測患者情況,防止病情發生新的變化。
①分診時間:從分診人員接到患者至患者完成相關檢查的時間。②急救時間:從患者進入救治室至救治完成的時間。③評估患者滿意度,應用自制量表(百分制)進行調查評估,Cronbach′s α 為0.82,根據評分分為3 個等級,>90 分為十分滿意,60~90 分為尚可,<60 分為不滿意,滿意度=(十分滿意+尚可)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6.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的比較[n(%)]
研究組的分診評估時間及急救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分診評估時間及急救時間的比較(min,±s)

表2 兩組患者分診評估時間及急救時間的比較(min,±s)
組別 例數 分診評估時間 急救時間對照組研究組t 值P 值47 47 3.26±1.01 1.86±0.22 9.285<0.001 27.62±6.11 24.39±5.46 2.702 0.008
急診科是醫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急診科患者多具有病情嚴重、病情進展快的特點,因此,對于病情嚴重者盡快送至就診救治對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5-6]。急診預檢分診是判斷患者病情的基礎,能否快速對患者病情進行有效診斷、快速鑒別,降低漏診、誤診發生,對患者贏得救治時間,挽救患者生命祈禱不容忽視的作用[7-8]。因此,選取科學、有效、快速的急診預檢分診方法,對其進行優化極為關鍵。
以往臨床多以接診者的臨床經驗對患者進行分診,無明確的分診標準、分診工具,導致該方法漏診、誤診率高,造成很多非急診患者被誤診為需要急診就診,進而浪費了急診醫療資源,影響患者病情的診斷及救治[9-10]。急診預檢分診流程,可在短時間內對患者完成評估,讓病情嚴重者能在最短時間內接受有效治療,從而提高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11-12]。相關研究指出,對急診預檢分診流程進行優化,可以將患者病情程度作為依據,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優先其就診,病情次之者,可安排其在特定區域等候就診,便于可以第一時間讓病情危重患者接受救治,為其贏得更多的救治時間,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13-15]。呂君等[16]研究中以150 例急性胸痛患者為對象,結果顯示,應用優化急診分診患者,其分診評估及停留時間、急救時間均明顯短于傳統急診服務模式,表明對傳統急診模式予以優化,可以提高急診效率,提高患者治療康復效益,推廣應用價值高。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分診評估時間及急救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與上述報道具有一致性,再次證實了優化急診預檢分診流程的開展的有效性。馮雪連等[17]研究指出,相比傳統急診預檢分診,優化就診預檢分診,可以縮短患者分診掛號時間,患者滿意度高,利于提升分診有效率,成效顯著。吳明[18]對158 例患者為對象,79 例開展傳統預檢分診流程為對照組,79 例開展優化預檢分診流程為研究組,結果顯示,研究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分診準確率、分診及時率方面,研究組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優化預檢分診流程的開展,可以提高分診效果,患者對其滿意度高。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滿意度為95.74%,高于對照組的80.85%(P<0.05),與上述報道一致性高,再次表明對于優化急診預檢分診流程的開展,大部分患者對其認可度高。
分析其原因,優化急診預檢分診,可以讓護理更有根據,能有效避免護理人員的盲目性,從而提高了分診的準確性,縮短了分診時間、急救時間,可讓病情嚴重者能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救治,這一結果說明優化預檢分診用于急性胸痛患者中,具有高效性的特點,可縮短分診及急救時間,而時間對嚴重疾病患者就是其生命,為患者贏得寶貴時間讓患者生命多了一分希望,因此,縮短時間,對提高救治率起到重要意義,可見,優化急診預檢分診的高效性。對于急性胸痛患者,應用優化急診預檢分診,可以根據患者實際病情程度,對其診室進行合理分配,從而能避免患者排長隊,可減輕患者排隊的急躁,利于改進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本次研究受到時間限制,樣本量限制等,未直接對患者按照紅區、黃區、綠區及瀕危患者Ⅰ類、危重患者Ⅱ類、急診患者Ⅲ類、非急診患者Ⅳ(簡稱三區四類)進行劃分,建議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按照上述分類方法對患者進行分診,對優化急診預檢分診的有效性、科學性、預見性等再次探析,旨在為臨床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綜上所述,在急性胸痛患者救治中,實施優化急診預檢分診流程,可縮短評估、急救時間,患者滿意度高,可以廣泛用于臨床分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