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要:在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中,老師不能只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還要重視歷史核心素養對學生的影響,并采取實際教學行動來強化學生對歷史核心素養的掌握情況。高中歷史核心素養能夠促使學生形成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求實思維,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為了提高歷史核心素養的教學效率,老師需要使教學方法具有趣味性和靈活性,讓學生在靈活的教學方式下掌握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從而實現高中歷史的高質量教學。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歷史;教學方法
本文主要探究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教學方法,文章先對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展開系統論述,再指出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教學意義,最后根據實際教學經驗探討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一些方法。
1? ?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
站在教學的角度來說,老師要多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多思考所要實現的教學目標,只有目標正確,教學才有意義。對于高中歷史這一學科,教學目標不要局限在升學考試上,而要具備發散性的教學眼光,老師要站在立德樹人的角度教授這一學科,要意識到歷史學科所能夠給學生帶來的幫助。實際上,高中歷史教學不是簡單地告訴學生以前發生了什么,老師還要培養學生一些必要的歷史核心素養。歷史核心素養對學生的幫助才是最大的。一般來說,高中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歷史解釋、歷史理解、時空觀念以及史料實證這五個方面,接下來將對這些核心素養的內容進行系統性論述,以方便讀者深入了解歷史核心素養的教學意義。
1.1唯物史觀——掌握歷史發展基本規律
唯物史觀是揭示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歷史觀和方法論,通過這一核心素養的教學工作,學生們能夠較為清晰地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對于歷史的走向會形成屬于自己基本正確的看法。在這個核心素養的影響下,學生會站在一定高度來看待歷史的演進問題,學生對于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歷史走向會有清醒的認識,對于一些歷史發展拐點也會有清晰的認識,甚至能夠清晰地認識到未來人類社會的基本走向。當學生掌握了唯物史觀這一核心素養之后,會用發展的眼光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今后做出各種選擇的時候會更有信心。唯物史觀對于學生的思想具有沖擊性,學生會因此而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思維體系,會變得更加有個性、有想法。
1.2歷史解釋——辨別歷史事件的主要依據
對于各類歷史事件,其真實性以及對社會的影響不能單純靠我們自己的思想體系去評判,我們需要根據史實資料來做出判斷,這種根據史實資料來判斷歷史事件的素養就叫做歷史解釋。一般來說,我們對于歷史上的事件以及人物的認識主要是基于一些史實資料,比如說《左傳》《史記》《資治通鑒》《四庫全書》等史實資料。當我們面對一些史書沒有記錄的事件時,不能盲目做出判斷,更不能依據野史來形成主觀上的認識,需要根據一些文物等真實有效的資料來做出綜合判斷。基于真實資料而做出的歷史解釋才具有教育意義,學生也應該養成用真實資料來判斷事物的習慣,這樣,對于歷史事件才能做出正確判斷。
1.3歷史理解——結合歷史環境形成理解能力
對于任何一個歷史事件,我們都不能用現在的眼光來評判這件事的對與錯,也不能基于現在的條件來評判它的影響,而是要基于當時的歷史條件和社會環境來解釋這件事。歷史理解這一核心素養是基于當時的歷史背景去橫向理解這件事情的方法。比如說唐朝的藩鎮割據現象,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種制度有礙社會發展,但當時特定的地理環境和唐朝周邊的一些潛在威脅決定了藩鎮割據現象的出現,隨著歷史的推進,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藩鎮制度才逐漸凸顯其弊端。培養學生歷史理解這一核心素養就是為了培養學生如何看待事物的能力,讓學生懂得結合歷史環境來理解一些特定的事件。
1.4時空觀念——運用歷史區間的辨析能力
時空觀念這一核心素養和歷史理解有相同之處,這兩種核心素養都要求我們要結合當時的環境來評判一件事情,但是這兩種核心素養也是有區別的:時空觀念傾向于站在歷史發展的縱向角度來看待問題,歷史理解則傾向于站在橫向角度看待問題。比如說在看待一個人的功勞與過錯的時候,我們可以把這個人放在不同的歷史區間來對比,這樣才能真正發現這個歷史人物的功與過。在對比分析的時候,也能從中吸收一些育人和警示的道理,我們的思維體系也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對于有些歷史事件,我們把它放在不同的歷史區間能夠得到相同的結論,而有的歷史事件放在不同的歷史區間會有截然相反的結論。老師要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區間的辨析能力,幫助他們形成獨有的分析事物能力。
1.5史料實證——具備歷史資料的求證思路
當拿到一段史實資料的時候,我們需要做兩件事情:一是論證這段史實資料的真實性,我們要用質疑的眼光來看待獲取的史實資料;二是基于史實資料正確的前提下,還需要對這些史實資料進行辨析和還原歷史真相。這種核心素養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重構作用,當學生掌握這種核心素養之后,在面對各種需要做出判斷的事情的時候,會非常有邏輯地進行分析和推導,思維會相對縝密,從而得到相對正確的結論。在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中,老師要重視該核心素養的教學工作,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做好基礎鋪墊,從而實現素質教育和立德樹人的理念教育。
2? ?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教學意義
高中歷史核心素養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這部分教學內容對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老師要意識到,教學是為了學生以后更好地發展,而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靠的是品德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動手能力。這其中,思維能力尤為重要,學生的思維能力決定了他的眼界和認知邊界,而這些思維能力是通過歷史核心素養教學培養出來的。短期來看,對高中生開展歷史核心素養教學看不到實實在在的作用,但站在長遠的角度來看,對高中生開展歷史核心素養的教學工作具有以下幾方面意義:
2.1培養邏輯能力
在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邏輯能力會得到顯著提升,判斷事物的能力也會得到強化。歷史本身是一門規律性學科,在歷史推演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漸掌握邏輯推導能力,能夠迅速發掘出關鍵性歷史要素并進行關系論證和邏輯判斷,最終得出相對正確的答案。由此可見,學生在學習歷史核心素養之后會逐漸形成一套方法論,這種方法論的核心就是邏輯推理能力。當學生掌握了邏輯推理能力之后,對于歷史的發展規律會有更清晰的認識,在這種相互促進發展的過程中,學生的邏輯能力會越來越強,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會越來越高。當學生掌握了這種邏輯能力之后,在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也能夠做出更好的選擇,學生的發展也會更加順利。
2.2提高認知水平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歷史規律具有比較好的啟發性,歷史能夠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思維能力。歷史具有多個學習維度,學生可以縱向看歷史,也可以橫向看歷史;可以看一個歷史人物對時代的影響,也可以看一個歷史人物的功與過。在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認知水平會不斷提高。
比如說,當學生觀看歷史表面的時候,會掌握一些基本的歷史發展規律,會用發展的眼光對一些事物做出總體判斷;當學生深入學習歷史并掌握了歷史核心素養之后,會發現歷史是一門百科全書,能夠看到人間百態,學生的認知水平會提升到更高層次,他們的品德和行為藝術以及情商都會得到促進,走向成功的概率會更高。認知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學生的軟實力,能夠幫助學生走得更遠、更順利。
2.3形成求實思維
歷史是一門具有辨析要素的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有質疑和求證的思維,對于一些歷史事件和歷史資料,首先要用質疑的眼光來評判,然后,要對歷史事件和歷史資料進行求證,推導出真實的歷史事件。當學生具備了這種思維能力之后,也就具備了求實能力。在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對于一些偽科學和偽事實,學生能夠獨立做出正確判斷。求實思維是一種系統性的能力,這種能力具有先后關聯的要素,這些要素既有聯系又有內在邏輯性,學生會按照事物的內在聯系和邏輯性來求證事情的真偽,這樣,學生就不會被一些事情誤導,從而做出更正確的選擇。比如說,當別人在陳述一件事情的時候,擁有求實思維的人會很自然地去判斷這件事的真偽,不會出現人云亦云的情況。
3? ?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教學方法
高中歷史老師在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時候,不能用常規的死記硬背方法,老師要注意教學方法的靈活性,要讓學生的思想得到啟發,使他們產生思考的行為,這樣才能起到實際的教學作用。對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專業名詞,老師不一定要讓學生清晰地記住,只需要讓他們從思想上感知這些名詞即可,因為只有思想認同,才能產生行為認同,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和使用這些核心素養。
以下幾點是筆者總結的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方法,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參考,并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來設計更合理的教學方法。
3.1歷史推演——促進學生把握歷史規律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具有很多規律性的東西,一些歷史發展脈絡和歷史拐點都有一定的規律性,在學習歷史規律的時候,學生掌握了唯物史觀這一核心素養,這種核心素養能夠幫助學生形成一種邏輯思維,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得到不斷強化。
在培養學生“唯物史觀”這一核心素養的方法上,老師可以通過歷史推演的方式來實現。比如說,可以和學生推演嫡長子繼承制和秘密立儲制度的發展和變化,通過對比分析這兩種歷史變化,學生能夠掌握朝代發展的規律以及發展的背景。在對這兩種制度進行推演之后,學生能夠明白嫡長子繼承制度在避免繼承紛爭上具有優勢,但是這種制度不能選出有才能的領導者,會導致朝代衰落;而清朝時期的秘密立儲制度可能會增加一些紛爭,但是這種制度能夠起到擇優錄取的作用,從而選出有才能的領導者。通過這種有邏輯的歷史推演,學生能夠更加透徹地了解歷史發展的規律,學生的理解能力會得到大大提高。
3.2文物分析——幫助學生理解時空觀念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相同的歷史事件會有不同的理解,而理解的角度有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縱向理解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這一核心素養。在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時候,老師可以通過文物分析的形式來開展教學。文物分析不需要借助文物實物,只需要對著圖片分析即可。通過對文物的分析,學生能夠理解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事物表現以及價值觀念。一般來說,文物分析的對象主要是一些陶俑、銅制品、金銀制品等物件。分析不同時期的文物,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特定的“時空觀念”。
比如,漢文帝霸陵的位置被確定,一些陶俑的照片也被公布出來,那么老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分析這些文物的特點,以及其他時期陶俑的特點。通過對比分析,學生能夠分析出當時的工藝以及社會狀態,有助于學生形成系統的思維模式。對這些文物進行分析,也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興趣,甚至能夠發掘學生的特長,為學生的發展方向指出更多路徑。
3.3思想置換——促進學生辨析歷史事件
換位思考是一種常用的處事方法和學習理解方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換位思考來解決實際問題。而在歷史的學習中,我們也可以通過換位思考來辨析一些歷史事件,從而強化對歷史核心素養的掌握情況,加深對歷史理解這一核心素養的認識。對于一些歷史人物,如果要真正理解他們的決定和行為,我們就可以通過思想置換的方式來實現。
比如,對于漢景帝削藩所引出來的“七國之亂”這一事件,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會認為削藩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有的人會認為這是明智之舉,要想真正理解這一歷史事件,幫助學生掌握歷史理解這一核心素養。老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思想置換,讓學生站在漢景帝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當學生面對當時的社會現狀和歷史背景時,學生也會舉步維艱,發現藩鎮確實是阻礙社會發展的一個矛盾點,學生會明白,削藩雖然會帶來一些紛爭,但是站在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種制度有助于長治久安。
4? ?結語
老師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的時候,不能以學生的升學考試為唯一教學導向,而是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教學目標。歷史這門學科的教學價值更多的是體現在歷史核心素養的教學工作上,這些核心素養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長遠的促進作用,能夠提高學生的邏輯能力、求實能力以及認知水平,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好素質基礎。
參考文獻:
[1]廖力生.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J].江西教育,2018(24):37-38.
[2]楊韜略.利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7(48):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