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洋
(華東政法大學,上海 201600)
2015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發布,提出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并明確提出2020 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30 年躋身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 年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企業需要增加對創新意識的提升,加大對新科技創新的投入,擴大對創新型人才的引進,釋放對創新活動的激情。
現有文獻把從企業創新投入到企業創新績效產出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探索階段,指企業在對外界新知識和新技術的探索中,通過對外投入或者是專利技術引進,促進本國企業技術的升級。第二階段是研發成果的轉化階段,該階段指通過把新技術應用到新產品中,新技術的應用將會增加新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產品效果,從而對新產品銷售有促進、轉化作用。針對第二階段研發成果的轉化階段,以上市中醫藥行業數據為基礎分析創新研發、創新技術的應用對于新產品的銷售收入影響。如吳偉偉等(2021)運用我國2009—2018 年創業板新型公司的數據,研究了政府的研發補貼和非研發補貼對創新型企業創新產出的影響。楊慧輝(2018)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企業的股權激勵計劃是否對企業的創新產出產生影響。崔靜波等(2021)采用2010—2015 年中關村自主創新企業數據,研究了研發投入對研發產出的影響效應。這些文獻分析了創新投入、政府政策對企業新產品創收的影響。并且采用了以專利申請數量衡量的企業技術投入作為自變量,以創新型產品的營業收入衡量企業的創新產出績效作為因變量。
文獻將創新投入分為了資金投入、人力投入和技術投入,分析創新投入對于創新型產品的營業收入影響;并且還區分不同的專利發明類型對企業營業收入的影響程度進行了回歸分析。現以專利的申請數量衡量的企業創新技術投入量為切入點,量化研究中醫藥企業創新技術投入對企業創新型產品的營業收入影響,并基于不同的專利技術含量,分為發明型專利、實用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型專利,分別進行量化研究,尋找哪種專利類型對于企業新產品創收影響最為顯著。同時引入管理層是否持股作為調節變量。因為股東與企業高級管理層代理人之間的管理層道德風險也是影響企業創新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動機下,是追求更長遠的業績目標還是追求短暫的業績回報,將會影響高級管理層對創新資金的投入量。以具有高研發投入的中國上市中醫藥企業作為研究對象,以期對我國中醫藥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以往文獻在研究企業創新投入對創新績效的影響時,對企業創新投入分為三類,一是對研發人員的投入;二是對研發資金的投入;三是對研發技術的投入。對于中醫藥行業來說,創新技術或創新成果在新產品中的投入使用將會增加新醫藥產品的醫藥功能,并且有可能針對某種疾病的治療填補一項空白。所以預設新研發技術的應用或新研發產品的投入將會促進企業創新績效的產出。
假設1:企業創新投入的增加促進企業創新績效的產出。
發明專利是企業新技術成果的結晶,里面包含著高水準的技術水平,選取發明專利申請數量作為衡量企業創新投入的代理變量。同時把專利按照技術含量的高低分為發明專利、實用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發明專利由于其技術含量較高,每一次發明專利的授權生產對于中醫藥行業來說都將會創造出巨大的績效收益,因為對于中醫藥企業,一種新的發明專利可能就是一種新醫藥產品的突破,對疾病的一種新療法。而實用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是在原有功效的基礎上進行的加工和完善,所以相較于發明專利創造的績效收益,實用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型專利能夠創造的績效收益會小于發明型專利創造的績效收益。
假設2:在三種專利發明中,發明專利比實用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型專利更能促進企業的績效產出。
管理層持股對于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一直存在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公司管理層持股有助于企業創新績效的產出。主要基于利益趨同效應。通常來說,公司股東給予公司管理層一定股權是希望管理層具有主人翁意識,能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做出規劃,同時也能降低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代理成本。如John Core(1999)認為對公司管理層進行股權激勵有利于企業創新績效的產出。徐悅(2018)等人也認為管理層持股有利于促進企業創新投入的增加,做出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的長遠決策。陳金勇(2015)考察了管理層持股結構對于企業創新績效的產出時發現,高級管理層的持股情況將會顯著促進企業創新投入,進而促進企業創新績效的產出。Aboody,D(2000)等人也認為公司管理層持股從長遠看有利于企業創新價值的提升。第二種觀點基于道德風險效應。該效應認為作為理性人會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當管理層持有所在公司的股份時自身收益與公司股值有直接關系,為了達到公司股東許諾的行權條件,企業需要保持高股價和高利潤回報率,實現預期股值。而技術創新的研發一般周期長、見效慢、投資大、風險高等,那么這樣可能就會使得企業本來用于投資研發創新的資金,投入到周轉更快、見效更快的金融市場,來提高資金的周轉率和利潤回報率,推動股價上漲,達到行權條件。但是這樣的公司決策卻不利于企業將來更長遠的發展,壓縮對創新資源的投入,減少了創新產出,對于中醫藥行業來說可持續性發展受到約束。如楊慧輝(2018)在其股權激勵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中發現,管理層權力主導和控股股東權力主導所造成的內部人控制問題,會使得有限的資金傾向于投資金融市場而縮減對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投入。同樣的結論黃新建(2020)在其發表的股權激勵對創新績效與創新產出影響中得出,高級管理層的股權激勵減少了企業創新投入與創新產出。所以預設管理層持股在企業創新投入與創新績效產出中具有負向作用。
假設3:管理層持股在企業創新投入與創新績效產出中起到負向調節作用。
使用2010—2020 年上市中醫藥行業的數據,為了便于數據的處理,剔除樣本期間停市和退市的樣本企業,并且剔除掉了數據記錄不全的上市公司。在對管理者是否持股的數據查詢中,去掉了自身持有公司股份但是已經離職原高級管理層,也去掉了在公司是公司股東并且也是公司高級管理層的持股人員。
設立以下計量模式來檢驗管理層持股、企業創新投入與企業創新績效產出之間的關系,具體模型如下:
模型(2)是研究專利的申請總量對企業創新績效產出的影響

模型(3)、(4)、(5)分別研究了發明專利、實用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對企業創新績效產出的影響。

模型(6)引入了管理層持股調節變量。分析管理層持股在專利申請總量對企業創新績效產出中的影響。

模型(7)、(8)、(9)分析了管理層持股在發明專利、實用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對企業創新績效產出中的影響。

其中SVN 表示企業新產品營業收入金額的對數;PF 表示專利的投入數量;PF_1 表示發明專利的投入數量;PF_2 表示實用型專利的投入數量;PF_3 表示外觀設計型專利的投入數量;LEV2 是虛擬變量,表示該公司管理層是否持有公司股份;PF*LEV2 是專利申請數量與企業高級管理層是否持股的交互項。Control 表示控制變量。

表1 數據來源說明
使用計量軟件stata15,運用中醫藥上市企業多元面板回歸,結合以上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在圖1 中,對比模型(1)、模型(2)可以發現企業創新投入對于企業創新型產品的營業收入有顯著正向促進作用。專利的申請數量從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企業對于技術研發的投入,當企業更加注重技術的更新和改進時,將會加大對新專利技術的研發投入,從而改善和提高所生產產品中的技術含量,對于中醫藥行業產品技術含量的增加就是產品治療效果的改進,不管是發明專利對新藥物的研制,還是實用型專利對產品療效的改進都將促進中醫藥企業新產品的營業收入。所以假設1 得到驗證。基于專利申請數量衡量的企業創新投入,按照專利技術含量的高低又分為了發明型專利、實用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依次進行了回歸,在模型(3)、模型(4)和模型(5)中可以發現,這三種專利類型對于企業的創新型產品營業收入都呈現出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并且實用型專利的促進作用要比發明型專利和外觀型設計專利的促進作用更大。主要原因認為發明專利雖然技術含量高,是中醫藥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關鍵技術,但是由于發明專利制造的新產品是市場上還沒有的新藥品、新事物,而人們對于新事物的接收能力往往需要一定適應時間,又由于對新藥品的不了解具有抗拒狀態。

圖1 企業創新績效對創新型產品收入的影響回歸結果
但是實用型專利是對現有市場藥品的改進,人們已經接受并且使用了一段時間,在已經熟系了藥品的功效和作用以后,如果是對藥品功效的再次改進提升,那么將會更加容易被消費者接受。而外觀設計型專利是對產品外觀的改進,雖然也會促進新產品的銷售量,但是對銷售量的影響要小于實用型專利改進的產品。假設2 沒有得到驗證。
圖2 是加了調節變量之后進行的回歸,在模型(6)中引入了調節變量,可以發現管理層持股在企業創新投入對創新績效產出的影響中具有顯著的負向調節作用。當管理層持有公司的股份時,雖然對公司管理層是很好的鼓勵激勵政策,但是公司管理層為了實現其行權條件,迫于業績和公司回報壓力,推高公司股市,而行權之后行業表現并不盡人意。如果公司管理層專注于對專利研發的投入,顯然研發的高失敗率、長周期回報率、高風險轉化率和高支出,短期內對于企業來說并不能帶來高的回報率,從而影響企業現金流的流入并且利潤率會下降,最終不利于穩定企業市值。企業高級管理層為了完成既定的任務目標更傾向于投資收益高、見效快的金融市場,而提高企業利潤率。所以假設3 得到驗證。同時在模型(7)、模型(8)和模型(9)中,發現高級管理層持股情況在發明型專利、實用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中對新產品營業收入中同樣起到顯著的負向調節作用,并且實用型專利的負向調節作用更大。

圖2 管理層持股、企業創新績效與企業新產品收入回歸結果
通過回歸分析發現企業的創新投入對于企業創新績效產出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在區分了不同的專利類型對企業創新績效產出影響時,發現實用型專利的應用對企業新產品的營業收入影響要大于發明專利和外觀設計型專利。主要原因是客戶對新產品的接觸需要有一定時間去熟悉接受。并且在引入了高級管理層是否持股這一虛擬變量之后,發現高級管理層持股顯著的負向調節了企業創新投入對創新績效產出的影響。主要原因是高級管理層道德風險為使其達到行權條件,基于個人利益過分推高企業利潤率,虛高股價。
1.從國家層面來看,國家應該大力支持企業的創新,加大對創新型企業的支持力度。國家對于創新型企業提出了各種扶持、優惠政策,稅收減免、研發補貼等各種措施也陸續出臺,我國對于高級技術產業建設了一批國家級實驗室,重組了國家級實驗室體系,構建國家研發機構。近年來國家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也在不斷加大,不斷完善對于自主研發專利的保護措施,加大對侵權、盜用知識產權的懲治力度。使得社會創新主體能夠敢于創新,放心創新。國家提出“引進來”同時也提倡更好的“走出去”發展戰略,2008 年以來我國對外投資不斷增強,對外投資存量躍居于世界第三位,國家在注重對企業自主研發的同時,支持企業走出國門,吸收外界先進的知識技能取長補短,完成對先進技術的追趕和超越,促進企業技術創新。
2.從行業層面來看,應該加大向中醫藥行業研發投入力度,在2020 年新冠疫情爆發后,中醫藥行業被大家進一步認知和肯定。創新研發的投入是中醫藥行業發展壯大的基礎,應加大對中醫藥行業的研發補貼,推動中醫藥行業“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增強普通民眾對于中醫藥行業的認知和接受力度。
3.從企業層面來看,企業作為創新發展的主體,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是其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的支撐。創新型中醫藥企業應得到更廣泛的支持,開展良性的競爭與合作,引導更多的企業和資本參與到中醫藥企業創新投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