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波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9)
隨著大數據時代到來及5G 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教育部在2018 年“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 中明確提出了“新工科,新農科,新文科”等概念,旨在重組傳統學科,形成多學科交叉,培養適應時代和社會需求的高端人才。商務英語是典型的交叉學科,要求學生既懂得英語,又會運用商科知識,多年來本科生就業穩居前十位。然而,具有商務英語碩士點的院校很少,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僅有29 所院校設置商務英語碩士點,開設院校多為財經類及外語類院校,大多設立在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下,且設置的課程和本科生課程之間多有重復,相關畢業生就業多由于研究生學歷的優勢,而非商務英語專業特有的優勢。對于商務英語的課程改革相關研究大多停留在本科生或高職高專的教育,如丁琳芳研究了項目教學法在高職商務英語實踐教學的應用,蔡璐以Q 學院為例研究了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余麗濤研究了基于EOP 理論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建設。本文以研究生商務英語課程為例,分析新文科背景下商務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新文科背景豐富了商務英語研究生學科培養的內涵。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全球問題多種多樣,涉及歷史、地理、跨文化等很多內容。對于商務英語研究生,要求在懂得外語的同時,還要了解國家政策及國際規則,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問題—知識—人才”的有機結合,將學科融合解決專業性缺口問題。
通過選取幾所具有代表性已開設商務英語方向碩士點院校進行分析。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商務英語研究生專業旨在培養具備嫻熟的英語語言能力、堅實的語言學和跨文化交際學理論基礎,掌握較系統的國際商務知識,能運用語言學、文化學、翻譯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中的相關理論,研究英語在國際商務交際中的語言文化現象的研究應用型人才。西南財經大學的商務英語專業應用研究型碩士學位獲得者應該具有嫻熟的英語語言能力、堅實的語言學和跨文化交際學理論基礎,掌握較系統的國際商務知識,了解本學科的當前狀況和發展趨勢,具有嚴謹求實的學風和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熟練掌握所學專業語言,實踐能力和應用研究能力強。對外經貿大學商務英語專業培養目標為通過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使學生具有扎實的英語基本功,掌握商務基本理論知識和業務操作技能,能對英語在商務領域和活動中的使用進行多角度的研究,包括商務英語詞匯、句法、語篇、語用特點,以及國內外商務英語的發展等。
以上院校的培養目標反映了商務英語研究專業旨在解決國際商務交際中的語言問題,通過語言學知識來解決商務語境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從就業情況來看,研究表明,商務英語研究生畢業后參與到國際商務活動中的比例不大,大多數畢業生從事教育行業,少部分畢業生從事海外銷售,任職于政府部門,外資企業等。這與院校設置的培養目標不是十分一致,反映了課程設置以及對于學生能力培養出現偏差。
主流招聘網站BOSS 直聘、前程無憂、獵聘、58 同城等顯示招聘商務英語碩士的多為民辦院校、外資企業及翻譯類公司,其中民辦高校多要求有海外留學經歷,雅思7 分及以上,具有劍橋商務英語、CATTI 或上海高級口譯證書,或有外貿公司工作經驗者優先。咨詢類公司一般要求兩年或以上行業研究或咨詢相關工作經驗;精通商務英語,有等同于IELTS 7 分,托福100 分,CET-6 550 分以上的英語能力;口語流利,能夠用英語全程參與多方會議;出色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定量分析能力;優秀的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翻譯類公司要求掌握優秀的英文聽說讀寫能力(同時掌握其他小語種者優先考慮),口語良好;英語六級以上,五年以上工作經驗。
從用人單位的角度來看,除了必要的英語聽說讀寫翻能力,獲得英語相關證書以外,還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另外,翻譯類企業還需要掌握另一門小語種,而出色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定量分析能力,優秀的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是多數外資企業需求的。
結合新文科背景下用人單位的需求,院校的培養目標以及時代背景,商務英語研究生不僅需要精通外語,最好還要掌握另外一門小語種,有溝通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了解國際規則,能夠運用新的科技解決問題,具有創新精神。
針對研究生商務英語課程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及教學模式三個層面提出改革方案。
根據高校的培養目標,新文科的需求以及用人單位的需求,商務英語研究生的課程體系中除了設置語言學理論相關課程,還應該適當增添一些經營管理理論與高級研究方法相關課程,使其不僅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問題,還能夠多角度、更加全面地解決實際問題,其研究成果可以指導企業及政府在國際商務活動中做出戰略選擇。新文科背景下,商務英語高端人才不僅需要掌握交叉學科的知識,還要熟練用外語講述中國故事,把中國文化具有特色的部分向世界展示。學校可將中文、英語、數學、計算機等通識課程為后盾,順應時代潮流,舉辦相關講座并廣泛開設一些選修課內容,如歷史、地理、哲學等課程。不斷更新課程體系,運用計算機等解決語言問題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加強語言學與計算機的有機結合并融合商科知識是商務英語教學的必然。語料庫體系能夠更加廣泛地被應用于研究國際商務活動中的語言現象,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統計方法的相關課程可以適當植入商務英語研究生課程體系中,拓展研究思路,滿足社會需求,順應時代發展。由于新的人才需求凸顯了解國際規則的重要性,傳統的課程體系設置中,并沒有重視這項內容,所以培養出的畢業生對于國際形勢、國際政治及經濟都不是十分了解,所以院校可適當增添一些國際政治、國際商法、區域文化等課程,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為日后解決國際化問題奠定基礎。
大多數教授研究生課程的教師以學術研究型人才為主,而真正參與過國際商務活動的教師少之又少,大多數教師缺乏社會實踐經驗,促使了學生在學術領域重視程度與參與程度多于其他領域,對于國際商務活動主體本身不夠重視,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僅限于從理論出發解決一些理論性質的問題,對于國際商務交流合作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沒有實際經驗,學生缺乏對于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為解決以上問題,高校可以聘請兼職人員,例如從事商務活動多年的企業人員講解商務類相關課程,或者邀請具有相關經驗的校友等,并且多方引進國際化商務英語人才,也可以培養自身師資隊伍,多提供教師出國訪學并與企業交流合作的機會,到跨國公司、國際商務問題研究所等相關企事業單位進行社會實踐,積累國際貿易、國際談判等相關實踐經驗,從而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也能夠讓教師更加了解相關企業的需求,從而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此外,為教師提供運用新型科技教學模式的相關教學培訓,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新技術、高端研究方法等相關領域的研討會,鼓勵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而增強教師的國際化視野及相應的思維能力。鼓勵教師進行社會實踐。在科研方面,多鼓勵教師做解決企業實際問題與社會經濟問題相關的研究,關注最新科研動態,用新興技術方法解決現有問題,培養教師的科研創新精神,以便培養出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商務實際問題的國際化人才,增強學生對于國際商務活動的重視程度,順應時代需求。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尤其是研究生課程中理論課程的教學部分,多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的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思維能力得不到鍛煉,培養出的畢業生也不能順應新文科發展的需求,所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刻不容緩。在課堂活動中,為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可以多設置一些小組作業,鼓勵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解決問題。在傳統的理論研究模式下,學生日常解決的問題中多數為一些語言現象,和實際出現的問題有很大差別,建議在課堂上選取真實的國際商務活動的案例,做前沿調查。例如在市場營銷課程中,可以選取可口可樂公司出現的營銷危機,讓學生進行案例分析,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性問題的研究能力,對于純理論課程,可以采用研討會的形式,討論學術前沿動態。總之,雖然是研究生課程,多元化教學模式如案例分析、商業競賽、小組展示等可以廣泛應用,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思維能力。多開展校企合作,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了解企業文化及企業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條件允許下,可以與國外大學或企業合作,利用假期時間,讓學生在國際化的環境下,了解跨國公司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增加實驗基地,模擬真實的國際商務談判、國際貿易等的真實場景,從實際出發解決問題。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研究生課程的考核形式多為論文或考試的方式,致使學生對于實踐類活動的重視不足。所以改變傳統的考核形式,增加企業實踐的分數,可以建立實習導師制,該導師通常可以是校外企業人員,讓學生真正體驗企業的運營模式及工作方式,給學生定性定量地設置工作指標,由校外導師考核學生完成各項工作指標的情況,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為畢業就業打好基礎。
新文科背景對于商務英語人才提出更高需求,結合用人單位對于人才的需求及院校的培養目標,商務英語研究生需要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不僅需要精通外語,還要掌握另外一門小語種,有溝通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了解國際規則,能夠運用新的科技手段解決問題,具有創新精神。根據相應人才培養標準,在課程體系上,應該增添高級研究方法相應的理論課、通識選修課、計算機技術與語言學結合的課程。在師資隊伍建設層面,多為教師提供參加國際商務活動的機會,加強校企合作,多方面引進商務英語人才,鼓勵教師做解決國際商務實際問題的相關研究,給予教師相關技能的培訓。在教學方面,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考核機制,設置導師制度,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國際交流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使教學、研究、實踐有機結合,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才能順應時代背景,滿足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