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嘉豪 文燁
(1.成都理工大學旅游與城鄉規劃學院;2.成都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成都 610059)
2014 年10 月20 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自此,國家、省市相繼出臺一系列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倡導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體育旅游被重視的程度日漸彰顯,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隨著我國旅游市場不斷擴大,體育旅游備受消費者青睞。成都地區有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體育旅游資源,較好的旅游業基礎,眾多的高等院校及青年大學生,其體育旅游消費市場極具挖掘空間。但該地區大學生體育旅游發展現狀及前景如何,存在哪些主要問題,怎樣切實解決,目前還沒有針對性、操作性強的跨學科研究。基于此,結合體育與旅游有關理論和實踐,對此開展深入、細致、全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目前,國內對體育旅游尚無一致的定義。體育旅游的概念界定到底是應該從體育出發,還是應該從旅游出發,對此學界存在著許多爭議。有學者將體育旅游的概念與休閑運動、閑暇運動、輕運動等相類似的概念進行辨析,指出體育旅游不同于其他類似概念的3個因素,進而對體育旅游進行定義[1]。也有學者認為,體育旅游是游客借助多種體育元素和旅游資源,在旅游過程中以獲得旅游活動經歷、促進健康體驗為目的的一種社會文化活動[2]。筆者認為體育旅游是游客以直接自發參與或間接欣賞體育鍛煉為主要內容,將體育鍛煉作為旅游重點的一種出游方式。它是旅游市場分化的結果,是在目的、方法、形式以及內容等方面與體育活動緊密聯系的一種出游方式。在通常的活動中,它既可作為目的、內容,也可作為手段、過程或方法。
在關于體育旅游的特征研究中,筆者綜合了幾位主要研究體育旅游特征學者的觀點,將體育旅游的特征分為以下幾點。一是專業性、技能性強。絕大多數體育旅游中涵蓋的體育項目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技能性,需要游客學習專業知識,比如攀巖、滑雪、登山等活動量很大的運動。二是安全性低、危險性高。大部分的體育旅游場地是在戶外,然而自然災害的發生具有不可控性,如泥石流、雪崩、山洪等。三是時效性強。許多體育旅游的開展時間受自然天氣影響因素較大,如冬天滑雪、夏天溯溪等。四是具有較強的消費階層性。體育旅游相對于旅游而言,除了需要支付旅游所需的相關費用,還需要額外支付體育消費所產生的費用,如攀巖裝備、滑雪裝備、登山裝備等[3-4]。
體育旅游資源的界定和分類,是體育旅游科學研究最基礎的工作。目前,關于體育旅游產品分類的研究在相關文獻中雖提出了一些分類標準,但因標準不全面而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國內學者從多角度對體育旅游資源進行了分類甄別。部分學者認為,依據體育旅游資源的本質來說,主要分為自然和人文兩個大類[5-7]。也有學者按照體育旅游活動的開展地點,將這些資源分成了地面資源、水上資源以及空中資源三大類[8]。還有學者依據體育旅游資源的內涵特征、資源空間分布和活動場所、資源的地理屬性與體育旅游活動開展條件,將體育旅游資源依次分為2 個主類、6 個亞類和13個基本類[9]。筆者更傾向于將體育旅游資源分為自然和人文兩大類來進行研究,自然旅游資源包括地表類和水體類兩個基本類型,人文旅游資源包括歷史遺跡類、宗教類、少數民族類和人造類4 個基本類型。
增強認知是體育旅游發展的前提[10]。目前,體育旅游作為一種較為新穎的旅游方式,越來越受到大眾的喜愛,但通過這次調查,發現成都市大學生對體育旅游的認知度普遍較低,只有部分同學大概知道體育旅游,但也不能較為準確地定義體育旅游。
同時,實際參與體育旅游的學生比較少。這與政府旅游部門、學校和旅游地、旅行社對體育旅游在高校的宣傳力度有直接的關系。這樣一來,大學生對體育旅游的片面認識與旅行社、旅游地低估大學生體育旅游市場這些現象就會變得越來越突出,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了大學生體育旅游市場的發展[11]。
由于四川地區多為山地,高海拔山脈眾多,如西嶺雪山、貢嘎山、四姑娘山等[12],成都地區的體育旅游業發展較早,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有眾多的體育旅游公司如川藏登山運動服務有限公司等,但發展類型較為單一,這些公司大多數開發的是戶外登山類的體育旅游產品。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然而成都地區的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現狀不符合大學生的實際消費能力,他們更偏向于價格低、耗時短、專業技術要求低,并且具有一定休閑娛樂功能的體育旅游產品。可見,成都地區體育旅游市場供給與學生實際需求存在差異,體育旅游企業針對學生消費能力情況開發體育旅游產品的經營理念還未形成。
專業、技能性強是體育旅游的特征之一。大部分的體育旅游中涉及的體育項目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性,或需要較強的專業知識來支撐,如攀巖、滑雪、登山等。這些旅游項目需要專業的領隊、教練進行項目的技術指導,有專業的體育裝備保障和規范化的操作流程,同時參與者必須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
近年來,大學生參與體育旅游發生意外的事故頻繁發生。大學生的思維活躍而獨立,喜歡挑戰極限,往往在沒有掌握體育旅游專業知識或沒有體育旅游專業教練的指導下進行風險較高的體育旅游活動,缺乏專業知識和專業指導,這給他們的行為活動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隱患,也是一些高校和家長不同意大學生參與體育旅游活動最主要的原因[13]。
體育旅游的專業性、危險性以及場地的特殊性,是體育旅游的特征之一。關于體育旅游救援的專業隊伍較少,比較有名的有藍天救援隊、成都應急公羊會公益救援隊等,而這些隊伍都是社會公益組織,由政府專門成立的專業救援隊伍還沒有。事故發生時,大部分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參與救援。同時,在事故發生前的社會保險保障和事故發生后的社會醫療保障制度也不夠完善。
總體來說,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相關的社會保險體系和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也沒有建立、健全,由上至下的一系列保障體系的不完善,導致大學生在參加體育旅游時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而體育旅游活動的開展也得不到相應法律法規的約束和引導,導致體育旅游市場混亂[14]。
3.1.1 加大體育旅游的宣傳力度
認知是參與的前提,關于加大體育旅游宣傳力度的對策,應該從政府、高校和體育旅游企業三方面共同著手改進。政府應該創建全方面、深層次的體育旅游宣傳模式。大學校園是學生輿論引導的最佳陣地,是宣傳體育旅游的最佳地點,而高校領導人首先應該全面看到大學生體育旅游利大于弊,不排斥體育旅游在校園中的發展,引導正確的校園體育旅游文化氛圍。而作為體育旅游的供給方,體育旅游企業應該多走進大學校園進行體育旅游宣傳,同時在大學校園中建立體育旅游旅行社,方便大學生了解體育旅游,最重要的是,在大學生群體中建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信譽,從而引導學生之間相互傳播體育旅游知識。
3.1.2 豐富體育旅游的宣傳形式
通過前面的調查發現,在了解體育旅游的大學生中,互聯網成為大學生了解體育旅游的主要途徑。如今互聯網飛速發展,加上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不斷更新換代,互聯網傳遞信息具有時效性強、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等特點,深受人們喜愛。人們獲取各種信息的主要途徑來源于互聯網,而大學生群體更是互聯網的重度用戶,互聯網是大學生各項信息來源的最主要途徑。因此,在宣傳形式上應采取一主多輔,就是以互聯網為主要宣傳形式,輔助多種形式共同宣傳,如報刊、雜志等,以滿足學生多渠道了解信息的需求。
3.2.1 研究高校學生需求特點
旅游產品的開發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針對不同學生的需要開發不同類型的體育旅游產品,細分體育旅游市場[15]。通過前面的調查,將大學生的體育旅游需求概括如下:第一,不同性別的學生對體育旅游有不同的需求,男生喜歡刺激、有挑戰性的體育旅游項目,女生喜歡休閑、娛樂型體育旅游項目,但總體來說,休閑娛樂類體育旅游項目受大多數學生喜愛。第二,學生受時間、經濟能力等多方面限制,較多參與短途體育旅游,且持續時間多為2天。第三,學生的經濟能力有限,不適合參與費用較高的體育旅游項目。第四,學生參與體育旅游的時間集中在節假日和暑假。第五,學生出行一般為集體活動,有較多的朋友、同學陪伴。因此,體育旅游市場應該針對上述學生的需求特點,開發特色的體育旅游產品。
3.2.2 發展特色體育旅游產品
針對大學生的需求特點,開發適合大學生需求特色的體育旅游產品。如針對不同性別學生群體進行特色旅游產品開發時,應開發攀巖、登山、漂流等體育旅游產品以滿足男性需求,而開發踏青、徒步等體育旅產品以滿足女性需求;在安排體育旅游的目的地和持續時間方面,盡量將目的地安排在四川省內,并且安排行程的總體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 天,如成都市周邊大邑縣、雅安市、綿陽市等;針對學生的消費能力,開發一些消費較低的體育旅游產品,如觀景類體育旅游產品,并且對體育旅游產品進行適當優惠促銷,吸引大學生參與;針對學生的閑暇時間,多開發一些在大型節假日和暑假的體育旅游產品等。
3.3.1 加大體育旅游專業人才培養力度
體育旅游的專業人才可以大致分為政府層面的行政管理人員、旅游市場中的體育旅游企業管理者、體育旅游的銷售人員和體育旅游專業領隊、教練。對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以下幾點對策:第一,針對目前行業內已經存在的專業人才,應該制訂每年的培訓計劃,加強專業培訓,將培訓考核中不能結業的人員納入行業黑名單,直到考核通過為止,從而增強他們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專業素養。第二,進一步完善行業職業資格考核、鑒定體系,為體育旅游的開展選拔專業人才。第三,設立人才引進專項基金,完善人才引進制度,為高級專業人才的引進做好鋪墊。第四,在高校中開設體育旅游相關專業,培養、儲備體育旅游專業人才[16]。
3.3.2 著力普及學生體育旅游專業知識
學校是學生接受知識文化的最主要的場所,因此,高校是向學生傳播體育旅游專業知識的主陣地。首先,高校應在選修課程中開設體育旅游專業課程,供學生學習。其次,積極組織學生參與關于體育旅游專業知識的講座,同時在校園中建立體育旅游社團,也讓學生做體育旅游專業知識的傳播者。而體育旅游企業要多走進校園,傳播體育旅游專業知識,同時在組織學生參與體育旅游活動時,不單單只是讓學生休閑玩樂,也要在學生參與過程中,為學生講解體育旅游專業知識。政府也應該在主流宣傳媒體中普及體育與旅游知識,如電視、廣播、報刊等。
3.4.1 進一步完善體育旅游相關政策、法規
政府應該建立全方位、多體系的體育旅游法律法規。首先,國家層面應該根據《旅游法》的相關原則制定關于體育旅游的法律,讓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受到保護,對體育旅游企業的違規經營進行打擊,同時也給體育旅游企業提供公平、公開的經營環境,為體育旅游的開展提供受法律保護的、規范的市場環境。其次,政府也要制定統一的體育旅游行業技術標準,包括體育旅游的專業技術人員、體育旅游基礎器械的統一標準等。而各地政府的體育旅游管理部門、各旅游景點管理局應制定關于管理旅游景點的規定,并按照規定進行嚴格管理。最后,政府也應該引導社會建立關于體育旅游的權益保護協會,通過社會團體來維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
3.4.2 建立、健全社會醫療保障和社會保險
完善社會保險和社會醫療保障體系,都是對體育旅游事故發生后最大限度降低經濟損失,保障生命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目前大學生參與體育旅游的活動中,很少有學生主動提出購買保險,對保險能有效規避風險的認識不足。首先,政府、高校和體育旅游企業應該加大對體育旅游的保險宣傳,讓大學生對體育旅游保險有正確的認識[17]。其次,保險公司應該針對體育旅游的特性,設計符合大學生體育旅游參與現實狀況的保險產品,在旅游事故發生后,為大學生進行高效、合理的理賠,幫助大學生最大限度降低經濟損失,這樣才能讓大學生群體在參與體育旅游活動前主動購買保險,保障自己的體育旅游出行活動。
大學生體育旅游是體育旅游市場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成都市擁有著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且大學生人數眾多,而目前成都市大學生體育旅游發展存在學生對體育旅游的認知不充分,體育旅游市場中供需存在矛盾,體育旅游行業缺乏專業性人才和社會保障制度和體系不夠完善的問題。因此,該文提出提升成都市大學生對體育旅游的認知,解決體育旅游市場中供需存在的矛盾,培養體育旅游行業中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健全參與體育旅游的各類保障性政策的對策,從而促進成都市大學生體育旅游市場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