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黑土地保護課題組
(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吉林長春 130051;中國人民銀行四平市中心支行,吉林四平 136000;中國人民銀行梨樹縣支行,吉林梨樹 136300;吉林農業大學,吉林長春 130061)
1.總體產量情況。梨樹縣作地處松遼平原腹地,人口70余萬,土地肥沃平坦,農業優勢明顯,素有“東北糧倉”“松遼明珠”之美譽。糧食產量穩居全國縣級前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眾多,黑土地資源豐富,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曾到梨樹縣考察。梨樹縣糧食生產主要以玉米為主,今年玉米播種面積338.5萬畝,占全縣種植耕地總面積的85.94%,預計產糧41.5億斤,產量同比持平。
2.秋糧收儲情況。四平市中支立足實際出發,三季度以來重點著眼秋糧豐收保障工作,指導轄區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統一部署加大糧企對接,及時了解企業資金需求,全力保障糧食收儲貸款的發放工作,穩定秋糧收儲,調查顯示,轄區糧食收儲企業收購的糧食品種均為玉米,主要經營方式為收購后整體銷售,即糧食貿易,銷售有隨收隨賣和烘干儲存、擇機銷售等方式,當前已對糧食收儲企業放款1.17億元,確保梨樹縣臨季糧食顆粒歸倉。
3.梨樹模式種植情況。梨樹模式在梨樹縣推廣面積達285萬畝,占全縣玉米耕種面積的89%,實現了適宜推廣地塊全覆蓋。預計采用梨樹模式種植,每坰(1坰=15畝)地要比傳統壟作增產5%到10%。
1.澇災情況。今年自入汛以來,梨樹縣平均降水量為488.8毫米,比歷年同期151.1毫米多337.7毫米,偏多223%,為1959年有氣象資料記錄以來同期雨量最多年份,強降水導致大面積農田被淹。據調查,目前農作物受災面積29萬畝;成災面積4.8萬畝;絕收面積1.9萬畝,直接經濟損失達6690萬元。根據四平市中支調研顯示,今年梨樹縣西、北部平原地區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內澇災害,個別低洼田塊產量下降,而梨樹縣東部及山區由于地勢較高,沒有受到內澇,產量與上年持平,個別鄉鎮還高于上年。
2.救援措施。政府層面:組織大型機械搶險救災,排除田間積水等,目前共計投入財政資金404萬元。金融領域:銀行機構深入到受災地區落實受災情況,與村干部、群眾及時溝通,了解農戶特別是信貸客戶的受災數據;保險機構目前承保農業保險272筆,保費2398.68萬元,后續將開展理賠工作。
3.災害影響。宏觀影響:短期來看,水災造成了農田、農作物及農用設施的直接經濟損失,農業當期產值下降;長期來看,氣候風險和不確定的經濟損失會嚴重損害農民種植積極性,于農業發展不利。微觀影響:以調查農戶為例,沈洋鄉農戶吳文強吳今年承包了土地近5坰,加上自家5坰地,共有10坰土地,用于種植玉米3坰,花生7坰。玉米地勢低洼,損失慘重,僅剩2畝地能正常收獲,按近兩年玉米價格算,每坰地直接經濟損失達2.5萬元。7坰花生已經有3坰地大面積絕收,剩下4坰地過水嚴重,每坰地將由正常1萬斤減產到7000-8000斤,所以今年7坰花生將由正常7萬斤減產到最多5.5萬斤,按去年花生市場價每斤2.8元算,直接經濟損失超4萬元。
一段時間內四平地區依然有較大范圍的陰雨天氣,首先對于存量玉米,一方面影響玉米市場流通,另一方面加大干玉米存儲難度。此外,炎熱潮濕的天氣條件易導致玉米滋生病害。其次對于當季玉米,接下來是否會持續受天氣影響,直接影響秋糧收儲預期。第二,受成本端推動疊加處于生豬周期上行通道,今年生豬價格將會持續維持高位,再加上疫情不確定性,最終會導致消費受到抑制,需要進一步監測,因此有必要關注災后對以上市場帶來的相關影響。
疫情過后,對經濟影響已經較大,又疊加水災不斷,對當地農戶的生產經營造成創傷。受疫情影響,外出務工時間減少,務工收入驟降;水災影響,農作物收成減產,甚至個別地區、個別地塊出現少有的絕收現象,雙重打擊下,部分農戶收入將下降,預計明年農戶可支配資金將出現萎縮,屆時可能會出現到期農戶貸款大面積逾期的現象,甚至還息都造成一定的困難,特別對地方性法人金融機構而言,其資產結構、質量有惡化風險。但目前從調查來看,大部分農戶還款暫無問題,銀行風險整體可控,以農戶吳文強為例,因玉米絕收、花生減產共損失約10萬元,且沒有參保土地保險,但其家中有繁殖母牛4頭,可作為10萬元貸款的第二還款來源,減輕一部分還款壓力。
農業保險大致可以分為政策性農險和商業農險。政策性農險是由國家財政兜底,是一項鄉村振興的利農政策,而商業農險就由各保險公司自行推出。但從現有農業保險來看,政策性農險以一坰地為標準,絕收情況下才賠付3000元,存在“賠付額低”且有“賠付金額不公平”等問題;而商業農險保費額度高,農民認可度低。綜合來看,現有農業保險無法覆蓋農業種植風險,無法抵御、擺脫農業周期長、風險高的困境。
今夏的洪澇災害雖然對銀行資產造成的沖擊較小,但也不難發現,地方法人機構尤其是村鎮銀行雖然把處置不良放在重要位置,但與國有商業銀行相比,村鎮銀行的規模小,不良貸款騰挪的空間有限,處理渠道有限,隱性不良未能暴露,加之客戶資質較差,一旦發生不可抗力災害,不良將大幅上升,產生金融風險,因此,未來亟需注意“氣象黑天鵝”對中小銀行的沖擊。
這些年養殖業發展面臨兩大風險,一是生豬疾病死亡風險,二是生豬市場價格波動風險,這兩大風險一直困擾著養殖產業發展。為及時掌握生豬市場信息,可以對生豬養殖場戶實行監測預警機制,加強監測預警研判,指導養殖場(戶)做好風險防控,適時出欄補欄。對于種植業,在存儲烘干等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長期來看要不斷加強耐水耐旱種子培育強化抗災能力,統籌建立數字化現代農業系統,進行風險研判。
金融機構要及時評估水災滯后影響,超前做好工作準備,對于存量貸款,應對到期或將到期貸款提前與農戶溝通,落實展期、延期、續貸政策;對于增量貸款,在把控擇優限劣原則的基礎上,因戶施策,在貸款期限、利率、擔保等方面做出相應放寬調整,降低農戶的融資成本,減輕農戶付息壓力,積極支持生產能力重建,同時也避免逾期貸款的大面積發生。金融監管機構在對村鎮銀行等中小銀行的不良貸款處置上,應設置一定的過渡期、緩沖期,不要一刀切。
現階段梨樹縣農業保險方面停留在政策保險層面,農業保險品種單一,建議針對農業特性創新風險覆蓋農險產品,適時開展完全成本保險、收入成本保險等品種,嘗試推出 “保險+期貨”“保險+銀行”等保險模式,促進農業保險由單一保險模式向復合聯動模式轉變,可積極學習借鑒外省模式。
首先,政府部門在開展自然災害救助體系時,可以引入市場化的救助理念,通過擴大“農擔+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現代農業生產模式,擴大準入門檻,建立合作社與農戶風險共擔機制,充分發揮農擔機構在農業災害發生時的代償作用,降低金融機構貸款風險。其次,通過建立農業生產風險基金,在農業遭遇自然災害后可以起到平抑作用,農民出現虧損時給予一定經濟補償,提高農民的償貸能力。
注:數據源于梨樹縣政府、梨樹縣轄區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