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毅,楊 彬
(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2019年年初,國務院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將職業教育定位為類型教育,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1]。目前,紡織類專業對應的“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僅有“紡織面料開發(初、中、高級)”。證書標準的制定集聚了由行業、一些龍頭骨干企業、高校等組成的標準制定團隊的智慧,并由北京錦達科教開發總公司負責實施任務。本證書圍繞紡織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豐富了紡織類專業學生的組織架構,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并開拓了發展空間。
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2021年年底執行了第一批紡織專業學生(計70人)的“X”證書考證工作,在首次執行這項工作時,考證通過率達100%,可見發展前景廣闊。但同樣存在以下問題:首先,職業技能證書的考核內容融入課程內容較少,學生掌握技能的耗時長,流程長、重復性學習情況多;其次,學生考證積極性不高,考證意愿不強,且“工匠精神”體現得不夠;最后,該證書受當地紡織企業認可度究竟如何,未必能完全匹配紹興、寧波、嘉興等區域內現代紡織產業集群。因此,快速建立起“1+X”證書下的“課證融通”來解決上述問題勢在必行。
通過中國知網搜索得出,關于“1+X”證書制度與紡織專業相關研究報道,僅有張勇等[2]探討了“1+X”證書制度下現代紡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提出通過將紡織類職業技能標準證書考核內容融入課程,建立新的現代紡織技術課程體系,學校與企業合作共同開發課程,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建設“雙師型”優秀教學團隊等措施,提高現代紡織技術人才培養質量;王艷芳[3]以“基于1+X證書制度試點的高職紡織專業‘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為題,探討了在專業核心課程中融入標準內容,構建了“崗課賽證”融通的課程體系,創新實施了“崗課賽證”融通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構建模塊化的教學創新團隊等。
本研究以“課證融通”為主旨,通過完善現有人才培養方案、將相關國家職業標準考核內容與區域內紡織產業的龍頭企業制定的企業標準融入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區域內紡織產業的企業人員參與考證,指導考證的培訓工作,實行學分替代制度,實現“X”證書與相應課程的學分轉換,通過提高學生考證積極性、融入優秀的企業文化等,有效實現“1+X”證書下的“課證融通”,達到增強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培養更多區域產業急需的創新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最終目的。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文件。在深度融合“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紡織面料開發—中級/高級)的基礎上,充分對接紡織專業國家教學標準、大區域內紡織產業龍頭企業的崗位標準。通過產教協同,以職業崗位(群)為依據,充分體現職業分工的邏輯關系,針對職業崗位(群)人才需求擬定出人才培養方案,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1+X”證書制度重新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以紡檢專業為例
對標上述標準,依托行業崗位需求,打造“能力本位”的知識架構,規范細化及優化新的課程體系,原核心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課證融合”后的課程體系如圖3所示。

圖2 原核心課程體系

圖3 “課證融合”后的課程體系
綜合紡檢專業國家教學標準,紹興、嘉興等大區域內龍頭企業的崗位標準以及“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主動迎合當前區域內紡織服裝產業注重紡織品檢測崗位的技能操作以及紡織面料設計師的原創能力和創新創意能力、(紡織面料開發—中級/高級)要求的面料規格參數分析和織物組織設計與試織能力等,重新構建了“課證融通”的課程體系。在達到教學標準的同時,增加“紡織品標準與檢驗”“織物結構與設計”相應學時,并增設“紡織面料創意設計”,以實現對接區域內紡織產業崗位標準和“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的目標。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將每一個能力標準與工作中各崗位的能力要求逐一對應,并將學校的教學準則和企業的崗位規范融入課程標準中,邀請相關用人單位以及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對相應課程標準進行論證。以“紡織品標準與檢測”為例,相應的課程標準如表1所示。

表1 學校與行業、企業聯合制定、論證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以“紡織品標準與檢測”為例
現行的紡織專業職業教育培養方案中要求“課外學分或第二課堂達到3分,方可畢業”,學生主要通過英語等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專業相關證書獲取等方式獲得學分。以考出的“1+X”證書替代上述考試所獲得的學分,進而達到畢業要求,這種方式深受學生喜愛。
例如,“1+X”中級證書可替代英語等級B級2學分、“1+X”高級證書可替代英語等級B級+計算機1級共計3學分等;與專業其他核心課程進行學分轉換,如考出“1+X”中級證書可轉換“紡織品標準與檢測”課程2學分,考出“1+X”中級證書可轉換“紡織品標準與檢測”課程2學分、“織物結構與設計”課程3學分等;或者進行期末成績轉換,如“1+X”中級證書可轉換為“織物結構與設計”期末成績總評80分、“1+X”高級證書可轉換“織物結構與設計”期末成績總評90分等,上述學分替代方式提升了學員的考證考證信心和積極性,可達到愿考、想考、敢考的效果。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紡織面料“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層層分解到專業課程體系中,再對課程體系進行進一步細化,將職業等級證書標準具體細化到每門課程的內容中,初步實現課證融合;同時,充分兼顧區域內紡織龍頭企業生產的企業標準,解決“X”職業證書與企業實際是否有關、企業是否認可的問題,確保這個“X”證書有用且受到企業和學員重視。修改后的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充分對接區域內紡織產業鏈、崗位需求及上述雙標準,為“1+X”證書考證培訓過程的操作提供了具體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