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寧 袁瑞
2021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分析了當前“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研究部署了2022年“三農”工作。會議提出,要始終遵循黨的農村工作基本經驗,加強“三農”建設,奮力開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新局面。鄉村振興戰略作為當前城鄉協調發展中系統工程的一環,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通過城鄉融合相關體制機制的設立來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其中的關鍵點和著力點就是激活鄉村活力,形成城鄉之間的良性互動,促進城鄉共同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在新發展階段,優先發展農業農村,解決“三農”問題,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作出總體部署,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來的一項重要內容。黨中央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通過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走好城鄉融合之路,徹底解決好三農問題。通過理順鄉村振興戰略與城鄉融合之間的關系,更有利于指導實踐,以完善城鄉融合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為鄉村振興提供制度保障。
城鄉之間各個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協同效應差,致使鄉村在各個方面發展落后于城市。農村的發展無法滿足民眾的需求,進一步造成資源的分配不均等,符合當前新時代下對我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預判。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城鄉關系也隨之而變化,城鄉流動性變大,農村對城市工業、資本、制造業和服務業的需求變大,城市資本擴大其領域,城鄉融合發展與互動是大勢所趨。黨的十九大將鄉村振興計劃寫入黨章,要求農業農村跟隨社會現代化建設腳步,布局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鄉村振興是順應現代化建設要求,和城鄉融合政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2019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指出,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是新時代下重塑城鄉關系的指南針。在新時代新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建立并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完善鄉村振興部署,建設現代化農業農村。從現實來看,拉動城鄉融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前提,城鄉融合是一個理念指導、方法指引,是鄉村振興的過程,也是最終的結果,具有整體性和一致性。
《意見》提出,城鄉融合的過程主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城鄉融合的過程在于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調整城鄉關系,促進城鄉融合,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城鄉互融共生,實現區域協調。相較于城市的發展,當前鄉村發展要素單一、產業不完整,城鄉融合發展受到多方面的阻礙,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利于拉動鄉村的繁榮,促進鄉村要素活躍,更進一步實現城鄉融合。城鄉融合是建立在鄉村振興的基礎上,鄉村振興可以有效縮小城鄉差距;城鄉融合可以助推鄉村振興,多角度多元素使城鄉發展趨于平衡,縮小城鄉差距。
基于我國城鄉關系的不斷調整的事實,城鄉關系的內涵理念已從過去的“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逐漸調整為“城鄉融合”。城鄉融合發展是針對于城市和農村兩個主體不斷融合互相促進的交互狀態,由城鄉割裂走向城鄉融合。鄉村振興主要針對重難點“三農”問題,加快對農業農村現代化轉型,為農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提出的戰略性總體部署。兩者在范圍、目的上各有差別。
“城鄉融合”在概念范疇上遠大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概念,《意見》提出,走城鄉融合發展道路,促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從相關政策文件上可以看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離不開城鄉融合相關體制機制的完善和保障。“十四五”規劃提出,深化農村改革,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可以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流動,從而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是做好政策和制度的統合工作,是為了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做好實踐機制。城鄉融合發展依賴于制度的安排和完善,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要手段,通過完善制度設計,做好要素配置工作,更進一步促進農村的發展,解決“三農”問題。
完善城鄉融合體制機制主要目標在于打通城鄉制度性壁壘,從而促進要素加速流動。要素的有效流動有利于調動農村地區發展活力,激勵更多元的要素流向農村,從而在鄉村內形成多元化全方面要素循環系統,促進鄉村振興。
在長期以來農業支持工業的發展導向政策下,城鄉分割的局面造成農村生產要素匱乏、缺乏資本基本的要素積累,農業的發展遠遠落后于工業,鄉村的發展落后于城市的發展,“三農”問題一直難以解決。鄉村振興戰略是為了解決鄉村社會整體衰落的問題,鄉村發展興旺與國家經濟發展緊密相連,為了鼓勵農村的發展,解決“三農”問題,減緩鄉村衰落,鄉村振興戰略可以緩解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確保鄉村和城市平等平衡發展的保證。
鄉村振興戰略在于將農村發展與城鎮發展放在同一個平等的地位上,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原因在于農村發展跟不上城市的腳步,主要體現為農村農業發展滯后,要素流動不通暢,基礎設施落后等。相較于城市的發展,農村在產業建設、配套設施完善、精神文化建設、環境保護以及教育產業配套等方面遠遠落后,各個領域要素的不齊全導致農村發展遠遠落后于城市。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是通過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從鄉村層面加快農業的現代化步伐、發展壯大農村產業、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繁榮鄉村文化、建立健全鄉村治理體系、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將鄉村建設向現代化方向推進,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城鄉融合發展的理念。
2020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的復興離不開鄉村的振興。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農村將始終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與功能性作用。在城鄉融合發展格局中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全局思維看待農村問題和發展問題。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戰略在社會經濟發展中都服務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戰略,堅守于共同富裕這一根本原則,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也同樣反映在農村和城市之間。實現工業化并向現代化進步的路徑表明,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亞于工業及其他產業,是必不可少的國民經濟支撐要素,是振興工業,幫助擺脫農村貧困,實現經濟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中國的經濟轉型離不開對農業農村的扶持,城鄉融合尚未實現,農村農業在現代化中仍然未能和城市達到平衡狀態。
黨的十九大從鄉村產業建立完善、生態環境保護、人與自然的相處、鄉村文化的建設與鄉村治理等方面,勾勒了鄉村振興藍圖,同時對城鄉融合發展提出了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通過城鄉融合相關體制機制的設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戰略是當前城鄉協調發展中的系統工程的一環,通過激活鄉村活力,鼓勵鄉村的發展,形成城鄉之間的良性互動,共同發展。農業部門并非獨立運行,農業部門的運轉也依賴于非農業部門的支持,同時非農業部門也依靠農業部門的支撐。鄉村和城市在傳統功能定義中,分別代表了農業部門和非農業部門,兩者相互依賴,這決定了城鄉融合之路是必然,農業部門的矛盾解決和振興在于非農業部門的扶持和資源傾斜。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互相促進,通過對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完善,有利于促進城鄉要素流動,有利于消除城鄉割裂的二元格局,提高鄉村發展格局,從而減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實現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