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煊 馬淑貞
在全球創新版圖重構以及我國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時代背景下,作為全球電氣連接、電子接口和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技術領袖和市場領袖,菲尼克斯電氣集團如何搶抓機遇加快推進創新迭代實現高質量發展?《經濟》雜志、經濟網調研組與菲尼克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鄧曉巍進行探討,了解作為“隱形冠軍”的菲尼克斯電氣集團的“智造”構想是如何落地的。
作為全球首批九家智能制造“燈塔工廠”之一,菲尼克斯電氣集團是德國工業4.0核心參與者和推進者,1993年成立于南京的菲尼克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菲尼克斯電氣中國”),作為菲尼克斯集團海外最大研發和制造基地,成為菲尼克斯集團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三大中心之一。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早在2014年就正式發布“連接智能的世界”的智能戰略,開啟智能制造的全新探索,菲尼克斯智能制造及數字工業解決方案業務領域也順勢而生。據鄧曉巍介紹,作為跨國企業總部,將屬地國的國家發展戰略融入企業發展戰略的思考同樣必要,“目前中國正將智能制造和數字化轉型發展作為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途徑,菲尼克斯電氣中國決定大力投入智能工廠建設”。
2020年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實施了兩大戰略“行動”:1月,發布“賦能全電氣社會(AES)”戰略,積極支持“雙碳”目標;4月,啟動新一代智能工廠建設,以智能化的物流、生產、樓宇以及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和系統解決方案為手段,全面構建綠色、精益和智能的示范工廠。“確立成為‘賦能全電氣社會’的數字工業企業后,我們的業務加速向智能制造和提供數字工業解決方案、電動汽車智能充換電解決方案重要領域拓展延伸。”鄧曉巍表示。
“智能”制造的本質是OT(自動化)與IT(互聯網技術)的融合。“早在2008年菲尼克斯電氣中國提出了融合IT的自動化(OT)戰略發展方向。作為IT與OT相融合的典范——全新一代開放式控制平臺(PLCnext)打破了IT與OT之間的壁壘,面向不同應用場景,運用IT手段對OT端的數據進行訪問、處理,便捷連接至云端,實現‘云邊端’一體化。”據鄧曉巍介紹,除了PLCnext,菲尼克斯電氣中國還為現代智能制造開發MOMnext和Proficloud兩大平臺作為技術支撐,其中MOMnext是新一代制造運營管理平臺,幫助企業實現從接單到交付的全價值鏈的數字化運營管理;Proficloud是云邊端一體化開放的互聯網平臺,為企業提供從工業現場實時的數據采集、安全的數據傳輸和存儲、數據的建模分析到行業深度應用等一體化解決方案。
5G技術是如何助力“智造”?“拿基于5G互聯工廠生產運營管理APP來說吧,它充分利用5G的低延遲、高可靠的技術,把生產制造運營的全要素(人、機、料、法、環、測)進行數據采集,并進行人與人、人與機之間的協同交互,形成生產運營管理的各類APP,讓生產過程可視化、數據分析智能化、運營管理簡單化。”鄧曉巍向調研組介紹,AR/VR現場/遠程輔助設備可實現對生產過程的監控,現場人員通過AR/VR眼鏡等智能終端獲取增強圖像疊加、裝配可視化呈現,輔助完成復雜精細的設備裝配;遇到問題時現場人員還可以通過5G網絡借助AR/VR技術獲得遠程指導,還可以進行設備診斷及預測性維護。AGV智能系統則可實現AGV實時感知、自動控制、多重避障,并在云端進行狀態可視、智能調度決策及故障診斷,還可利用5G網絡在云端批量更新AGV邊緣計算控制器的固件及運行程序。
“智造”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數據處理,為此首先要打通信息孤島,“智造”要在傳統制造過程中實現貫通數據流和接通各口,同時還要挖掘已獲得的數據的隱藏價值實現數據價值最大化。
“智造”過程中5G技術和大數據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人的作用何在?鄧曉巍認為,“智造”的靈魂和根本還是“人”。人的認知和觀念轉變、人的數字化能力提升直接決定數字化轉型能否實現。智能時代更需要教育。據他介紹,校企共建的“菲尼克斯中德智能制造學院”一直致力于“智能教育”,將德國工業4.0智能制造技術、雙元育人理念引入學校進行人才培養機制的創新;圍繞工業4.0智能制造技術,開展核心課程體系開發,保證課程體系設置與智能制造生產過程對接;規劃設計符合德國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的智能制造實訓教學平臺,促進智能制造教師、工程師雙師隊伍建設;依托菲尼克斯電氣EduNet全球智能教育聯盟,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圍繞中國智能制造發展戰略,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通過智能技術創新與應用大賽、工程訓練營等方式豐富院校創新創業手段。
鄧曉巍認為,當前中國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也應該抓住幾個關鍵環節,一是教育,產教融合,工學交替;二是實訓,建設生產型實訓基地;三是交流,加大教師與工程師間的雙向交流;四是就業,提升職業學校學生的就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