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酈曉燕 眭紅霞
在課程游戲化實踐中,為了更好提升幼兒發展質量,培養“自由、自主、愉悅、創造”的本真幼兒,我園圍繞項目課程開展實踐探究,支持幼兒自主引發主題、自主決定、全心投入、持續探究,總結形成了項目課程生發的一般路徑:課程由來—課程推進—課程總結。在項目課程探索過程中,教師支持幼兒主動學習、互動學習與深度學習,促進幼兒學習熱情的迸發、探索意識的增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我園關注園內外資源的教育價值,以幼兒視角審視園內外環境,通過表格和網絡圖的形式對資源的名稱、特性、教育價值、幼兒經驗獲得、活動計劃和活動畫面等進行分析與整理,形成了班級物質、環境、文化、人力資源庫和年級教學素材、游戲案例、課程資源庫,梳理并總結出了動態化的園級活動資源庫、周邊資源庫、園內環境資源庫。資源地圖指引教師預設幼兒可能生發的經驗,師幼互動也在不斷提升資源地圖的價值。
在邊學習邊實踐的過程中,我園依托園內課題工作室、游戲工作室,通過理論研修、問題式教研等活動,樹立教師正確的課程改進理念,優化班本課程的意識,逐步理清項目課程的優勢和基本過程,有計劃地探索實施項目課程,從中更恰當地捕捉到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幼兒在持續的觀察、探索中不斷深入地發現、解決問題。
通過三年對項目課程的反復實踐、反思與總結,我園初步形成了本園開展項目課程的操作模式(見圖)。

第一步:課程背景。幼兒是天生的好問者,教師要關注他們的話題,觀察他們的行為,在了解幼兒年齡特點和經驗的基礎上,圍繞幼兒當下的興趣和問題進行探究,運用符合他們年齡特點的技能,通過繪畫、建構、表格、角色扮演等,呈現他們的所學知識,決定項目主題。選擇項目課程探究主題,要根據幼兒現有的經驗和教師的專業分析。
第二步:課程推進。確定項目課程主題后,教師要給予幼兒有效支持。在近幾年的探索與實踐中,我園總結出一些成熟經驗和成功做法。
熱情投入等主動學習品質是幼兒學習的基礎,是良性發展循環的起點,是幼兒終身學習的重要保障。在項目課程實施中,我園要做好以下方面。
一是傾聽。耐心傾聽幼兒的問題、幼兒與同伴的交流、對話和設想等。
二是記錄。用文字、圖像、視頻等記錄幼兒在項目課程中的探索行為,并分析解讀幼兒的行為,發現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關鍵線索。
三是等待。以同伴的身份參與幼兒的探索,結合《3~6 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了解幼兒正在發生的學習。
四是認同。深入了解幼兒的想法和意愿,促進其學習與發展。
五是回應。通過環境創設、材料調整、提供策略等互動方式,支持幼兒的學習。
六是共享。與幼兒一同回顧課程,分享他們的探究發現,共享成功的喜悅。
項目課程是教師、家長、環境等諸多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構成有意義的探索經歷的動態課程。其中,教師除了觀察與支持幼兒,還要引導幼兒與幼兒、幼兒與環境、幼兒與教師、幼兒與家長的互動學習,不僅讓參與課程的幼兒得到啟示,還讓未參與課程的幼兒獲得新經驗。
我園在實踐中發現,項目課程讓幼兒的深度學習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師幼對話成為常態,團隊討論成為標”。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升,又會產生一個個新問題,生成一個個新探究,推進幼兒對同一話題持續深度探究。
第三步:課程總結。課程總結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形成一個完整的項目課程故事;對照《指南》分析幼兒相關知識技能的發展;將幼兒的作品等進行整理歸檔;和幼兒一起回顧項目活動的過程,行成主題網絡圖;評估和反思。在項目課程的探索與實踐中,我園始終秉承“教師專業發展支持幼兒玩中生活、自然成長,助推園所內涵發展”的理念,堅持走“骨干先行—交流推行—共同前行”的道路。
我園從中看到了幼兒在生活與游戲中的主動發展,教師在觀察與探究中的積極投入,資源在動態建構中的有機樣態。我園逐步理清了項目課程開展的思路,基于生活化資源生發的項目課程不斷涌現,逐漸明晰以課程探究促進幼兒高質量發展的路徑。